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69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出风结构安装在出风口的顶部,出风结构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出风口内并与出风口的周缘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间隙;其中,导风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以通过导风部件对经出风间隙流出的风进行导向。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送风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家用柜式空调器,根据室内机出风口形状结构与布置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I”型出风口,布置于空调的前方中部,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与扫风运动机构实现空调的导风与扫风功能,另一种为窗型出风口,通常分为两组且分别布置于空调的顶部与底部,这种空调的顶部出风口通常通过设置较为复杂的升降驱动装置与导风扫风装置实现出风口的开闭及空调的导风扫风功能。
[0003]然而,“I”型出风口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由于导风范围受限,空调实际制冷或制热时无法形成淋浴式或地毯式送风效果,致使室内温差较大,温控不均与,送风舒适性较差。窗型出风口虽然优化了室内送风气流组织,提升了空调的均匀控温能力,但出风口结构较为复杂,风量损失较大,送风距离较短,也增加了生产与装配成本,影响了空调的送风性能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送风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出风结构安装在出风口的顶部,出风结构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出风口内并与出风口的周缘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间隙;其中,导风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以通过导风部件对经出风间隙流出的风进行导向。
[0006]进一步地,出风结构还包括:导流段,安装在出风口内,导风部件安装在导流段的上方,沿导流段至导风部件的方向导流段的导流面积逐渐增大。
[0007]进一步地,导流段为锥形段结构。
[0008]进一步地,出风结构还包括:风叶,风叶的轮毂形成导流段。
[0009]进一步地,导风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出风口的中部,出风间隙为环形结构。
[0010]进一步地,导风部件包括:增压风机,增压风机可活动地设置出风口处。
[0011]进一步地,导风部件还包括:翻转驱动部,与增压风机连接,以驱动增压风机翻转至与出风口呈预设角度的倾斜位置。
[0012]进一步地,翻转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条,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齿条啮合以驱动第一驱动齿条运动;其中,第一驱动齿条为弧形齿条结构,第一驱动齿条与增压风机连接。
[0013]进一步地,导风部件还包括:旋转驱动部,与翻转驱动部连接,以通过旋转驱动部驱动增压风机在出风口内旋转。
[0014]进一步地,旋转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条,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条啮合以驱动第二驱动齿条运动;其中,第二驱动齿条为弧形齿条结构,第二驱动齿条与翻转驱动部连接。
[0015]进一步地,出风结构还包括:旋转安装架,第二驱动齿条安装在旋转安装架上;滚动件,设置在旋转安装架的底部;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为弧形结构,滚动件在导向通道内滚动。
[0016]进一步地,出风结构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安装在旋转安装架的底部,限位块上设置有弧形限位槽,限位块盖设在滚动件上,滚动件安装在弧形限位槽内。
[0017]进一步地,旋转安装架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为弧形结构,安装座上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穿设在限位孔内。
[0018]进一步地,安装座包括:主体部,旋转安装架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部上;第一格栅部,第一格栅部围绕主体部的周缘设置,第一格栅部与出风间隙相对设置。
[0019]进一步地,出风结构还包括:风叶,设置在出风口内,风叶位于安装座的下方;第二格栅部,第二格栅部环绕风叶的出风端的周缘设置,第二格栅部与第一格栅部相对设置。
[00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上述提供的出风结构。
[0021]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导风部件对经出风间隙流出的出风口顶部的风进行导向,能够便于更好地将风导向至室内,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进而便于提高出风的舒适性,提高了送风性能。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出风间隙出风的方式新颖,结构简单,便于出风和导风。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出风部件在翻转时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图1中的A

A向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出风部件未翻转时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出风部件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0027]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安装架的安装示意图;
[0028]图6示出了图5中的结构的爆炸图;
[0029]图7示出了图5中的结构的主视图;
[0030]图8示出了图7中的B

B向示意图;
[0031]图9示出了图7中的C

C向示意图;
[0032]图10示出了图7中的D

D向示意图;
[0033]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增压风机和翻转驱动部的结构示意
图;
[0034]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爆炸图;
[0035]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增压风机、安装座、第二格栅部和风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E

E向示意图。
[003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8]10、导风部件;11、增压风机;12、翻转驱动部;121、第一驱动齿轮;122、第一驱动齿条;13、旋转驱动部;131、第二驱动齿轮;132、第二驱动齿条;20、风叶;21、导流段;30、旋转安装架;31、限位孔;32、底壳;33、顶盖;40、滚动件;50、安装座;51、主体部;52、第一格栅部;60、限位块;70、限位凸起;80、第二格栅部;90、室内机壳体;91、出风口;92、进风口;10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0]如图1至图1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出风结构安装在出风口91的顶部。该出风结构包括导风部件10,导风部件10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出风口91内并与出风口91的周缘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间隙;其中,导风部件10可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91处,以通过导风部件10对经出风间隙流出的风进行导向。
[0041]采用这样的结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安装在出风口的顶部,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导风部件(10),所述导风部件(10)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内并与所述出风口的周缘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间隙;其中,所述导风部件(10)可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以通过所述导风部件(10)对经所述出风间隙流出的风进行导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导流段(21),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内,所述导风部件(10)安装在所述导流段(21)的上方,沿所述导流段(21)至所述导风部件(10)的方向所述导流段(21)的导流面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21)为锥形段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风叶(20),所述风叶(20)的轮毂形成所述导流段(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1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所述出风间隙为环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10)包括:增压风机(11),所述增压风机(11)可活动地设置所述出风口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10)还包括:翻转驱动部(12),与所述增压风机(11)连接,以驱动所述增压风机(11)翻转至与所述出风口呈预设角度的倾斜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部(12)包括:第一驱动齿轮(121);第一驱动齿条(122),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21)与所述第一驱动齿条(122)啮合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齿条(122)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齿条(122)为弧形齿条结构,所述第一驱动齿条(122)与所述增压风机(11)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10)还包括:旋转驱动部(13),与所述翻转驱动部(12)连接,以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13)驱动所述增压风机(11)在所述出风口内旋转。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运朱志海徐子旺陈阳城李培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