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风道组件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20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及空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风道、贯流风扇和电机支架,所述风道包括上风道支撑架和下风道支撑架,在上风道支撑架和下风道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机支架的顶部为第一密封端,第一密封端与贯流风扇的底部对应设置,第一密封端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一网状筋;所述贯流风扇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上风道支撑架设置有第一装配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装配部转动连接;所述贯流风扇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电机支架设置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装配部转动连接,电机支架的外壁面卡合连接在下风道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空调风道的出风量和进风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空调风道的出风量和进风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空调风道的出风量和进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风道组件及空调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及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逐渐进入到广大家庭中去。空调风道组件的工作过程为:贯流风扇进行转动,空气经空调换热器处理后,在风道的引导下从空调前面板上的出风口进入室内,进而调节室内温度。现有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贯流风扇和电机支架,所述风道包括上风道支撑架和下风道支撑架,在上风道支撑架和下风道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机支架设置在下风道支撑架上,但在此结构中,贯流风扇的底部与电机支架之间存在间隙,而出风口为高风压区,进风口为低风压区,从而导致部分风先从出风口进入,之后经过上述间隙,回到进风口,此部分风形成了内部循环,形成了一个个泄露风道,导致空调的实际进风量和实际出风量大大减少,从而影响空调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空调风道组件,本空调风道组件减少了贯流风扇底部与电机支架的泄露风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贯流风扇和电机支架,所述风道包括上风道支撑架和下风道支撑架,在上风道支撑架和下风道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靠近贯流风扇设置,所述出风口远离贯流风扇设置,所述电机支架设置在下风道支撑架上,所述电机支架的顶部为第一密封端,所述第一密封端与贯流风扇的底部对应设置,第一密封端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一网状筋;
[0005]所述贯流风扇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上风道支撑架设置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装配部转动连接;
[0006]所述贯流风扇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电机支架设置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装配部转动连接,电机支架的外壁面卡合连接在下风道支撑架上。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扇盖,所述风扇盖设置在上风道支撑架上,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在风扇盖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盖的底部为第二密封端,所述第二密封端与贯流风扇的顶部对应设置,第二密封端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二网状筋。
[0009]进一步地,在电机支架中背离第一密封端的一端为电机安装端,所述电机安装端用于连接电机。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部为第一转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孔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装配部为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转孔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地,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装配部为第三转孔,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周面与第三转孔的孔壁配合,第三转轴的一端与第二转孔固定连接,第三转轴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状筋在第一密封端上的正投影为六边形。
[0014]本技术,在电机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端,所述第一密封端与贯流风扇的底部对应设置,第一密封端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一网状筋。当出风口为高风压区,进风口为低风压区时,部分风先从出风口进入,由于多个凸起的第一网状筋的设置,每个第一网状筋处对应形成一个节流膨胀环节,相较于之前无阻挡的泄露风道,本技术大大增加了泄露风道的风阻和压降,从而使泄露风量大大减少。本技术结构稳定,保证了空调风道的出风量和进风量。
[0015]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空调,本空调实际进风量和实际出风量稳定,结构整体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基于图1的I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电机支架的第一网状筋和第一密封端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风扇盖的第二网状筋和第二密封端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现有电机支架与贯流风扇的底部存在间隙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风道;11、上风道支撑架;12、下风道支撑架;13、进风口;14、出风口;2、贯流风扇;3、风扇盖;31、第二网状筋;4、电机支架;41、第一网状筋;5、第三转轴;6、电机;100、第一密封端;200、第二密封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26]如图1所示,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1、贯流风扇2和电机支架4,所述风道1包括上风道支撑架11和下风道支撑架12,在上风道支撑架11和下风道支撑架12之间设置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所述进风口13靠近贯流风扇2设置,所述出风口14远离贯流风扇2设置,所述电机支架4设置在下风道支撑架12上,所述电机支架4的顶部为第一密封端100,所述第一密封端100与贯流风扇2的底部对应设置,第一密封端100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一网状筋41;
[0027]所述贯流风扇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上风道支撑架11设置有第一装配
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装配部转动连接;
[0028]所述贯流风扇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电机支架4设置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装配部转动连接,电机支架4的外壁面卡合连接在下风道支撑架12上。
[0029]所述第一网状筋41的高度d1优选8至20mm。第一网状筋41的高度可根据进风量和出风量的设计进行匹配设计。
[0030]所述第一网状筋41与贯流风扇2的底部间隙d2优选为1至3mm。
[0031]为对贯流风扇的顶部进行保护,引入风扇盖3,所述风扇盖3设置在上风道支撑架11上,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在风扇盖3上。
[0032]当风扇盖3的底部与贯流风扇2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时,所述风扇盖3的底部为第二密封端200,所述第二密封端200与贯流风扇2的顶部对应设置,第二密封端200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二网状筋31。在此结构中,减少了空调风道组件在顶部的泄露风量。
[0033]为方便电机6的安装,在电机支架4中背离第一密封端100的一端为电机安装端,所述电机安装端用于连接电机6。
[0034]为明确第一装配部和第一连接部的结构,所述第一装配部为第一转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孔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1)、贯流风扇(2)和电机支架(4),所述风道(1)包括上风道支撑架(11)和下风道支撑架(12),在上风道支撑架(11)和下风道支撑架(12)之间设置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所述进风口(13)靠近贯流风扇(2)设置,所述出风口(14)远离贯流风扇(2)设置,所述电机支架(4)设置在下风道支撑架(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4)的顶部为第一密封端(100),所述第一密封端(100)与贯流风扇(2)的底部对应设置,第一密封端(100)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一网状筋(41);所述贯流风扇(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上风道支撑架(11)设置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装配部转动连接;所述贯流风扇(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电机支架(4)设置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装配部转动连接,电机支架(4)的外壁面卡合连接在下风道支撑架(1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盖(3),所述风扇盖(3)设置在上风道支撑架(11)上,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在风扇盖(3)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