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67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水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包括组合池本体、混合组件、控量组件、清理组件和收集组件,所述混合组件、控量组件、清理组件和收集组件均安装在组合池本体内,所述混合组件的顶部与组合池本体的顶部齐平,所述控量组件位于混合组件的下方,且控量组件的顶部与混合组件的底部相贴合,所述清理组件和收集组件均滑动设置在控量组件的下方,所述清理组件位于混合组件的旁侧,所述收集组件位于清理组件的下方,且收集组件与清理组件传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混合组件可以使中水与药剂充分反应,通过清理组件和收集组件之间的配合,可以针对在中水与药剂充分反应时产生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与收集。理与收集。理与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中水回收
,特别是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

技术介绍

[0002]中水一般指再生水,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0003]目前,中水回用组合池主要包括反应池,反应池为四个,相互独立,阵列成矩形,这样的中水回用组合池,在反应池内部设有泥浆池,在反应池内注满中水,加入药剂反应产生的沉淀物会进入泥浆池,现有的组合池内部不具备搅拌结构,不能使中水与药剂充分反应,中水处理不够彻底,除此之外,在中水与药剂充分反应时会产生沉淀物,所产生的沉淀物不能够及时得到清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物会影响对中水的回收与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包括组合池本体、混合组件、控量组件、清理组件和收集组件,所述混合组件、控量组件、清理组件和收集组件均安装在组合池本体内,所述混合组件的顶部与组合池本体的顶部齐平,所述控量组件位于混合组件的下方,且控量组件的顶部与混合组件的底部相贴合,所述清理组件和收集组件均滑动设置在控量组件的下方,所述清理组件位于混合组件的旁侧,所述收集组件位于清理组件的下方,且收集组件与清理组件传动配合。r/>[0006]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包括外壳、过滤网、驱动电机、驱动齿轮、混合杆、储水箱、两个辅助齿轮和两个辅助杆,所述外壳安装在组合池本体的内壁上,且外壳的顶部与组合池本体的顶部齐平,所述外壳的顶部上设有入水口,且入水口与外壳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网安装在外壳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外壳的旁侧,且驱动电机水平安装在组合池本体的内壁上,所述驱动齿轮和两个辅助齿轮呈等间距转动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两个所述辅助齿轮对称位于驱动齿轮的两侧,所述驱动齿轮与两个辅助齿轮之间啮合,所述混合杆和两个辅助杆呈等间距转动设置在外壳的两侧内壁上,且混合杆和两个辅助杆均贯穿外壳并分别与驱动齿轮和两个辅助齿轮相连接,所述混合杆和两个辅助杆上均设有多个呈等间距设置的混合柱,且混合杆上的多个混合柱与两个辅助杆上的多个混合柱交错设置,所述储水箱位于过滤网的正下方,且储水箱安装在组合池本体的内底壁上,所述储水箱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贯穿组合池本体并与储水箱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控量组件包括控量电机、控量锥齿、控量杆、主动锥齿、两个被动锥齿、两个控量块、两个控量板和两个辅助锥齿,所述控量电机位于驱动电机的下方,且控量
电机安装在组合池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控量锥齿与控量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两个所述控量块对称水平设置在控量电机的旁侧,且两个控量块均与外壳相连接,所述控量杆贯穿两个控量块并向两侧延伸,且控量杆与两个控量块之间转动配合,所述主动锥齿安装在控量杆的中段上,且主动锥齿与控量锥齿啮合,两个所述被动锥齿对称设置在控量杆的两端上,两个所述控量板对称设置在外壳的底部,且两个控量板的顶部与外壳的底部贴合,两个所述控量板的一端均与组合池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且两个控量板的另一端均贯穿外壳并延伸至两个被动锥齿的旁侧,两个所述辅助锥齿分别与一个控量板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辅助锥齿分别与两个被动锥齿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清理电机、清理螺杆、清理块、清理箱、清理齿条和清理件,所述清理电机安装在组合池本体的内底壁上,所述清理螺杆与清理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清理块套设在清理螺杆上,且清理块与清理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清理箱位于过滤网的上方,且清理箱的侧壁与清理块相连接,所述清理齿条位于清理箱的旁侧,且清理齿条安装在组合池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清理件安装在清理箱内,所述清理箱的底部设有清理板和矩形毛刷,所述清理板和矩形毛刷对称设置在清理件的两侧,所述清理板的底部与过滤网的顶部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清理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三个环形毛刷,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呈等间距转动设置在清理箱内,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均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清理齿条啮合,每个所述环形毛刷均位于清理箱与过滤网之间,且每个环形毛刷的顶部均贯穿清理箱并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连接,每个所述环形毛刷均与清理箱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收集框、收集块和插杆,所述收集框位于过滤网的正下方,且收集框插设在组合池本体内,所述收集框的一侧与组合池本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且收集框的另一侧与清理块滑动连接,所述收集框的外壁上设有便于抽拉的弧形槽,所述收集框的侧壁上设有供插杆安装的插槽和转动槽,所述插槽与转动槽相连通,所述收集块安装在清理块的底部,所述插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槽内,且插杆的另一侧贯穿收集块并延伸至组合池本体外,所述插杆与组合池本体的侧壁滑动配合。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首先通过人工使中水经过入水口流入外壳内,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驱动齿轮带动两个辅助齿轮同步转动,通过驱动齿轮和两个辅助齿轮分别带动混合杆和两个辅助杆同步转动,由混合杆和两个辅助杆带动多个混合柱转动,从而对中水与药剂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的中水经过过滤网落入储水箱内,由过滤网对混合时产生的沉淀物进行过滤,从而提高了回收中水的质量,促进了对中水的循环利用。
[0013]2、通过清理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清理螺杆转动,清理块与清理箱沿清理螺杆的长度方向推进,由清理箱带动清理件、清理板和矩形毛刷同步移动,由清理板将过滤网上的沉淀物推落至收集组件内,矩形毛刷对清理网进行清理,当清理块带动清理箱移动时,由清理箱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三个环形毛刷同步移动,此时第一齿轮沿清理齿条的长度方向转动,由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三个环形毛刷同步转动,使三个环形毛刷转动,对过滤网进行清理,将过滤网上未能由清理板和矩形毛刷清理的沉淀物清理后落入收集组件内,可以有效的防止过滤网长时间对沉淀物进行过滤,导致过滤网堵塞的情
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 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 为本技术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3 为本技术混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 为本技术控量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 为本技术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6 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7 为本技术清理组件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8 为本技术收集组件局部的剖视图。
[0022]图中:1

组合池本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组合池本体(1)、混合组件(2)、控量组件(3)、清理组件(4)和收集组件(5),所述混合组件(2)、控量组件(3)、清理组件(4)和收集组件(5)均安装在组合池本体(1)内,所述混合组件(2)的顶部与组合池本体(1)的顶部齐平,所述控量组件(3)位于混合组件(2)的下方,且控量组件(3)的顶部与混合组件(2)的底部相贴合,所述清理组件(4)和收集组件(5)均滑动设置在控量组件(3)的下方,所述清理组件(4)位于混合组件(2)的旁侧,所述收集组件(5)位于清理组件(4)的下方,且收集组件(5)与清理组件(4)传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2)包括外壳(21)、过滤网(22)、驱动电机(23)、驱动齿轮(24)、混合杆(25)、储水箱(26)、两个辅助齿轮(27)和两个辅助杆(28),所述外壳(21)安装在组合池本体(1)的内壁上,且外壳(21)的顶部与组合池本体(1)的顶部齐平,所述外壳(21)的顶部上设有入水口(211),且入水口(211)与外壳(21)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网(22)安装在外壳(21)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23)位于外壳(21)的旁侧,且驱动电机(23)水平安装在组合池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驱动齿轮(24)和两个辅助齿轮(27)呈等间距转动设置在外壳(21)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齿轮(24)与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相连接,两个所述辅助齿轮(27)对称位于驱动齿轮(24)的两侧,所述驱动齿轮(24)与两个辅助齿轮(27)之间啮合,所述混合杆(25)和两个辅助杆(28)呈等间距转动设置在外壳(21)的两侧内壁上,且混合杆(25)和两个辅助杆(28)均贯穿外壳(21)并分别与驱动齿轮(24)和两个辅助齿轮(27)相连接,所述混合杆(25)和两个辅助杆(28)上均设有多个呈等间距设置的混合柱(251),且混合杆(25)上的多个混合柱(251)与两个辅助杆(28)上的多个混合柱(251)交错设置,所述储水箱(26)位于过滤网(22)的正下方,且储水箱(26)安装在组合池本体(1)的内底壁上,所述储水箱(26)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261),所述出水口(261)贯穿组合池本体(1)并与储水箱(26)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水回收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量组件(3)包括控量电机(31)、控量锥齿(32)、控量杆(33)、主动锥齿(34)、两个被动锥齿(35)、两个控量块(36)、两个控量板(37)和两个辅助锥齿(38),所述控量电机(31)位于驱动电机(23)的下方,且控量电机(31)安装在组合池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控量锥齿(32)与控量电机(31)的输出端相连接,两个所述控量块(36)对称水平设置在控量电机(31)的旁侧,且两个控量块(36)均与外壳(21)相连接,所述控量杆(33)贯穿两个控量块(36)并向两侧延伸,且控量杆(33)与两个控量块(36)之间转动配合,所述主动锥齿(34)安装在控量杆(33)的中段上,且主动锥齿(34)与控量锥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明李江杨里李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汇源通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