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车模型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模型产品的设计开发是以真车为参照物进行结构设计,各个零部件制造出来后,需要将不同部件组装在一起。汽车模型的车轮组装涉及轮胎、轮芯和轮轴三个主要部件,装配时是将轮芯套入轮胎内,并将轮轴垂直打入轮芯中央固定。然而,目前实现上述轮胎、轮芯和轮轴的装配过程,需要工人借助供具手工完成,生产效率极低,工人的工作强度极大,而且工人长时间枯燥地重复同一工作,容易导致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以实现自动入轮打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0004]一种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包括:
[0005]主机架1、水平入轮槽2、轮胎进料机构3、轮芯进料机构4、入轮机构5、车轮推进机构6、打轴机构7和轮轴进料机构8;
[0006]所述水平入轮槽2固定于所述主机架1顶部,所述轮胎进料机构3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的上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架(1)、水平入轮槽(2)、轮胎进料机构(3)、轮芯进料机构(4)、入轮机构(5)、车轮推进机构(6)、打轴机构(7)和轮轴进料机构(8);所述水平入轮槽(2)固定于所述主机架(1)顶部,所述轮胎进料机构(3)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的上游,所述入轮机构(5)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的两侧,轮胎依次经所述轮胎进料机构(3)和所述入轮机构(5)移至所述水平入轮槽(2)上;所述轮芯进料机构(4)位于靠近所述水平入轮槽(2)上游的位置,所述轮芯进料机构(4)夹持轮芯并装入所述水平入轮槽(2)上的轮胎内,再所述入轮机构(5)的按压作用固定在轮胎内,组装成车轮;所述车轮推进机构(6)和所述打轴机构(7)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的下游,所述车轮推进机构(6)将所述水平入轮槽(2)上的车轮移至所述打轴机构(7);所述轮轴进料机构(8)位于所述打轴机构(7)的上游;所述打轴机构(7)将所述轮轴进料机构(8)上的轮轴插入车轮的轮芯,组装成带轴车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轮胎进料机构(3)包括轮胎供料装置(30)和轮胎进料装置(32),所述轮胎供料装置(30)和所述轮胎进料装置(32)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的上游,所述轮胎供料装置(30)上的轮胎经所述轮胎进料装置(32)移至第一定点位置;所述轮芯进料机构(4)包括轮芯供料装置(40)、轮芯推进装置(42)和轮芯进料装置(44),所述轮芯供料装置(40)、所述轮芯推进装置(42)和所述轮芯进料装置(44)位于靠近所述水平入轮槽(2)上游的位置,所述轮芯推进装置(42)将所述轮芯供料装置(40)上的轮芯移至第二定点位置;所述入轮机构(5)包括入轮推进装置(50)和压轮装置(52),所述入轮推进装置(50)和所述压轮装置(52)分别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的两侧,所述入轮推进装置(50)将所述第一定点位置上的轮胎移至所述水平入轮槽(2)上的第三定点位置;所述轮芯进料装置(44)夹持移至所述第二定点位置上的轮芯,并将其装入所述第三定点位置的轮胎内,再经所述压轮装置(52)的按压作用固定在轮胎内,组装成车轮;所述车轮推进机构(6)包括分料装置(60)和车轮推进装置(62),所述打轴机构(7)包括压轴装置(70);所述分料装置(60)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末端,所述车轮推进装置(62)和所述压轴装置(70)位于所述分料装置(60)的下游,所述入轮推进装置(50) 将所述水平入轮槽(2)上的车轮移至所述分料装置(60),车轮经所述分料装置(60)移至所述车轮推进装置(62),再经所述车轮推进装置(62)移至所述压轴装置(70)的第四定点位置;所述轮轴进料机构(8)包括轮轴供料装置(80)和轮轴进料装置(82),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和所述轮轴供料装置(80)位于所述压轴装置(70)的上游,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将所述轮轴供料装置(80)上的轮轴移至第五定点位置,所述压轴装置(70)通过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将所述第五定点位置的轮轴插入位于所述第四定点位置的车轮轮芯中央,组装成带轴车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包括轮轴承载单元(820);所述轮轴承载单元(820)包括轮轴进料支架(8201)、轮轴旋转气缸(8202)和轮轴夹持组件(8203);所述轮轴进料支架(8201)固
定在所述主机架(1)上,所述轮轴旋转气缸(8202)固定于所述轮轴进料支8201上,且所述轮轴旋转气缸(8202)的转盘朝上;所述夹持组件(8203)设于所述轮轴旋转气缸(8202)的转盘上;所述轮轴夹持组件(8203)包括旋转板(8203a)、两第一卡合夹块(8203d)、两第二卡合夹块(8203e)、两固定夹块(8203g)、滑板推进气缸(8203h)和两复位弹簧(8203i);所述旋转板(8203a)固定于所述轮轴旋转气缸(8202)的转盘上;两所述轮轴推进滑板(8203c)分别与所述旋转板(8203a)滑动连接;两所述第一卡合夹块(8203d)设有开口朝上并延伸至相对两侧的第一卡合凹槽,两所述第一卡合夹块(8203d)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弹簧;两所述第一卡合夹块(8203d)通过所述弹簧分别固定于两所述轮轴推进滑板(8203c)的相对位置;两所述第二卡合夹块(8203e)设有开口朝下并延伸至相对两侧的第二卡合凹槽,两所述第二卡合夹块(8203e)分别固定于两所述轮轴推进滑板(8203c)上,且两所述第二卡合凹槽分别卡合两所述第一卡合凹槽,两所述第二卡合夹块(8203e)的顶部分别设有至少一延伸至一侧边缘位置并朝向所述压轴结构的轮轴凹槽(8203f);两所述固定夹块(8203g)相向而设并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二卡合夹块(8203e)上;两所述复位弹簧(8203i)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板(8203a)上,其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轮轴推进滑板(8203c)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供料装置(80)包括轮轴供料槽(800)和轮轴振动前进部(802);所述轮轴供料槽(800)上设有至少一正对所述第二卡合夹块(8203e)顶部上的轮轴凹槽(8203f)的轮轴通道,形成至少一轮轴从所述轮轴供料槽(800)移至所述轮轴承载单元(820)的轮轴进料通道;所述轮轴振动前进部(802)设于所述轮轴供料槽(800)底部,使所述轮轴供料槽(800)中的轮轴向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的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还包括轮轴限位单元(822),所述轮轴限位单元(822)包括轮轴限位支架(8220)、轮轴阻拦组件(8222)、夹块按压组件(8224)和轮轴感应器;所述轮轴限位支架(8220)固定于所述主机架(1)顶部,并位于所述轮轴供料槽(800)一侧;所述轮轴阻拦组件(8222)包括轮轴阻拦气缸(8222a)和阻拦块(8222b),所述轮轴阻拦气缸(8222a)固定于所述轮轴限位支架(8220)上,且所述轮轴阻拦气缸(8222a)的顶杆朝下,所述阻拦块(8222b)与所述轮轴阻拦气缸(8222a)的顶杆固定连接,使所述阻拦块(8222b)位于所述轮轴供料槽(800)末端的正上方,所述阻拦块(8222b)底部设有与所述轮轴供料槽(800)上的所述轮轴通道相对的凸起,所述轮轴阻拦气缸(8222a)将所述阻拦块(8222b)向下推进,使所述凸起伸入所述轮轴通道内,阻拦所述轮轴向前移动;所述夹块按压组件(8224)包括夹块按压气缸(8224a)和按压顶块(8224b),所述夹块按压气缸(8224a)固定于所述轮轴限位支架(8220)上,且所述夹块按压气缸(8224a)的顶杆朝下;所述按压顶块(8224b)与所述夹块按压气缸(8224a)的顶杆固定连接,使所述按压顶块(8224b)位于靠近所述轮轴供料槽(800)的所述第一卡合夹块(8203d)的正上方;
所述轮轴感应器与所述夹块按压气缸(8224a)沿轮轴移动至所述第二卡合压块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所述轮轴感应器分别与所述轮轴阻拦气缸(8222a)和所述夹块按压气缸(8224a)电连接,所述轮轴感应器探测到进入所述第二卡合夹块(8203e)顶部轮轴凹槽(8203f)的轮轴,控制所述夹块按压气缸(8224a)向下推进所述按压顶块(8224b),从而按压所述第一卡合夹块(8203d),使轮轴通过所述轮轴进料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卡合夹块(8203e),所述轮轴感应器探测到轮轴完成进入所述第二卡合夹块(8203e)后,控制松开所述按压顶块(8224b),并控制所述轮轴阻拦气缸(8222a)向下推挤所述阻拦块(8222b)。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60)包括分料支架(600)、分料旋转气缸(602)、送料杆(604)、送料件(606)和固定盖(608);所述分料支架(600)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的末端并固定于所述主机架(1)顶部,所述分料旋转气缸(602)水平固定于所述分料支架(600)的一侧,且所述分料旋转气缸(602)的转盘垂直于所述主机架(1)顶面;所述送料杆(60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料旋转气缸(602)的转盘上,另一端与所述送料件(606)固定;所述送料件(606)位于所述水平入轮槽(2)末端,所述送料件(606)上设有延伸至相对的两侧的边缘位置的并对准所述水平入轮槽(2)的凹槽,为车轮接料槽(606a);所述车轮接料槽(606a)开口向上,且其宽度大于所述车轮的外径;所述固定盖(608)可拆卸地盖在所述车轮接料槽(606a)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模型用自动入轮打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轴装置(70)包括压轴支架(700)、垂直固定板(702)、水平固定板(704)、压轴单元(710)和车轮定位单元(712);所述压轴支架(700)固定于所述主机架(1)顶部,所述垂直固定板(702)垂直固定于所述压轴支架(700)上,所述垂直固定板(702)靠近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的一侧水平设置一开口朝上的车轮进料槽(706),所述车轮进料槽(706)的宽度大于所述车轮的厚度,所述车轮进料槽(706)的末端连接有一开口朝上并往下倾斜的带轴车轮下料槽(708);所述水平固定板(704)水平设置在所述垂直固定板(702)顶部;所述压轴单元(710)包括一压轴气缸(7106)、两推进板移动滑轨(7102)、两推进板移动滑块(7104)、一推进板(512)和一推进顶块;所述压轴气缸(7106)水平设置在所述水平固定板(704)上,使所述压轴气缸(7106)的顶杆朝向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两所述推进板移动滑块(7104)分别固定于所述水平固定板(704)上并分别所述压轴气缸(7106)两侧;两所述推进板移动滑轨(7102)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所述推进板移动滑块(7104),且两所述推进板移动滑轨(7102)与所述压轴气缸(7106)的顶杆平行;所述推进板(512)呈T形,其上部分别与所述压轴气缸(7106)的顶杆和两所述推进板移动滑轨(7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进顶块固定于所述推进板(512)下部靠近所述压轴气缸(7106)的一侧,所述推进顶块伸入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并与所述轮轴进料装置(82)抵接;所述车轮定位单元(712)包括车轮定位气缸(7122)、车轮限位板和车轮感应器,所述车
轮定位气缸(7122)固定于所述压轴气缸(7106)一侧,所述车轮定位气缸(7122)的顶杆朝向所述车轮进料槽(706);所述车轮限位板一侧的边缘位置设有至少一限位凹槽,所述车轮限位板与所述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鸿,刘家祯,周伟,贺万鹏,陈远新,谭培强,
申请(专利权)人:万达工业始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