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137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包括下述步骤:首先,在孵化池内设置多个通过水管连通的孵化床用于装载受精卵,其中,所述孵化床包括喇叭边、网皿、漏斗体和进水管,所述喇叭边、漏斗体分别设于网皿的顶端、底端,所述网皿的外部可拆卸的设有挡水筒,各个所述孵化床的漏斗体之间通过所述进水管连通;然后将受精卵从喇叭边放入网皿内,再通过进水管向网皿内通入流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属于生态综合种养装备技术领域,除养殖使用饲料外,种植单元和培育单元无施肥和投喂,社会效果十分显著。著。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综合种养装备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家庭农场是现代农村发展的一种新生事物,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农民的发展个体经济,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补充,适合性好。目前,家庭农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统一装备或技术,发展停滞不前,质量水平不高,产生的污染无法解决,难以在农村广泛实行,没有形成可复制统一的某种家庭农场模式,也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化产能,形成产业的基础条件薄弱,难以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利用稻田养鱼、池塘种稻净化水质等种养形式开展较为普遍,达到种和养优势互补,但不管是池塘里种稻和稻田里养鱼,都有个主次之分,例如稻田养鱼是以种稻为主养鱼为辅,并且二者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对生和管理带来不便,影响产量,不利于精细化管理。实际上,这些生产方式都要求有一定的规模,也不利于单独的家庭进行科学的劳作和经营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包括鱼类养殖单元、蔬菜种植单元、螺蛳培育单元和小厂房,所述鱼类养殖单元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排出管,所述螺蛳培育单元包括与所述养殖池的排出管连通的螺蛳池和排水管,所述蔬菜种植单元包括与所述螺蛳池的排水管连通的种植池和设于所述种植池内的种植管,所述种植管内腔的顶部填充有浮力物,所述种植管顶部设有贯穿所述浮力物设置的种植孔。
[0005]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自四周向内倾斜设置的集污槽,所述排出管设于所述集污槽的底端,所述养殖池为水泥池结构。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内设有增氧管,所述养殖池外设置与所述增氧管连接的增氧泵,所述养殖池内的增氧管远离所述排出管设置。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排出管内设有蛟龙排出机构。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螺蛳池的深度为0.9m至1.1m,所述螺蛳池内均匀布置的设有多个中空的棱锥结构,所述棱锥结构的顶部设有减压孔,所述棱锥结构的表面涂抹有覆盖物。
[0009]更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棱锥结构呈排列布置,相邻两排所述棱锥结构之间的间距为0.4

0.5m。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池的深度为0.5m,所述种植管在所述种植池内呈阵列布置;所述养殖池及种植池的上方设有棚架,所述棚架上设有能够拆卸的保温膜和防晒网,所述种植管的底端设有通孔。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小厂房内设有控制箱和储存饲料结构,所述小厂房的屋顶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板装置;所述排水管、排出管上设有电磁阀和水泵,所述控制箱与所述电磁阀、水泵、蛟龙排出机构及增氧机电性连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除养殖使用饲料外,种植单元和培育单元无施肥和投喂,社会效果十分显著;通过鱼螺蔬高效可复制模式,从而实现家庭农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复制、零排放,管理方便,可大可小适合不规模家庭;各个单元可集中也可分散,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产品精致销售方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中鱼类养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螺蛳培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中棱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中小厂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中蔬菜种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中种植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中种植管下部中空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技术中种植管与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鱼类养殖单元;11、养殖池;12、排出管;13、集污槽;14、增氧管;2、蔬菜种植单元;21、种植池;22、种植管;23、浮力物;24、种植孔;25、通孔;26、连接杆;3、螺蛳培育单元;31、螺蛳池;33、棱锥结构;34、减压孔;35、覆盖物;4、小厂房;41、控制箱;42、储存饲料结构;43、太阳能发电板装置;5、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5]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这样的:如图1

9所示,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包括鱼类养殖单元1、蔬菜种植单元2、螺蛳培育单元3和小厂房4,鱼类养殖单元1包括养殖池11,养殖池11的底部设有排出管12,螺蛳培育单元3包括与养殖池11的排出管12连通的螺蛳池31和排水管,蔬菜种植单元2包括与螺蛳池31的排水管连通的种植池21和设于种植池21内的种植管22,种植管22内腔的顶部填充有浮力物23,种植管22顶部设有贯穿浮力物23设置的种植孔24,种植管22的底端设有通孔25;三个平行布置的种植管22为一组,三个种植管22之间设有连接杆26。
[0026]本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中,除养殖使用饲料外,种植单元和培育单元无施肥和投喂,社会效果十分显著;通过鱼螺蔬高效可复制模式,从而实现家庭农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复制、零排放,管理方便,可大可小适合不规模家庭;各个单元可集中也可分散,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产品精致销售方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观。
[0027]在本实施例中,浮力物23为低密度的轻质材料。种植池21深五十厘米左右,蔬菜种植管22上,种植管22通过绳索连接成排,可组成不同面积的种植块,种植块设置在种植池内,从而种植不同的品种。种植管22圆柱状,长度方向上半圆柱填充轻质材料起到浮力作用,另外一半圆柱保持中空,在中空壁上布满小孔。种植孔24从种植杆22外面其贯穿填充层的浮力物23,到达中空部分,根系可从通孔25长出。
[0028]在本实施例中,养殖池11的底部设有自四周向内倾斜设置的集污槽13,排出管12设于集污槽13的底端,养殖池11为水泥池结构。
[0029]在本实施例中,养殖池11内设有增氧管14,养殖池11外设置与增氧管14连接的增氧泵,养殖池11内的增氧管14远离排出管12设置。
[0030]在本实施例中,排出管12内设有蛟龙排出机构。
[0031]养殖池11为方形水泥池时,池底四周向排水口倾斜。采用带微孔结构的增氧管14进行增氧,所在排出管12一边不安装增氧管,保证粒颗物在排水口附近沉积从而有利于排出。养殖单元采用高密度投喂饲料养殖。
[0032]在本实施例中,螺蛳池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类养殖单元(1)、蔬菜种植单元(2)、螺蛳培育单元(3)和小厂房(4),所述鱼类养殖单元(1)包括养殖池(11),所述养殖池(11)的底部设有排出管(12),所述螺蛳培育单元(3)包括与所述养殖池(11)的排出管(12)连通的螺蛳池(31)和排水管,所述蔬菜种植单元(2)包括与所述螺蛳池(31)的排水管连通的种植池(21)和设于所述种植池(21)内的种植管(22),所述种植管(22)内腔的顶部填充有浮力物(23),所述种植管(22)顶部设有贯穿所述浮力物(23)设置的种植孔(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1)的底部设有自四周向内倾斜设置的集污槽(13),所述排出管(12)设于所述集污槽(13)的底端,所述养殖池(11)为水泥池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1)内设有增氧管(14),所述养殖池(11)外设置与所述增氧管(14)连接的增氧泵,所述养殖池(11)内的增氧管(14)远离所述排出管(12)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螺、蔬种养家庭农场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12)内设有蛟龙排出机构。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兰王兰肖善林何琼玉庞宝生何杰莫昌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都安鑫坚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