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束线装置及束线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1238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束线装置及束线方法,属于电缆搬运技术领域,其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齿和主传动齿均套设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齿套设于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齿与第二传动齿相啮合;副传动齿与主传动齿相啮合,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副传动齿旋转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曲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曲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驱动块旋转连接,驱动块与束线筒连接。其方法包括:第二传动轴带动束线筒转动,驱动块带动外框限位部滑动,带动束线部做往复运动,电缆收卷于束线部。所述电缆束线装置及束线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束线装置在收卷电缆时电缆容易缠绕在一起而打结的问题。易缠绕在一起而打结的问题。易缠绕在一起而打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束线装置及束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搬运
,特别是一种电缆束线装置及束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气工程电缆用束线装置是一种对电气工程工作中所需要的电缆进行绕卷束线的一种辅助装置,以此来达到对电缆进行整齐绕卷,方便大量运输的装置。但是在对电缆进行绕卷束线的过程中,于束线筒多次绕卷后,由于电缆绕卷时束线筒并不能对每段电缆都进行限位,导致电缆很容易缠绕在一起而打结,在下一次使用时,就需要解开打结的电缆,但是由于电缆的直径大且重量重,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才能理顺电缆。另外,打结后的电缆由于受到挤压,也很容易导致电缆外皮受到损伤,使电缆芯外露,在使用时容易造成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缆束线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束线装置在收卷电缆时电缆容易缠绕在一起而打结的问题。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束线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束线装置在收卷电缆时电缆容易缠绕在一起而打结的问题。r/>[000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束线筒、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限位引导组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机架旋转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机架旋转连接,所述束线筒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机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齿和主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和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齿和所述主传动齿均套设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齿套设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束线筒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引导组件包括副传动齿、第一连杆、曲杆、第二连杆和驱动块;所述副传动齿与所述机架旋转连接,所述副传动齿与所述主传动齿相啮合,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副传动齿的表面并且偏离所述副传动齿的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副传动齿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曲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所述曲杆的中部与所述机架旋转连接,所述曲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块旋转连接,所述驱动块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一导槽内,所述第一导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驱动块与所述束线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筒包括束线部和外框限位部,所述外框限位部与所述束线部的侧壁连接,所述束线部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束线部的圆周外壁用于收卷电缆;所述外框限位部的圆周外壁设有第二导轨,且所述第二导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驱动块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齿为扇形齿轮,所述主传动齿的扇形夹角a为20
°‑
5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束线装置还包括引导块,所述引导块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波潘炜坊陈茂英郭益辉刘益军程细南黄纪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汇盈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