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1097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包括旋转平台以及旋转平台上设置的环形工作台,所述旋转平台驱动环形工作台转动,所述环形工作台沿周向均匀分为若干工作区,每个工作区均活动设置培养箱,所述培养箱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培养箱顶部设置自动旋转的侧向配重机构,所述培养箱底部中心设置凹槽,所述工作区对应凹槽设置能够让培养箱倾斜的顶出机构,所述环形工作台周侧对应培养箱设置换气机构和温湿度监测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培养箱内添加菌种、培养液以及培养基面后可以实现自动化培养,在菌种培养成熟后可以自动传送至设备添加口处。口处。口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真菌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食药用真菌常采用固体栽培方式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方式下,真菌的生长环境条件接近自然状态,但固体栽培存在培养周期较长、产量低、代谢产物生物活性不稳定、易染菌等的问题。相对而言,液体发酵培养周期短、易于扩大培养、其制品丰富。许多食药用真菌,例如牛樟芝、斑金钱菌等,很难采用人工固体栽培方式进行大规模长时间培养,但可以通过液体发酵达到大规模长时间培养的目的。此外,灵芝、灰树花、姬松茸等几十种食药用真菌也实现了液体发酵培养。因此,采用液体培养食药用真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0003]液体培养药用真菌需要使用到培养箱,以及支撑培养箱的装置主体,装置主体依据人工投入的多少,也分为较多种类。如人工投入最多的,装置主体基本采用柜式,培养过程中的许多操作都是依靠人工完成;再比如柜式改为箱式,以此来监控培养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当然也有一些较为复杂的装置主体来完成对针对培养箱操作的功能,如搅拌增加送气量、培养液及菌丝分离等。但是目前并未出现对药用真菌的完全自动化培养,即培养箱内加入培养液和菌种后,无需人工参与,就能完成整个培养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在培养箱内添加菌种、培养液以及培养基面后可以实现自动化培养,在菌种培养成熟后可以自动传送至设备添加口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包括旋转平台以及旋转平台上设置的环形工作台,所述旋转平台驱动环形工作台转动,所述环形工作台沿周向均匀分为若干工作区,每个工作区均活动设置培养箱,所述培养箱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培养箱顶部设置自动旋转的侧向配重机构,所述培养箱底部中心设置凹槽,所述工作区对应凹槽设置能够让培养箱倾斜的顶出机构,所述环形工作台周侧对应培养箱设置换气机构和温湿度监测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平台包括配重底座以及配重底座上设置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上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固定设置带有驱动件的第一回转支承,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设置若干横撑杆,所述横撑杆的外端设置所述环形工作台。
[0007]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工作台下表面对应每个工作区设置设备仓,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安装在设备仓内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竖向设置,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顶部设置导向板,所述设备仓内设置与第一电动推杆伸缩方向一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导向板配合使用,所述工作区对应导向板设置通孔,所述导向板上设置穿过通孔的顶块,所述顶块与凹槽配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凹槽的顶端设置半球形的定位槽,所述顶
块的上端对应定位槽设置半球形的定位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侧面设置供电插接口,所述工作区外侧设置供电线,所述供电线上设置供电插头,所述供电线与旋转供电机构电连接,所述培养箱侧面在供电插接口上方设置两个导向筒,导向筒分别位于供电插接口两侧上方,所述导向筒内插入设置压板,两个压板的上端连接设置推板,所述供电插头的两侧设置限位板,所述压板向下移动后堆限位板进行限位。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供电机构包括支撑立柱上通过V型支架设置的负极环和正极环,所述横撑杆上对应负极环和正极环分别设置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所述第一撑杆的端部对应负极环内侧设置第一弹性导电片,所述第二撑杆的端部对应正极环内侧设置第二弹性导电片,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均采用不导电材料制件,所述第一弹性导电片和第二弹性导电片的后端通过导线与供电线电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侧向配重机构包括培养箱顶部中心处设置的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顶端通过旋转轴承设置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固定设置与供电插接口电连接的配重电机,所述配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结构设置配重轴,所述配重轴的外端超过培养箱的边沿,所述配重轴的端部设置配重块,所述配重轴上设置行走齿轮,所述培养箱上表面对应行走齿轮的旋转轨迹设置环齿轮,行走齿轮在环齿轮上转动从而驱动旋转台在中心立柱上旋转。
[0012]进一步的,所述联轴结构包括输出轴端部设置旋转轴承,所述旋转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一个旋转杆,所述旋转轴承的外圈与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端部与配重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承的外圈设置一个凸起的拨块,所述配重轴上对应拨块设置拨杆,所述配重轴不与配重块的重心处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为椭圆形板状结构,所述配重轴与配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底座直径大于环形工作台直径,所述配重底座的边沿对应环形工作台设置环形的机架,所述机架上预留出一个所述工作区大小的操作口,所述换气机构和温湿度监测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的上方位于机架上设置操作架,所述操作架上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下表面设置图像识别器,所述培养箱的上表面设置与图像识别器配合的图像点,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与操作台的中心位置连接,所述操作台的中心与培养箱的中心位置对应。
[0016]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操作架端部向下设置的第一立轴,所述第一立轴的下端设置带有驱动件的第二回转支承,所述第二回转支撑的外圈与立轴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回转支承的内圈向下设置第二立轴,所述第二立轴与所述操作台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操作台向下设置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下端设置换气管,所述换气管下端为半球形结构,所述换气管内通过中间隔板分为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换气管上靠近半球形结构处设置与进气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出气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进气腔与进气管路连通,所述出气腔与出气管路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气泵,所述温湿度监测机构包括换气管侧面内缩设置的两个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内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箱上表面对应换气管设置插入孔,所述插入孔
内封口机构。
[0018]进一步的,所述封口机构包括插入孔内相对设置的两张弹性密封膜,两张弹性密封膜中心相对处牵拉绷紧。
[0019]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上还设置观察机构和补光机构,所述观察机构包括操作台向下设置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下端设置设备筒,所述设备筒下端开口处设置相机,所述补光机构包括所述设备筒下端周侧设置的补光灯,所述培养箱上表面对应观察机构和补光机构设置透明的观察窗。
[0020]进一步的,环形工作台为多层,与之对应的其它机构同样对多层设置。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培养箱内的菌种、培养液添加完毕后,直接放入设备的操作口,设备便可以开始自动化培养,期间能够对培养箱进行摇床、换气以及过程监测,待菌种成熟后可以自动传送至操作口处,整体实现自动化的培养;2、鉴于系统的自动化设计,本装置中的摇床方式与传统的不同,更能与环形工作台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平台以及旋转平台上设置的环形工作台(3),所述旋转平台驱动环形工作台(3)转动,所述环形工作台(3)沿周向均匀分为若干工作区(4),每个工作区(4)均活动设置培养箱(6),所述培养箱(6)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培养箱(6)顶部设置自动旋转的侧向配重机构,所述培养箱(6)底部中心设置凹槽(47),所述工作区(4)对应凹槽(47)设置能够让培养箱(6)倾斜的顶出机构,所述环形工作台(3)周侧对应培养箱(6)设置换气机构和温湿度监测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包括配重底座(2)以及配重底座(2)上设置的支撑立柱(8),所述支撑立柱(8)上设置环形槽(39),所述环形槽(39)内固定设置带有驱动件的第一回转支承(7),所述第一回转支承(7)的外圈固定设置若干横撑杆(5),所述横撑杆(5)的外端设置所述环形工作台(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工作台(3)下表面对应每个工作区(4)设置设备仓(31),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安装在设备仓(31)内的第一电动推杆(5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2)竖向设置,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2)的顶部设置导向板(51),所述设备仓(31)内设置与第一电动推杆(52)伸缩方向一致的导向杆(50),所述导向杆(50)与导向板(51)配合使用,所述工作区(4)对应导向板(51)设置通孔(49),所述导向板(51)上设置穿过通孔(49)的顶块(48),所述顶块(48)与凹槽(47)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6)侧面设置供电插接口,所述工作区(4)外侧设置供电线(27),所述供电线(27)上设置供电插头(28),所述供电线(27)与旋转供电机构电连接,所述培养箱(6)侧面在供电插接口上方设置两个导向筒(33),导向筒(33)分别位于供电插接口两侧上方,所述导向筒(33)内插入设置压板(34),两个压板(34)的上端连接设置推板(32),所述供电插头(28)的两侧设置限位板(35),所述压板(34)向下移动后堆限位板(35)进行限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供电机构包括支撑立柱(8)上通过V型支架(37)设置的负极环(38)和正极环(44),所述横撑杆(5)上对应负极环(38)和正极环(44)分别设置第一撑杆(40)和第二撑杆(42),所述第一撑杆(40)的端部对应负极环(38)内侧设置第一弹性导电片(41),所述第二撑杆(42)的端部对应正极环(44)内侧设置第二弹性导电片(43),所述第一撑杆(40)和第二撑杆(42)均采用不导电材料制件,所述第一弹性导电片(41)和第二弹性导电片(43)的后端通过导线与供电线(27)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用真菌自动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配重机构包括培养箱(6)顶部中心处设置的中心立柱(25),所述中心立柱(25)顶端通过旋转轴承(24)(20)设置旋转台(18),所述旋转台(18)上固定设置与供电插接口电连接的配重电机(17),所述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雅琴李尽哲张晓玲赫宁史晓歌马绍怡邵童唐苗苗常端堉苏思齐牛舒涵高杨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农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