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974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张弦梁结构,该张弦梁结构通过上弦接管来固定上弦,提高安装效率以及上弦的安装精度。上弦包括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的结构相同设置,节约成本,提高安装效率。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均包括多个直线段,相邻连接的两个直线段的斜率相异设置。第一上弦的中部与第二上弦的中部之间的距离最远,第一上弦的端部与第二上弦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最近。多个腹杆用于连接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拉索的一端与一组上弦接管连接,拉索的另一端与另一组上弦接管连接。上弦呈拱形设置可以提高跨径与净空,可以减少构件截面,节省砼量与钢筋用量,而且,无需采用抗浮措施,施工简便,速度快,可以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工期。缩短工期。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张弦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张弦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现代建筑对层高、自重、大空间、自由间隔及抗震等提出的要求,楼盖的选型和布置不但关系到结构受力,而且对施工、造价以及室内景观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传统的结构形式成本较高且工期较长。
[0003]故需要提供一种张弦梁结构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张弦梁结构,该张弦梁结构通过上弦接管来固定上弦,提高安装效率以及上弦的安装精度。上弦包括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的结构相同设置,节约成本,提高安装效率。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均包括多个直线段,相邻连接的两个直线段的斜率相异设置。第一上弦的中部与第二上弦的中部之间的距离最远,第一上弦的端部与第二上弦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最近。多个腹杆用于连接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拉索的一端与一组上弦接管连接,拉索的另一端与另一组上弦接管连接。上弦呈拱形设置可以提高跨径与净空,可以减少构件截面,节省砼量与钢筋用量,而且,无需采用抗浮措施,施工简便,速度快,可以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工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导致成本较高且工期较长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为:一种张弦梁结构,其包括:
[0006]上弦接管,所述上弦接管设置有两组,所述上弦接管的一端与混凝土梁柱固定连接;
[0007]上弦,所述上弦包括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所述第一上弦与所述第二上弦的结构相同设置,所述第一上弦与所述第二上弦均包括多个直线段,相邻连接的两个直线段的斜率相异设置;所述第一上弦的中部与所述第二上弦的中部之间的距离最远,所述第一上弦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上弦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最近;
[0008]腹杆,所述腹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腹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上弦与所述第二上弦;
[0009]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与一组所述上弦接管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另一组所述上弦接管连接;以及,
[0010]撑杆,所述撑杆设置有多个,均匀布设在所述上弦与所述拉索之间。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张弦梁结构中,所述第一上弦包括多个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与多个第三管段。所述第二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弦的中部,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与一组所述上弦接管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通过多个所述第三管段与另一组所述上弦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
三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分段安装,提高安装的效率以及运输便捷。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弦设置有多个固定块与多个固定板。多个所述固定块分别焊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的端部,且每个的端部均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板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端部上的固定块,使相邻的两个端部紧密连接。提高相邻两个管段的安装效率以及对位的精度,也提高了焊接的质量。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所述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固定连接,提高安装效率。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弦与所述第二上弦设置为钢管型结构,且内部中空设置,减轻自重,节约成本。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弦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耳板。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中心轴线相倾斜的第一切面,所述第一切面靠近混凝土梁柱的一端的宽度最大,提高焊接的面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上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二切面。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分离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弦的端部连接。所述耳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焊接连接,所述耳板的下端用于固定拉索。安装便捷,可以提高所述上弦的安装效率以及精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靠近所述混凝土梁柱的一端合围成的端面面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相同设置,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焊接的质量。
[0017]进一步的,所述耳板包括固定部与耳部,所述固定部夹设在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之间,且所述固定部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切面、所述第二切面焊接,提高承载强度。所述耳部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的下端连接,所述耳部的另一侧悬空设置,节约成本。
[00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凸出所述耳部设置,所述固定板凸出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混凝土梁柱焊接设置,提高所述固定部的承载强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径与上弦的外径相同设置,提高焊接的效率以及焊接的质量。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侧壁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侧壁厚均比上弦的壁厚多4mm

6mm,节约成本。
[0020]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张弦梁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张弦梁结构,该张弦梁结构通过上弦接管来固定上弦,提高安装效率以及上弦的安装精度。上弦包括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的结构相同设置,节约成本,提高安装效率。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均包括多个直线段,相邻连接的两个直线段的斜率相异设置。第一上弦的中部与第二上弦的中部之间的距离最远,第一上弦的端部与第二上弦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最近。多个腹杆用于连接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拉索的一端与一组上弦接管连接,拉索的另一端与另一组上弦接管连接。上弦呈拱形设置可以提高跨径与净空,可
以减少构件截面,节省砼量与钢筋用量,而且,无需采用抗浮措施,施工简便,速度快,可以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工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导致成本较高且工期较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张弦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张弦梁结构的上弦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4]图3本专利技术的上弦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5]图4为图2的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弦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耳板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张弦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张弦梁结构的上弦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弦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弦接管,所述上弦接管设置有两组,所述上弦接管的一端与混凝土梁柱固定连接;上弦,所述上弦包括第一上弦与第二上弦,所述第一上弦与所述第二上弦的结构相同设置,所述第一上弦与所述第二上弦均包括多个直线段,相邻连接的两个直线段的斜率相异设置;所述第一上弦的中部与所述第二上弦的中部之间的距离最远,所述第一上弦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上弦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最近;腹杆,所述腹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腹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上弦与所述第二上弦;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与一组所述上弦接管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另一组所述上弦接管连接;以及,撑杆,所述撑杆设置有多个,均匀布设在所述上弦与所述拉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弦包括多个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与多个第三管段,所述第二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弦的中部,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与一组所述上弦接管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通过多个所述第三管段与另一组所述上弦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之间通过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弦梁结构,所述第一上弦设置有多个固定块与多个固定板,多个所述固定块分别焊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的端部,且每个的端部均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板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端部上的固定块,使相邻的两个端部紧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弦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所述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梁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一鸣黄昊文周超吴锦文胡晓莲涂发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