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072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54
本法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方法,包括试验场地上浇筑混凝土底座、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的制作、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上安装充气密封圈和遇水膨胀止水圈、管节的安装、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的安装、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之间连接对拉钢绞线、利用加压水泵进行注水加压并进行实验测试等步骤。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方法采用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封闭管口,并利用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之间的对拉钢绞线实现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之间的受力平衡并提供侧向压力,模拟实际的内水压环境,简化了设备结构,提高了检测效率高,且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水压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方法,适用于管径2m以上的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钢筋混凝土管为主要结构构筑物的地下排水管网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的收集输送,汛、涝积水的排放。众所周知,排水管道当中往往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一方面不仅会影响生产制造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由于管道的渗漏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时会造成地基塌陷等危害较大的突发事故。
[0003]尽管国内目前对排水管道的验收有着严格的规定,对排水管道内压的检测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目前的钢筋混凝土管内水压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向封闭的单管节注入一定压力的水,在给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排水的渗漏现象,但是,对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而言,其管道本身由多个管节前后连接安装而成,传统检测装置普遍检测单一的钢筋混凝土管节得出试验数据,不但管节检测效率低,而且严重影响其内压检测的准确性。
[0004]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结构合理,检测准确且效率高的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装置及安装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08]1)根据试验需要在试验场地内浇筑混凝土底座,试验场地上提前制作好位置固定座,位置固定座设置于混凝土底座的两侧;
[0009]2)根据管节的内径制作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在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上分别预留对拉孔,在第一内端板上预留能够安装进水管的进水孔;在第二内端板上部位置处预留能够安装内排气管和外排气管的出气孔;
[0010]3)吊放多个管节至混凝土底座上并安装形成多管节整体;
[0011]4)将第二内端板推入至多管节整体一端的管口内,并利用固定杆将第二内端板与相应的位置固定座进行栓接固定;
[0012]5)在第二内端板的对拉孔内穿插安装带有遇水膨胀橡胶塞的对拉钢绞线,将遇水膨胀橡胶塞放入对拉孔内并注入密封剂,然后放置止水垫圈并安装螺栓锚头进行固定,同时在出气孔处安装内出气管和外出气管并将内出气管和外出气管连通,内出气管的上端位于管节内侧顶部的位置,外出气管高出管节顶部的一段上安装闭水阀门;
[0013]6)对拉钢绞线远离第二内端板的一端穿过第一内端板上的对拉孔并到达第一内
端板的外侧;
[0014]7)将第一内端板推入至多管节整体另一端的管口内,并利用固定杆将第一内端板与相应的位置固定座进行栓接固定;
[0015]8)将对拉钢绞线拉紧,将遇水膨胀橡胶塞放入第一内端板的对拉孔内,并注入密封剂,然后放置止水垫圈并安装螺栓锚头进行固定;
[0016]9)在第一内端板外侧通过进水孔连接安装进水管并将进水管与加压水泵相连,在进水管上安装水压表、进水阀门;
[0017]10)先打开闭水阀门,然后开始注水直至排尽多管节整体内的空气,然后关闭闭水阀门并通过加压水泵加压至第一压力值,随后拆除两侧的固定杆;
[0018]11)利用加压水泵进行加压,并进行实验测试。
[0019]作为优选,步骤2)中,在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的周圈上预留第一环凹槽和第二环凹槽,在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的下部预留充气孔,在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上的第一环凹槽内安装充气密封圈,充气密封圈上连接充气管,充气管穿过充气孔,充气管的一端伸至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外;在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上的第二环凹槽内安装遇水膨胀止水圈;通过充气管分别向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上的充气密封圈内进行充气,实现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与管节之间的密封。
[0020]作为优选,实验测试完毕后,再次安装好两侧的固定杆后再打开闭水阀门进行泄压。
[0021]作为优选,步骤11)中,在进行实验测试时,在1min内升至规定检测压力并保持10min,同时做好检查和观察并做记录。
[0022]作为优选,步骤2)中,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上均设有四个对拉孔,四个对拉孔呈相互对角设置。
[0023]作为优选,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的外侧均设有固定耳板,固定杆连接在固定耳板与位置固定座之间。
[0024]作为优选,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部上均设有两个固定耳板,两个固定耳板上下设置。
[0025]作为优选,步骤11)中,第一压力值为检测压力值的0.1倍。
[002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27]1、与传统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装置采用内部对拉封闭管口,利用内部自平衡来提供侧向压力,模拟实际的内水压环境,简化了设备结构,结构简单,装拆便捷,提高了检测效率高,且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28]2、本专利技术中在内端板周圈设置遇水膨胀止水圈和充气密封圈,密封性能好,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
[0029]3、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内端板和第二内端板中部设有对拉孔,呈相互对角布置,对拉受力均匀,且通过水平的对拉孔便于内端板搬运,无需复杂的液压设备或吊装设备,简化了设备结构,同时设置了位置固定座和固定杆形成临时稳固系统,保证了试验检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第一内端板的断面示意图;
[0032]图3是第一内端板的平面图;
[0033]图4是第二内端板的平面图;
[0034]图5是遇水膨胀止水圈和充气密封圈的布置图;
[0035]图6是对拉钢绞线安装的局部详图;
[0036]图7是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装置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0037]其中:1——加压水泵;2——进水管;3——进水阀门;4——水压表;5——位置固定座;6——固定杆;7——充气孔;8——第一内端板;9——混凝土底座;10——管节;11——对拉钢绞线;12——内出气管;13——第二内端板;14——遇水膨胀止水圈;15——充气密封圈;16——闭水阀门;17——外出气管;18——试验场地;19——第一环凹槽;20——第二环凹槽;21——进水孔;22——对拉孔;23——固定耳板;24——出气孔;25——固定螺栓;26——螺栓锚头;27——止水垫圈;28——遇水膨胀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如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9]如图1

7所示,所述的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装置,包括加压水泵1、进水管2、进水阀门3、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多管节内水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根据试验需要在试验场地(18)内浇筑混凝土底座(9),试验场地(18)上提前制作好位置固定座(5),位置固定座(5)设置于混凝土底座(9)的两侧;2)根据管节(10)的内径制作第一内端板(8)和第二内端板(13),在第一内端板(8)和第二内端板(13)上分别预留对拉孔(22),在第一内端板(8)上预留能够安装进水管(2)的进水孔(21);在第二内端板(13)上部位置处预留能够安装内排气管(12)和外排气管(17)的出气孔(24);3)吊放多个管节(10)至混凝土底座(9)上并安装形成多管节整体;4)将第二内端板(13)推入至多管节整体一端的管口内,并利用固定杆(6)将第二内端板(13)与相应的位置固定座(5)进行栓接固定;5)在第二内端板(13)的对拉孔(22)内穿插安装带有遇水膨胀橡胶塞(28)的对拉钢绞线(11),将遇水膨胀橡胶塞(28)放入对拉孔(22)内并注入密封剂,然后放置止水垫圈(27)并安装螺栓锚头(26)进行固定,同时在出气孔(24)处安装内出气管(12)和外出气管(17)并将内出气管和外出气管连通,内出气管(12)的上端位于管节内侧顶部的位置,外出气管(17)高出管节(10)顶部的一段上安装闭水阀门(16);6)对拉钢绞线(11)远离第二内端板(13)的一端穿过第一内端板(8)上的对拉孔(22)并到达第一内端板(8)的外侧;7)将第一内端板(8)推入至多管节整体另一端的管口内,并利用固定杆(6)将第一内端板(8)与相应的位置固定座(5)进行栓接固定;8)将对拉钢绞线(11)拉紧,将遇水膨胀橡胶塞(28)放入第一内端板(8)的对拉孔(22)内,并注入密封剂,然后放置止水垫圈(27)并安装螺栓锚头(26)进行固定;9)在第一内端板(8)外侧通过进水孔(21)连接安装进水管(2)并将进水管与加压水泵(1)相连,在进水管(2)上安装水压表(4)、进水阀门(3);10)先打开闭水阀门(16),然后开始注水直至排尽多管节整体内的空气,然后关闭闭水阀门(16)并通过加压水泵(1)加压至第一压力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礼兵甄亮张杰王剑锋王帅贾震李瑞峰陈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