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视角膜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527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增亮视角膜及背光模组,增亮视角膜包括基底及并排分布在基底上的若干个棱镜结构,棱镜结构设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垂直面和底面,第一斜面的下端与底面的一端连接,第一斜面与底面之间形成底角,底角为锐角,第一斜面的上端与第二斜面的上端连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顶角,第二斜面的下端与垂直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斜面与垂直面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与顶角相等,且均为钝角,垂直面的下端与底面的另一端连接,垂直面与底面之间形成直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视角膜表面传统所采用的直角梯形棱镜结构改进成具有两个斜面的结构,从而使视角膜可呈现出两个方向的视角角度的同时,相对于传统的直角梯形棱镜结构具有一定的增亮效果。定的增亮效果。定的增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亮视角膜及背光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视角膜
,具体涉及一种增亮视角膜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视角膜指的是应用于TFT LCD背光模组中以改变整个背光系统出光角度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视角膜在TFT

LCD背光模块中能够实现特定出光角度、多视角、广视角,利用视角膜特殊的棱镜结构,通过折射、全反射、光积累等光学原理,可以使各方向的光线向特定方向角度集中,进而控制LCD面板可视角度。
[0003]传统视角膜表面棱镜结构多采用直角三角形结构或直角梯形结构,直角三角形结构只能呈现一个方向的视角角度,直角梯形结构虽能呈现出两个方向的视角角度,但亮度呈现效果较低,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呈现两个方向的视角角度,且具有增亮效果的增亮视角膜及背光模组。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增亮视角膜,包括基底及并排分布在基底上的若干个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设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亮视角膜,包括基底及并排分布在基底上的若干个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设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垂直面和底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下端与底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底面之间形成底角,底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斜面的上端与第二斜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顶角,所述第二斜面的下端与垂直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斜面与垂直面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与顶角相等,且均为钝角,所述垂直面的下端与底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垂直面与底面之间形成直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亮视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底面之间形成62度底角,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为54.8um,所述底面的长度为50um,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104度顶角,所述第二斜面对应底面的投影长度为24.3um,所述第二斜面与垂直面之间形成104度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亮视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底面之间形成55度底角,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为45.6um,所述底面的长度为50um,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108度顶角,所述第二斜面对应底面的投影长度为23.8um,所述第二斜面与垂直面之间形成108度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亮视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底面之间形成45度底角,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为38.1u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丽丽张立典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