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72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该背光模组具有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位于所述非发光区并环绕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区设置,所述胶框包括互相衔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沉槽,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发光部件,位于所述沉槽,且所述发光部件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遮光部,位于所述间隙,所述遮光部沿所述沉槽的开口方向延伸设置。本申请在间隙处设置遮光部,通过遮光部阻挡光线沿间隙的延伸方向传播,以避免光线通过间隙从胶框射出,进而可有效改善背光模组的漏光现象。进而可有效改善背光模组的漏光现象。进而可有效改善背光模组的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零部件,能够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光源。现有的背光模组为了支撑灯带一般设有边框,通过在边框内开设有凹槽以放置灯条等部件。为了便于安装灯条,通常会在凹槽内预留处部分空间,在灯条安装完成后会和凹槽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导致灯条发出的光从间隙射出,造成光线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以改善背光模组的边框区域的漏光现象。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0005]胶框,位于所述非发光区并环绕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区设置,所述胶框包括互相衔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沉槽,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
[0006]发光部件,位于所述沉槽,且所述发光部件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0007]遮光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位于所述非发光区并环绕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区设置,所述胶框包括互相衔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沉槽,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发光部件,位于所述沉槽,且所述发光部件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遮光部,位于所述间隙,所述遮光部沿所述沉槽的开口方向延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发光区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部件,所述导光部件位于所述发光区,且和所述发光部件的发光面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具有朝向导光部件的第一表面、背离所述导光部件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背离所述导光部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平齐,或者所述遮光部朝向所述导光部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第三表面设置有遮光胶,所述遮光胶具有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第四表面,所述遮光部具有第一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具有贯穿设置的让位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让位孔。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