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034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包括托脚件和底座,底座包括底盘和底环,底盘与底环旋转连接,托脚件与底盘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相对固定,托脚件与底盘翻转连接,底座内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医护人员无需长时间指导患者做标准的踝泵运动,只需抬起患者的患脚,将患脚固定在托脚件上,然后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驱动托脚件在底盘上翻转,同时第二电机驱动底盘在底环内旋转,托脚件自动带动患脚在一定的活动范围踝泵运动,使患者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能够标准地进行踝泵运动姿势,从而加速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避免肌肉萎缩,达到较佳的康复效果,减小医护人员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强度。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踝泵运动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运动。对于长期卧床及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泵运动原理:跖屈(下绷脚尖)时,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背伸(上勾脚尖)时,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肌肉收缩时,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回流,肌肉放松时,新鲜血液补充。通过这样简单的屈伸踝泵,可以有效促进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
[0003]目前,患者一般都是平卧或坐于床上进行踝泵运动,由于医护人员不能长时间跟随指导,部分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动作不标准,即踝泵的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的角度过大或过小、时间过短等,尤其对于骨折术后康复患者,错误的锻炼方式可能导致误用综合征,影响康复效果,而且,长时间脚部没有支撑进行锻炼,容易导致肌肉或韧带劳损,增加患者痛苦。
[0004]其中,一些患者不能主动进行踝泵运动,如偏瘫、截瘫、下肢神经损伤、重症等患者,因此需要一种辅助患者自动进行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包括托脚件,将患脚放置在托脚件上,通过电机驱动托脚件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托脚件带动患者的踝泵进行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使患者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能够标准地进行踝泵运动姿势,从而加速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避免肌肉萎缩,达到较佳的康复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包括托脚件和底座,底座包括底盘和底环,底环设有环孔,底盘位于环孔内,底盘与底环旋转连接,托脚件设于底座的上方,托脚件设有置脚槽,托脚件与底盘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相对固定,托脚件与底盘翻转连接,托脚件具有翻转部,翻转部为托脚件远离底盘的一端,底座内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驱动托脚件翻转,第一电机与底盘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电机驱动底盘旋转,第二电机的位置与底环的位置相对固定。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一、采用本技术的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患者将一个患脚固定在托脚件上,然后第一电机驱动托脚件在底盘上翻转,同时第二电机驱动底盘在底环内旋转,托脚件的只能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当翻转部远离底盘时,患脚处于背伸状态;当翻转部靠近底盘时,患脚处于跖屈状态;当翻转部远离另一个脚时,患脚处于外翻状态;当翻转部靠近
另一个脚时,患脚处于内翻状态;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驱动托脚件,使患脚反复做连续性的踝泵运动,使患者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能够标准地进行踝泵运动姿势,从而加速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避免肌肉萎缩,达到较佳的康复效果。
[0010]二、医护人员无需长时间指导患者做标准的踝泵运动,只需抬起患者的患脚,将患脚固定在托脚件上,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托脚件自动带动患脚进行踝泵运动,减小医护人员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0011]优选的,托脚件设有固定杆、第一转轴和伸缩杆,固定杆固定在托脚件的侧面,伸缩杆伸缩设置在固定杆内,伸缩杆设有第一开槽,托脚件以第一转轴为定点翻转,第一转轴在第一开槽内滑动,底座内设有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底盘的顶面设有第二开槽,伸缩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穿过第二开槽,伸缩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一齿条的一端旋转连接,第一齿轮和底盘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一齿轮与底盘旋转连接,第一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在底座内反向移动,第二齿条位于第一齿条的下方,第二齿条与第三齿条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一电机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在第一电机内旋转,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二转轴的端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条啮合,在第一电机驱动托脚件翻转时,使置于托脚件内的患脚脚跟位置保持原位,使患脚踝泵运动的康复效果较佳。
[0012]优选的,底座内设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三齿轮固定在底盘上,第二电机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在第二电机内旋转,第四齿轮固定在第三转轴的端部,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在第二电机驱动底盘旋转时,使置于托脚件内的患脚脚跟位置保持原位,使患脚踝泵运动的康复效果较佳。
[0013]优选的,固定杆内设有第一发射器、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第一接收器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第一接收器固定在第一开槽靠近翻转部的一端,第一接收器与第一电机电连接,第二接收器固定在第一开槽远离翻转部的一端,第二接收器与第一电机电连接,当第一接收器接收到第一发射器的红外线信号时,第一电机驱动托脚件远离底盘,当第二接收器接收到第一发射器的红外线信号时,第一电机驱动托脚件靠近底盘,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的设置,实现托脚件在一定活动范围内反复翻转,采用红外线信号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使托脚件翻转至极值后及时反向翻转。
[0014]优选的,底盘和底环的相接面设有第二发射器和两个第三接收器,第二发射器固定在底盘的外周面上,两个第三接收器固定在低环的内周面上,两个第三接收器水平对称设置在底盘的两侧,第三接收器与第二电机电连接,当第三接收器接收到第二发射器的红外线信号时,第二电机驱动底盘反向旋转,两个第三接收器的设置,实现底盘在一定活动范围内反复旋转,采用红外线信号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使底盘旋转至极值后及时反向旋转。
[0015]优选的,置脚槽的内壁设有软垫,软垫采用橡胶,具有弹性,防止患脚脚跟受到压迫,使患脚放置在置脚槽内感到舒适。
[0016]优选的,托脚件设有限位带,限位带采用魔术贴连接,限位带缠绕在患脚所对应的小腿上,防止患脚移出置脚槽,避免患脚在置脚槽内松动而导致康复效果降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中托脚件背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中托脚件跖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中托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中托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托脚件;10、置脚槽;11;软垫;12、限位带;13、翻转部;14、固定杆;15、伸缩杆;16、第一开槽;17、第一转轴;21、第一发射器;22、第一接收器;23、第二接收器;24、第二发射器;25、第三接收器;3、底座;31、底环;32、底盘;33、第二开槽;41、第一齿条;42、第二齿条;43、第三齿条;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第三齿轮;54、第四齿轮;55、第二转轴;56、第三转轴;57、第一电机;58、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5]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脚件(1)和底座(3),所述底座(3)包括底盘(32)和底环(31),所述底环(31)设有环孔,所述底盘(32)位于环孔内,底盘(32)与底环(31)旋转连接,所述托脚件(1)设于底座(3)的上方,托脚件(1)设有用于置入患脚的置脚槽(10),所述托脚件(1)与底盘(3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托脚件(1)与底盘(32)翻转连接,托脚件(1)具有翻转部(13),所述翻转部(13)为托脚件(1)远离底盘(32)的一端,所述底座(3)内设有第一电机(57)和第二电机(58),所述第一电机(57)驱动托脚件(1)翻转,第一电机(57)与底盘(32)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第二电机(58)驱动底盘(32)旋转,第二电机(58)的位置与底环(31)的位置相对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踝泵运动的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脚件(1)设有固定杆(14)、第一转轴(17)和伸缩杆(15),所述固定杆(14)固定在托脚件(1)的侧面,所述伸缩杆(15)伸缩设置在固定杆(14)内,所述伸缩杆(15)设有第一开槽(16),所述托脚件(1)以第一转轴(17)为定点翻转,所述第一转轴(17)在第一开槽(16)内滑动,所述底座(3)内设有第一齿条(41)、第二齿条(42)、第三齿条(43)、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所述底盘(32)的顶面设有第二开槽(33),所述伸缩杆(15)远离固定杆(14)的一端穿过第二开槽(33),伸缩杆(15)远离固定杆(14)的一端与第一齿条(41)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1)和底盘(32)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一齿轮(51)与底盘(32)旋转连接,第一齿轮(51)的两侧分别啮合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所述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在底座(3)内反向移动,所述第二齿条(42)位于第一齿条(41)的下方,第二齿条(42)与第三齿条(43)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第一电机(57)设有第二转轴(55),第二转轴(55)在第一电机(57)内旋转,所述第二齿轮(52)固定在第二转轴(55)的端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月花任小萍汤阿毛孔利萍贺郁琳金建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