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293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所述体表附接单元包括传感器底座和发射器,所述传感器底座上配置有电源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和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的供电端子,电极组件包括传感器电极、附接在传感器电极上的电极座和配置在电极座上的与传感器电极电性连接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源组件上围绕供电端子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电极座上围绕电极端子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均为喇叭状的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被配置为在发射器安装到传感器底座上时受发射器挤压而张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的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一些生理性的疾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需要实时地对宿主的某些生理参数进行监测,以能更好的跟踪治疗。比如糖尿病,需要对宿主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准确的血糖自我监测,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关键,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0003]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指血血糖仪,患者需要自行采集手指末梢血来测量该时刻的血糖水平。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无法获知两次测量之间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患者可能会遗漏血糖峰值和谷值,从而引起一些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二、每日多次的指尖穿刺采血,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楚。为克服上述缺陷,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连续监测患者血糖的方法,方便患者实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并据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0004]针对上述需求,技术人员开发了可以植入皮下组织进行持续监测皮下血糖的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皮下组织刺入一个传感器电极,传感器电极在患者的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时会形成电信号,通过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血糖读数,并每隔1~5分钟将血糖读数传输到无线接收器上,在无线接收器上显示相应的血糖数据以及形成图谱,供患者及医生参考。
[0005]如中国技术专利CN113499126A公开了一种植入器及植入方法,其通过在传感器底座的供电端子和电极端子周围设置密封圈,在将发射器安装到传感器底座上时,利用密封圈抵接在发射器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将供电端子和电极端子包含在内的密封腔体。这种密封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影响监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0007]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所述体表附接单元包括传感器底座和发射器,所述传感器底座上配置有电源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和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的供电端子,电极组件包括传感器电极、附接在传感器电极上的电极座和配置在电极座上的与传感器电极电性连接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源组件上围绕供电端子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电极座上围绕电极端子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均为喇叭状的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被配置为在发射器安装到传感器底座上时受发射器挤压而张开。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底座与发射器卡扣连接。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底座上配置有孔,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体内部分经孔伸出到传感器底座外。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电源安装槽和电源盖板,所述电源被电源盖板封装在电源安装槽中。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盖板上配置有两个供电端子,其中一个所述供电端子电性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另一个所述供电端子电性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包括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电极座上配置有两个电极端子,其中一个所述电极端子电性连接到传感器电极的工作电极,另一个所述电极端子电性连接到传感器电极的参比电极。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座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体外部分被上壳体与下壳体夹持固定,所述电极端子被配置在上壳体上并部分延伸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间隙中。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体外部分穿设在电极端子中。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端子为导电橡胶。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8]本技术通过将密封部件设置成喇叭状,在发射器安装到传感器底座上时,喇叭状的密封部件抵接在发射器的下表面上并受到发射器的下表面的挤压,从而使得密封部件与发射器的下表面更有利的结合,以提升密封性;当有水进入传感器底座时,水会给密封部件的外侧面提供一个压向发射器的下表面的力,进一步提升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体表附接单元敷贴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感器与发射器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感器底座的剖面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感器电极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座的剖面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橡胶与发射器抵接的剖面图。
[0026]其中:100、宿主;200、体表附接单元;210、传感器电极;211、电极座;212、电极端子;213、第二密封部件;214、工作电极;215、参比电极;216、上壳体;217、下壳体;220、传感器底座;221、电源;222、供电端子;223、第一密封部件;224、电源安装槽;225、电源盖板;230、粘合剂贴片;250、孔;300、接收器;400、发射器;500、植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描述和例子详细说明了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技术存在由其范围包括的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某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持续血糖监测(CGM,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系统
[0029]请参见图1所示,是附接到宿主100上的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包括体表附接单元200的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其通过一次性传感器底座(未示出)固定到宿主100的皮肤。系统包括体表附接单元200和用于将体表附接单元200监测到的血糖信息发送到接收器300的发射器400,接收器300通常可以为智能电话、智能手表、专用设备和类似物。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电极210部分位于宿主100皮肤的下方,并且传感器电极210电性连接至发射器400。发射器400与传感器底座220接合,该传感器底座220附接到粘合剂贴片230,并通过粘合剂贴片230固定到宿主100的皮肤。
[0030]请参见图2所示,体表附接单元200可以用植入器500敷贴到宿主100皮肤,该植入器500适于提供便利和安全的植入操作。这样的植入器500还可以用于穿过宿主100的皮肤将传感器电极210插入。一旦传感器电极210已经插入,植入器500就从体表附接单元200脱开。
[0031]请参见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体表附接单元200的密封结构,体表附接单元200包括传感器底座220和发射器400,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所述体表附接单元包括传感器底座和发射器,所述传感器底座上配置有电源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和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的供电端子,电极组件包括传感器电极、附接在传感器电极上的电极座和配置在电极座上的与传感器电极电性连接的电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上围绕供电端子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电极座上围绕电极端子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均为喇叭状的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被配置为在发射器安装到传感器底座上时受发射器挤压而张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底座与发射器卡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底座上配置有孔,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体内部分经孔伸出到传感器底座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表附接单元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