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1、一些生理性的疾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需要实时地对宿主的某些分析物浓度进行监测,以能更好的跟踪治疗。比如糖尿病,需要对宿主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目前已经出现了可以植入皮下组织进行持续监测皮下血糖的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皮下组织刺入一个传感器电极,传感器电极在患者的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时会形成电信号,通过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血糖读数,并每隔1~5分钟将血糖读数传输到无线接收器上,在无线接收器上显示相应的血糖数据以及形成图谱,供患者及医生参考。这种技术称为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
2、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包括内置驱动机构的外壳,外壳中的驱动机构驱动体表附接单元与皮肤附接,体表附接单元包含传感器电极和发射器,驱动体表附接单元与皮肤附接的过程称为植入过程。体表附接单元在植入之前需要进行密封,以避免其中的传感器电极遭到污染,因此,在植入之前,体表附接单元一般位于外壳内,并采用保护帽与外壳连接,保护帽将外壳的下部包覆住,以保护内部的传感器电极,在准备植入时,再取下保护帽,将外壳与皮肤表面抵接,对准预定植入的目标区域皮肤,启动驱动机构,完成植入过程。
3、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已经成为趋势,外壳也随之变小,此时,外壳与皮肤抵接的解除面积也随之变小,会增加抵接部位的皮肤的变形幅度,产生压迫感甚至痛感,造成用户的体感不适,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
2、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驱动机构和体表附接单元,驱动机构驱动体表附接单元与皮肤附接,外壳下部设有植入部,驱动机构驱动体表附接单元通过植入部与皮肤附接,外壳下部还设有整平部,整平部至少包括一个整形面,整形面与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垂直,整形面环绕植入部设置,植入部可移除地连接有保护帽,保护帽与植入部连接时,保护帽的至少一部分被整平部环绕。
3、优选的,植入部为外壳开口。
4、优选的,外壳还包括基部,整平部与基部可拆卸连接。
5、优选的,植入部包括套筒,驱动机构驱动体表附接单元穿过套筒与皮肤附接。
6、优选的,外壳还包括基部,套筒和基部连接。
7、优选的,套筒与保护帽可拆卸地预连接以形成第一组件,第一组件与基部连接。
8、优选的,外壳侧面设有操作口,操作口允许用户穿过以移除保护帽。
9、优选的,保护帽上对应于操作口设置有操作部。
10、优选的,操作部为手柄、防滑垫或防滑槽。
11、优选的,操作口在外壳侧面对称设有两个,操作部在保护帽上对称设有两个。
12、优选的,保护帽的下部设有操作部。
13、优选的,整形面为一个环绕植入部的连续平面。
14、优选的,整形面设有两个,在植入部两侧对称设置。
15、优选的,整形面设有至少三个。
16、优选的,整形面的最大宽度不小于10mm。
17、优选的,外壳还包括可操作的触发机构,触发机构可触发驱动机构,保护帽包括锁止部,保护帽与外壳连接时,锁止部锁止触发机构。
18、优选的,触发机构沿与驱动机构驱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以触发驱动机构,触发机构设有限位部,保护帽与外壳连接时,锁止部位于限位部的移动方向上以阻止限位部的移动。
19、优选的,保护帽和外壳之间设有第一位置反馈机构和第二位置反馈机构,第一位置反馈机构在保护帽与外壳组装时提供反馈,第二位置反馈机构在保护帽与外壳解除连接、被移除之前提供反馈。
20、优选的,保护帽或外壳之一设有弹性卡扣,保护帽和外壳之另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弹性卡扣与第一定位槽组成第一位置反馈机构,弹性卡扣和第二定位槽组成第二位置反馈机构。
2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外壳下部的整形面在与皮肤抵接时,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降低用户的受压迫感,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保护帽与植入部连接,植入部被整平部包围,保护帽无需包覆外壳下部整体,只需要包覆植入部即可,整平部的设置不会影响到保护帽的体积大小,从而使得保护帽可以做得较小,外壳的整体尺寸也可以保持较小的水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驱动机构和体表附接单元,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体表附接单元与皮肤附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部设有植入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体表附接单元通过所述植入部与皮肤附接,所述外壳下部还设有整平部,所述整平部至少包括一个整形面,所述整形面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垂直,所述整形面环绕所述植入部设置,所述植入部可移除地连接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与所述植入部连接时,所述保护帽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整平部环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部为外壳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基部,所述整平部与所述基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部包括套筒,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体表附接单元穿过所述套筒与皮肤附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基部,所述套筒和所述基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侧面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允许用户穿过以移除所述保护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帽上对应于所述操作口设置有操作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手柄、防滑垫或防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在所述外壳侧面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操作部在所述保护帽上对称设有两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帽的下部设有操作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面为一个环绕所述植入部的连续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面设有两个,在所述植入部两侧对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面设有至少三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面的最大宽度不小于1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壳还包括可操作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可触发所述驱动机构,所述保护帽包括锁止部,所述保护帽与外壳连接时,所述锁止部锁止所述触发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沿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以触发所述驱动机构,所述触发机构设有限位部,所述保护帽与所述外壳连接时,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限位部的移动方向上以阻止限位部的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帽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一位置反馈机构和第二位置反馈机构,所述第一位置反馈机构在所述保护帽与所述外壳组装时提供反馈,所述第二位置反馈机构在所述保护帽与所述外壳解除连接、被移除之前提供反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帽或所述外壳之一设有弹性卡扣,所述保护帽和所述外壳之另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组成第一位置反馈机构,所述弹性卡扣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组成第二位置反馈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驱动机构和体表附接单元,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体表附接单元与皮肤附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部设有植入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体表附接单元通过所述植入部与皮肤附接,所述外壳下部还设有整平部,所述整平部至少包括一个整形面,所述整形面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垂直,所述整形面环绕所述植入部设置,所述植入部可移除地连接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与所述植入部连接时,所述保护帽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整平部环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部为外壳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基部,所述整平部与所述基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部包括套筒,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体表附接单元穿过所述套筒与皮肤附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基部,所述套筒和所述基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保护帽可拆卸地预连接以形成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基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侧面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允许用户穿过以移除所述保护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帽上对应于所述操作口设置有操作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手柄、防滑垫或防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皮分析物持续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在所述外壳侧面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操作部在所述保护帽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全,钱成,刘海庆,冯林,蔡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