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力锅盖的安全锁结构和具有此结构的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12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力锅盖的安全锁结构和具有此安全锁结构的压力锅,包括内衬、浮子阀、锁止组件和扣圈。内衬包括浮子阀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锁止组件包括沿第一滑槽滑动的第一滑块和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开设有供第一滑块通过的滑块通孔,扣圈可转动地安装在内衬的下表面外周并设有扣圈凸起。其中,当扣圈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扣圈凸起推动第一滑块向压力锅盖中心方向滑动,第一滑块通过滑块通孔推动第二滑块向浮子阀孔所在方向滑动,当第二滑块与浮子阀相抵触时,扣圈的转动被锁止而无法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使得压力锅盖不能开启。使得压力锅盖不能开启。使得压力锅盖不能开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压力锅盖的安全锁结构和具有此结构的压力锅


[0001]本技术涉及厨用电器的压力锅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压力锅盖的安全锁结构和具有此安全锁结构的压力锅。

技术介绍

[0002]压力锅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烹饪器具,其以煮食快速、高效的特点颇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出了更为节能、更为安全的压力型电饭锅,也即“电压力锅”,并且目前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压力锅。
[0003]无论是传统的压力锅还是目前流行的电压力锅(以下统称“压力锅”),其烹饪食物的原理采用的是“无沸煮食”——利用水的沸点受气压影响的物理特性,当气压升高时,液体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通过对水施加压力,使水可以在达到较高温度后方才沸腾。因此,使用相同的水,因压力锅内压力升高导致沸点上升,所以在加热时锅内食物水分无沸腾,而且能达到超过100摄氏度的温度,这使得原本不易煮熟的食物也能够充分地煮熟。此外,由于水的蒸发较少,所以能够保持食物的美味,加快炖煮食物的效率。为确保使用安全,在压力锅内部加压之前、加热过程中以及加热后压力尚未完全泄出之前,均需要确保压力锅盖与压力锅体处于密封状态。其中,压力锅盖与压力锅体的结合与分离通常采用彼此相对的旋转运动来实现。
[0004]在现有技术的电压力锅中,例如在对食材进行加热烹制期间或者在烹制刚结束时,锅体内的压力保持在较高水平,这能使得上锅体的扣合结构与下锅体对应的扣合结构因压力而保持密封。在此情况下,当用户施以较小或正常的外力试图旋转打开压力锅盖时,上锅体与下锅体之间的摩擦力足以阻止开启压力锅盖。但是,如果用户施以较大的外力试图旋转打开压力锅盖时,压力锅盖仍然能够在外力大于摩擦力的反作用力的情况下被打开,此时锅内的高压高温气体会瞬间喷涌而出并推动压力锅盖外弹,对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5]因此,需要为压力锅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安全装置,在压力锅仍存有内压时能够自动防止用户开启压力锅盖,并兼顾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压力锅盖的安全锁结构,包括:
[0007]内衬,包括浮子阀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0008]浮子阀,可相对于所述浮子阀孔纵向移动;
[0009]锁止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的第一滑块和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开设有横向贯通的滑块通孔,以供所述第一滑块通过;以及
[0010]扣圈,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衬的下表面外周,并包括扣圈凸起,其中,
[0011]所述扣圈相对于所述内衬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使所述压力锅盖开启,当所述扣圈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扣圈凸起推动所述第一滑块向所述压力锅盖中心方向滑
动,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滑块通孔推动所述第二滑块向所述浮子阀孔所在方向滑动,当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浮子阀相抵触时,所述扣圈的转动被锁止而无法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0012]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安全锁结构还包括压力盖,所述压力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内衬的下表面,所述浮子阀可纵向活动地装配于所述压力盖上,并与所述浮子阀孔所在位置纵向对应,其中,当所述浮子阀受压力锅内部压力推动上移后,所述浮子阀阻拦所述第二滑块向所述浮子阀孔所在方向滑动。
[0013]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滑块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滑块设置有倾斜的第二导向面,当所述第一滑块插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中时,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互接触,其中,当所述第一滑块经过所述滑块通孔向所述压力锅盖中心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面向所述第二导向面施力并推动所述第二滑块向所述浮子阀孔所在方向滑动。
[0014]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滑块最外侧设有圆弧形的扣圈接触面,并且所述扣圈凸起设有楔形的第三导向面,当所述扣圈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直至与所述第一滑块接触时,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扣圈接触面相互接触并推动所述第一滑块向所述压力锅盖中心方向滑动。
[0015]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安全锁结构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并且所述第一滑块还设有第一弹簧柱,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柱,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相抵触,其中,当所述第一滑块受外力推动向所述压力锅盖中心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被一并压缩,当所述第一滑块不再受外力推动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在弹簧回复力作用下向外侧推动所述第一滑块。
[0016]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安全锁结构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并且所述第二滑块还设有第二弹簧柱,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柱,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相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二滑块受外力推动向所述浮子阀孔所在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被一并拉伸,当所述第二滑块不再受外力推动时,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在弹簧回复力作用下将所述第二滑块拉回。
[0017]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内衬还包括锁止组件压板,所述锁止组件压板盖设于所述内衬的下表面并且纵向限定所述锁止组件。
[001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锅,所述压力锅包括所述的安全锁结构,并且还包括下锅体,并在下锅体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内胆,其中,当所述下锅体容纳所述内胆时,所述内胆的上端边沿与所述下锅体的上端边沿相接触。
[0019]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压力锅还包括上锅体,其中,所述安全锁结构被设置于所述上锅体之内,并且所述上锅体与所述下锅体可开合地连接。
[0020]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扣圈还包括多个扣圈扣,所述下锅体还包括多个下锅体扣,其中,当所述压力锅闭合时,所述扣圈扣与所述下锅体扣通过相互交错的槽口连接,从而使所述压力锅在槽口相对时密封,而在槽口相错时解除密封。
[0021]本技术至少提供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2]1、通过浮子阀限定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联动,在锅内有压力时自动锁止压力锅盖;
[0023]2、通过滑块与弹簧的配合,实现全自动锁止和复位功能;
[0024]3、通过采用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相对运动的联动形式,在高温和长期使用条件下保证了耐用性。
[0025]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锅未安装扣圈和压力盖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锅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锅处于锁止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力锅盖的安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1),包括浮子阀孔(11)、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浮子阀(2),可相对于所述浮子阀孔(11)纵向移动;锁止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滑槽(13)滑动的第一滑块(3)和沿所述第二滑槽(14)滑动的第二滑块(4),所述第二滑块(4)开设有横向贯通的滑块通孔(43),以供所述第一滑块(3)通过;以及扣圈(5),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衬(1)的下表面外周,并包括扣圈凸起(51),其中,所述扣圈(5)相对于所述内衬(1)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使所述压力锅盖开启,当所述扣圈(5)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扣圈凸起(51)推动所述第一滑块(3)向所述压力锅盖中心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块(3)通过所述滑块通孔(43)推动所述第二滑块(4)向所述浮子阀孔(11)所在方向滑动,当所述第二滑块(4)与所述浮子阀(2)相抵触时,所述扣圈(5)的转动被锁止而无法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锁结构还包括压力盖(8),所述压力盖(8)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内衬(1)的下表面,所述浮子阀(2)可纵向活动地装配于所述压力盖(8)上,并与所述浮子阀孔(11)所在位置纵向对应,其中,当所述浮子阀(2)受压力锅内部压力推动上移后,所述浮子阀(2)阻拦所述第二滑块(4)向所述浮子阀孔(11)所在方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导向面(31),所述第二滑块(4)设置有倾斜的第二导向面(41),当所述第一滑块(3)插设于所述第二滑块(4)中时,所述第一导向面(31)与所述第二导向面(41)相互接触,其中,当所述第一滑块(3)经过所述滑块通孔(43)向所述压力锅盖中心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面(31)向所述第二导向面(41)施力并推动所述第二滑块(4)向所述浮子阀孔(11)所在方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最外侧设有圆弧形的扣圈接触面(32),并且所述扣圈凸起(51)设有楔形的第三导向面(52),当所述扣圈(5)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直至与所述第一滑块(3)接触时,所述第三导向面(52)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挺陈锡雁梁郁庆马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喜厨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