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991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包含预报区域的模拟区域内基于已知排放清单的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将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输入第一空气质量模型中进行空气质量的模拟,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调整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重复进行模拟和调整直到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预设值,得到模拟区域内的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在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中剔除或添加预报区域内的预设排放源,得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将第二和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分别输入第二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预报,基于预报结果确定预设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实现了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预评估。质量影响的预评估。质量影响的预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质量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对重点源的模拟预报主要使用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模拟。相关技术中,需要大量的污染源数据,需要对污染源数据进行普查,以得到准确、完备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数据。如果某个城市或地区大气污染源排放数据不完备或清单基准年较早,则无法进行有效的的模拟预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包括:获取包含预报区域的模拟区域内基于已知排放清单的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将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输入第一空气质量模型中进行空气质量的模拟,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调整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重复进行模拟和调整直到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预设值,得到模拟区域内的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在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中剔除或添加预报区域内的预设排放源,得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将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分别输入第二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预报,基于预报结果确定预设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0004]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调整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包括:对于模拟区域内的每个区域:在该区域的模拟结果高于对应的监测结果的情况下,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降低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中该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排放量;在该区域的模拟结果低于监测结果的情况下,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提高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中该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排放量。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降低或提高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中上述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排放量,包括:等比例降低或提高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中上述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排放量,其中,降低或提高的比例与上述误差正相关。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区域的模拟结果为该区域内各个监测站点对应的网格的均值,对应的监测结果为该区域内各个监测站点的均值。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中剔除或添加预报区域内的预设排放源,得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包括:根据预报区域内的预设排放源的排放数据生成预设排放源的第四网格化排放清单;对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第四网格化排放清单进行耦合,得到剔除或添加该预设排放源的第三网络化排放清单。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分别输入第二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预报,包括:将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中预报区域对应的部分分别输入第二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预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对于预报区域内的多个候选排放源中的每个候选排放源:在上述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中剔除或添加该候选排放源,得到该候选排放源对应的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将该候选排放源对应的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输入第一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模拟,得到该候选排放源对应的模拟结果;根据该候选排放源对应的模拟结果和得到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时的的模拟结果确定候选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值;基于多个候选排放源中每个候选排放源对应的影响值,从多个候选排放源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候选排放源用于进行预评估。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每个候选排放源在多个时间段多年历史同期的多个影响值,每个时间段多年历史同期的影响值基于时间段对应的排放量和气象数据进行模拟得到;其中,对于多个时间段中的每个时间段:如果候选排放源在该时间段多年历史同期的多个、影响值满足预设条件,选择该候选排放源在该时间段进行预评估。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含预报区域的模拟区域内基于已知排放清单的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调整模块,用于将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输入第一空气质量模型中进行空气质量的模拟,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调整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重复进行模拟和调整直到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预设值,得到模拟区域内的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中剔除或添加预报区域内的预设排放源,得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预评估模块,用于将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分别输入第二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预报,基于预报结果确定预设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程序的存储器,其中,该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基于已知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的监测结结果调整得到预报区域的排放清单,然后在该排放清单中添加或剔除预报区域中的预设排放源,由此得到考虑预设排放源和不考虑预设排放源的排放清单,并基于考虑预设排放源和不考虑预设排放源的排放清单预评估该预设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可在未对预报区域进行排放清单编制的情况下实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评估,可降低预评估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在下面结合附图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更多细节、特征和优点被公开,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进行预评估的排放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8]图3是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能够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0022]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需要注意,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评估排放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包含预报区域的模拟区域内基于已知排放清单的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将所述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输入第一空气质量模型中进行空气质量的模拟,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调整所述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重复进行所述模拟和调整直到所述模拟结果与所述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预设值,得到所述模拟区域内的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在所述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中剔除或添加所述预报区域内的预设排放源,得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将所述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所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分别输入第二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预报,基于预报结果确定所述预设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调整所述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包括:对于所述模拟区域内的每个区域:在所述区域的模拟结果高于对应的监测结果的情况下,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降低所述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中所述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排放量;在所述区域的模拟结果低于监测结果的情况下,基于模拟结果与对应的监测结果之间的误差提高所述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中所述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排放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降低或提高所述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中所述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排放量,包括:等比例降低或提高所述第一网格化排放清单中所述区域内各个网格的排放量,其中,降低或提高的比例与所述误差正相关。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区域的模拟结果为所述区域内各个监测站点对应的网格的均值,对应的监测结果为所述区域内各个监测站点的均值。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中剔除或添加所述预报区域内的预设排放源,得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包括:根据所述预报区域内的预设排放源的排放数据生成所述预设排放源的第四网格化排放清单;对所述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所述第四网格化排放清单进行耦合,得到剔除或添加所述预设排放源的第三网络化排放清单。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所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分别输入第二空气质量模型进行空气质量的预报,包括:将所述第二网格化排放清单和所述第三网格化排放清单中所述预报区域对应的部分分别输入第二空气质量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孙明生易志安马培翃秦东明李亚林杨朝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