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990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深基坑防水抗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所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包括钢筋笼和阴极降水井,所述钢筋笼上至少一根钢筋被覆层钢筋阳极替代,所述钢筋笼为钻孔灌注桩和/或围护墙内的钢筋笼,所述阴极降水井内设阴极钢筋段,通过导线连接覆层钢筋阳极和阴极降水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在锚碇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及填芯浇筑前实现干燥的作业环境,保障锚碇安全文明施工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深基坑防水抗渗
,尤其涉及一种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
[000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明成果快速广泛传播,大跨径桥梁建设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作为大跨径悬索桥的重要承力部件,锚碇的设计与施工非常重要。对于桩墙一体式的大直径咬合桩锚碇基础,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经济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该种基础形式需要在开挖深基坑后进行底板浇筑,为了保障施工安全,要保证基坑侧壁无渗漏水。常用的阻水措施是在桩墙咬合处进行注浆处理,但是由于桩身垂直度、注浆施工质量、咬合程度无法保证等不利因素,导致围护桩外侧的水分不可避免地渗入基坑内,给锚碇内的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
[0004]专利(授权号:CN 214005683 U)公开了一种基坑防水设计结构,通过在基坑的内壁设置有双层防水层和过滤吸水层,将雨水过滤后抽走,避免降水时水泵堵塞。该专利主要针对雨水的排除,难以避免围护结构外侧的水渗入基坑内壁。
[0005]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 112681351 A)公开了一种富水地区基坑电渗防水墙及其施工方法,该专利在基坑的周边开挖工作井,采用类似顶管施工法,将电渗板顶入基坑底部,通电后,阻止外部水分经由基坑底部进入坑内。该方法只能针对软土地区,而对于锚碇基础,基础底部一般会坐落于中、微风化基岩上,无法将电渗板顶入,而且该方法只能避免基坑外侧的水分经由基坑底部进入坑内,无法避免水经由基坑侧壁渗入,对于锚碇基础,无法适用。
[0006]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 105544618 A)公开了一种大地负极式地下空间电渗透防渗防潮方法,该专利在基坑围护墙体上钻孔,在钻孔内布设正极材料,与大地负极区形成回路。水在电场作用下被带到远离基坑的区域,实现了围护结构的防渗防潮。但是该方法需要一直通电,如果断电,水就会经由阳极处的钻孔渗入基坑内,耗电量大,电极易腐蚀。而且对于锚碇基坑,侧壁多为强、中风化岩石,对于十数米深的锚碇基坑,在围护结构侧墙上钻孔困难,可操作性差。
[000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0008]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锚碇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及填芯浇筑前实现干燥的作业环境,保障锚碇安全文明施工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申请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在锚碇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及填芯浇筑前实现干燥的作业环境,保障锚碇安全文明施工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
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0010]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所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包括钢筋笼和阴极降水井,所述钢筋笼上至少一根钢筋被覆层钢筋阳极替代,所述钢筋笼为钻孔灌注桩和/或围护墙内的钢筋笼,所述阴极降水井内设阴极钢筋段,通过导线连接覆层钢筋阳极和阴极降水井。
[0012]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3]在上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中,进一步的,所述阴极降水井包括透水混凝土管,所述透水混凝土管外部包裹有不锈钢丝网,所述不锈钢丝网顶部连接阴极钢筋段。
[0014]在上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中,进一步的,所述覆层钢筋阳极的外部为不锈钢覆层,内部为覆层内钢筋。
[0015]在上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中,进一步的,所述覆层钢筋阳极位于钢筋笼的咬合连接位置。
[0016]在上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中,进一步的,所述阴极降水井位于基坑外侧5~10m范围内。
[0017]一种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用于对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进行施工。
[0018]在上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中,进一步的,所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在所述钢筋笼加工时,直接将覆层钢筋阳极焊接在钢筋笼上。
[0020]在上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中,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二,采用步骤一的进行钻孔灌注桩和围护墙施工;以及施工阴极降水井;
[0022]步骤三:基坑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检查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壁,寻找渗漏点,使用导线和稳压直流电源连接渗漏点附近的覆层钢筋阳极和阴极降水井,施加直流电,持续该过程直到锚碇基础填芯混凝土浇筑完成。
[002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在大直径咬合桩围护结构施工时即考虑后期围护结构渗漏问题,使用部分不锈钢覆层钢筋替代钢筋,开挖阴极降水井,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渗漏点后,施加直流电,开启电渗阻水,使水被电解和迁移至井点管内。该技术在注浆防漏失效点位附近启动,可以用作基坑防水的最后一道屏障,施工简单,可操作性强,对于保障锚碇内的正常施工作业、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025]2、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对使用圆

矩咬合桩围护结构的锚碇基础进行主动防水,可以较简便地实现大直径咬合桩锚碇基础防渗防潮的主动防水技术,通过在钢筋笼的咬合连接位置,使用耐腐蚀的覆层钢筋替换常规钢筋,用作电渗阳极电极。在基坑外侧5~10m范围内,设置降水井点,井点管外侧包裹金属滤网,用作阴极。当发现围护结构出现渗水时,给渗水点周围的覆层钢筋和井点滤管通以直流电,使水被电解和迁移至井点管内。该技术在注浆防漏失效点位附近2m内启动,可以用作基坑防水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保障锚碇内的正
常施工作业、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026]3、现有技术多在基坑底部布置了电极,未在基坑侧壁布置电渗主动防水系统,所以水还是会从侧壁渗入,而本专利解决了该问题,在侧壁布置了电渗主动防水系统,避免水经由基坑侧壁渗入。
[0027]4、现有技术采用的是钻孔布置电极的方式,然而在岩石上的钻孔,将成为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水分会从钻孔内渗出,因此,需要一直通电,如果不一直通电,水会通过钻孔渗出来。而本专利,覆层钢筋电极和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是一体的,被浇筑在混凝土中,不存在钻孔问题,没有通道,所以可以间歇通电。
附图说明
[0028]以下将结合附图来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申请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钢筋布置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包括钢筋笼和阴极降水井,所述钢筋笼上至少一根钢筋被覆层钢筋阳极替代,所述钢筋笼为钻孔灌注桩和/或围护墙内的钢筋笼,所述阴极降水井内设阴极钢筋段,通过导线连接覆层钢筋阳极和阴极降水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降水井包括透水混凝土管,所述透水混凝土管外部包裹有不锈钢丝网,所述不锈钢丝网顶部连接阴极钢筋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层钢筋阳极的外部为不锈钢覆层,内部为覆层内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层钢筋阳极位于钢筋笼的咬合连接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围护结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降水井位于基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利强吴明远李玉彬张伟励彦德陈亮何锦章朱新聪陈宁付佰勇崔冰过超韩冬冬黄月超王昊崔立川来晓理骆朝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