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9495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蓄水机构、调节机构和遮光机构,培育箱一侧活动连接箱门,箱门一侧设有控制装置的控制面板,培育箱内壁底部设有育苗架,育苗架底部与承载育苗架的蓄水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杆和滑套的配合,带动排管在培育箱内部进行往复运动,保证幼苗补充的水分均匀,保证幼苗的正常发育,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同时由于喷头距离小麦幼苗的距离相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喷头距离不同造成无法及时补充水分的问题,提高了培育装置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小麦培育
,具体是一种小麦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升小麦的产量,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小麦新品种,需要对小麦进行育苗实验,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温室大棚对小麦幼苗进行育苗。
[0003]在公告号为CN215380290U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育苗装置,该装置中育苗箱的侧壁上设有喷头,喷头朝向育苗槽,喷头连接有水源,通过喷头可以向育苗槽内补充水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这种技术对大棚内的小麦幼苗进行灌溉,由于幼苗离喷头的距离不同,因此在实施喷淋时离喷头较远的幼苗可能无法及时补充水分,从而影响到幼苗的正常发育,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同时降低了温室大棚的工作效率,无法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进的小麦培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小麦培育装置,包括棚体,棚体顶部与弧形的透明棚盖底部两侧连接,棚体内部两侧对应设有承载小麦幼苗的定位壳,定位壳上方设有对小麦幼苗灌溉的喷淋机构,喷淋机构通过调节机构与棚体内壁两侧滑动连接,透明棚盖顶部设有控制光照强度的遮光机构;
[0007]所述喷淋机构,便于及时对小麦幼苗补充水分,包括设置在定位壳上方的排管,排管底部等距设有若干喷头,排管一侧与两个水管一端连通,水管远离排管一端与水箱一侧连通,水箱底部与调节机构连接固定,水箱顶部与注水管底部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定位壳顶部通过定位机构设有育苗架,育苗架上等距开设有若干开口,开口底部与育苗皿顶部连通,育苗皿下方延伸至土壤内部,定位壳内部设有土壤,且土壤的体积是定位壳容积的一半。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定位壳顶部两侧的定位插孔,育苗架顶部两侧对应设有定位插杆,定位插杆底部与定位插孔相适配。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调节机构包括对应设置在棚体内部两侧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相互远离一侧通过限位机构与棚体内壁两侧滑动连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一端与T型板一侧转动连接,T型板相互远离一端与棚体内壁两侧连接固定,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远离T型板一端贯穿棚体并通过联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进行旋转。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滑套,限位滑套一侧与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相互远离一侧连接固定,限位滑套设置在第一螺纹套外壁,第一螺纹套
一端与T型板一侧连接固定,第一螺纹套远离T型板一端与挡板连接固定。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联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套设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贯穿棚体一端外壁,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主动轮一侧与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通过安装架与棚体外壁一侧连接固定。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遮光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棚体外部两侧的转杆,转杆一端贯穿定位板与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定位板固定在棚体外壁两侧对应位置,转杆外壁分别设有放卷辊和收卷辊,透明棚盖顶部通过安装架活动设有转动辊,放卷辊外壁与功能膜一端缠绕连接,功能膜远离放卷辊一端穿过转动辊,收卷辊外壁与功能膜远离遮阳膜一端缠绕连接,放卷辊、转动辊和收卷辊之间活动连接有功能膜。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功能膜包括遮阳膜、低透光膜、高透光膜和透明膜,遮阳膜、低透光膜、高透光膜、透明膜首尾依次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壳前后两侧对应开设有若干方便透气的透气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可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主动轮进行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与主动轮和从动轮连接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可随之旋转,设置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外部的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通过限位机构的配合带动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在棚体内部两侧往复移动,从而可带动设置在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底部的喷淋机构进行往复运动,保证幼苗补充的水分均匀,保证幼苗的正常发育,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0018]2.本技术使用时,清水在随着喷头喷淋向育苗皿内部的幼苗后,会产生多余的清水,清水可沿着和育苗皿进入定位壳内部,设置在定位壳内部的土壤能够对多余的清水进行吸收,被吸收后的清水可为幼苗的根部提供水分,保证幼苗的正常发育,进一步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由于喷头距离小麦幼苗的距离相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喷头距离不同造成无法及时补充水分的问题,提高了培育装置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定位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定位壳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调节机构的三维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喷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功能膜的主视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中功能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0

棚体;20

定位壳;200

定位插孔;21

透气孔;22

育苗架;220

定位插杆;23

开口;24

育苗皿;25

土壤;30

排管;31

水箱;32

水管;33

喷头;34

注水管;40

第一螺杆;41

第一螺纹套;42

限位滑套;43

限位滑杆;44

挡板;50

第二螺杆;51

第二螺纹套;
60

T型板;70

主动轮;71

皮带;72

从动轮;73

第一电机;80

透明棚盖;81

转动辊;90

功能膜;901

遮阳膜;902

低透光膜;903

高透光膜;904

透明膜;100

定位板;101

放卷辊;102

收卷辊;1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培育装置,包括棚体(10),棚体(10)顶部与弧形的透明棚盖(80)底部两侧连接,棚体(10)内部两侧对应设有承载小麦幼苗的定位壳(20),其特征在于,定位壳(20)上方设有对小麦幼苗灌溉的喷淋机构,喷淋机构通过调节机构与棚体(10)内壁两侧滑动连接,透明棚盖(80)顶部设有控制光照强度的遮光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设置在定位壳(20)上方的排管(30),排管(30)底部等距设有若干喷头(33),排管(30)一侧与两个水管(32)一端连通,水管(32)远离排管(30)一端与水箱(31)一侧连通,水箱(31)底部与调节机构连接固定,水箱(31)顶部与注水管(34)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壳(20)顶部通过定位机构设有育苗架(22),育苗架(22)上等距开设有若干开口(23),开口(23)底部与育苗皿(24)顶部连通,育苗皿(24)下方延伸至土壤(25)内部,定位壳(20)内部设有土壤(25),且土壤(25)的体积是定位壳(20)容积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定位壳(20)顶部两侧的定位插孔(200),育苗架(22)顶部两侧对应设有定位插杆(220),定位插杆(220)底部与定位插孔(200)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对应设置在棚体(10)内部两侧的第一螺杆(40)和第二螺杆(50),第一螺杆(40)和第二螺杆(50)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螺纹套(41)和第二螺纹套(51),第一螺纹套(41)和第二螺纹套(51)相互远离一侧通过限位机构与棚体(10)内壁两侧滑动连接,第一螺杆(40)和第二螺杆(50)一端与T型板(60)一侧转动连接,T型板(60)相互远离一端与棚体(10)内壁两侧连接固定,第一螺杆(40)和第二螺杆(50)远离T型板(60)一端贯穿棚体(10)并通过联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杆(40)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玲陈东升张振海李红霞樊明何进尚张维军王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