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470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包括壳体、底座、分流罩、离心叶轮和驱动电机;底座安装壳体内以将壳体分隔为混合腔和安装腔,驱动电机安装在安装腔内;分流罩位于混合腔内且固定罩设在底座上,离心叶轮安装在分流罩内且与驱动电机联动相连,离心叶轮将混合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壳体上设置有出水孔和进水孔,底座上设置有臭氧进口;分流罩的周壁与壳体的周壁呈间距布置以形成有回流通道,分流罩对应离心叶轮上方的周壁上设置有回流进口且对应离心叶轮下方的周壁上设置有回流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形成两条臭氧水循环水路,如此能够大大提高臭氧水的浓度,有效提高食材的清洗、净化效果。净化效果。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食材净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卫生、环境、健康的要求日益迫切。为去除果蔬农残及肉类中的激素,食品清洗净化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食品清洗净化机一般通过离心叶轮实现对臭氧的切割和搅拌,以提高臭氧水在水中的溶解度;然而现有的食品清洗净化器在工作过程中生成的臭氧水仅具有一条循环水路,即离心叶轮的旋转通过出水孔将臭氧水甩出机壳外并通过进水孔重新将机壳外的臭氧水吸入形成一条循环水路,如此仅具有一条循环水路的食品清洗净化机形成臭氧水浓度较低,达不到消毒的要求,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其结构简单、合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形成两条臭氧水循环水路,如此能够大大提高臭氧水的浓度,有效提高食材的清洗、净化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包括壳体、底座、分流罩、离心叶轮和驱动电机;
[0005]其中,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壳体内以将壳体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混合腔、以及位于其下方的安装腔,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
[0006]所述分流罩位于混合腔内且固定罩设在底座上,所述离心叶轮安装在分流罩内且与驱动电机联动相连,所述离心叶轮将混合腔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上腔室、以及位于其下方的下腔室,所述壳体的周壁上设置有与上腔室相连的出水孔、以及与下腔室相连的进水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臭氧发生器相连以为下腔室提供臭氧的臭氧进口;
[0007]所述分流罩的周壁与壳体的周壁呈间距布置以形成有回流通道,所述分流罩对应离心叶轮上方的周壁上设置有回流进口且对应离心叶轮下方的周壁上设置有回流出口。
[000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导流圈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为开口朝上的薄壳体结构,所述底座固定嵌装在下壳体内;
[0009]所述上壳体为盖板结构且与分流罩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分流罩的底部与底座固定相连;
[0010]所述导流圈的形状与分流罩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导流圈套接在分流罩上且被夹持固定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设置在导流圈上。
[00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与分流罩之间旋转卡接相连,所述底座上环周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旋接件,所述分流罩的下端部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一旋接件相配合的若干第二旋接件,相邻的所述第二旋接件之间配合形成回流出口。
[00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叶轮与上壳体之间的间隙高度为H1,相对应的所述离心
叶轮与底座之间的间隙高度为H2,H1/H2的比值为3

4。
[00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叶轮与底座之间的间隙高度为4

5mm。
[001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罩至少对应上腔室内设置有凸起的扰流筋。
[00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叶轮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的叶轮筋,该叶轮筋的高度≤1mm,所述离心叶轮的外缘面与壳体之间的间距为8

9mm。
[001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叶轮上设置有连通上、下腔室的连通口。
[001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对应同一竖排上的出水孔和进水孔的排布比例为6:4。
[001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整体为球型结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巧且为球型结构,能有效的改善净化时的用水量,同时方便单手抓取操作;再者,通过水流双循环的优化设计,离心叶轮对气泡的搅拌混合产生更多的微小气泡,使臭氧与水进行更好的溶合,水中含活氧浓度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食品的清洗、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E部处放大后的流体流通示意图;
[0022]图3是食品清洗净化器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离心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0025]1、上壳体;2、下壳体;3、导流圈;31、出水孔;32、进水孔;4、分流罩;41、回流进口;42、回流出口;43、第二旋接件;44、扰流筋;5、底座;51、第一旋接件;52、臭氧进口;6、离心叶轮;61、叶轮筋;62、连通口;7、驱动电机;A、安装腔;B、上腔室;C、下腔室;D、回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7]本技术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壳体、分流罩4、底座5、离心叶轮6和驱动电机7;其中壳体整体为球型结构,其球径优选小于100mm,如此能有效的改善净化时的用水量,同时方便单手抓取;底座5固定安装在壳体内以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混合腔、以及位于其下方的安装腔A,安装腔A为相对密封的腔体,驱动电机7安装在安装腔A内,底座5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臭氧发生器相连以为混合腔提供臭氧的臭氧进口52;分流罩4位于混合腔内且固定罩设在底座5上,离心叶轮6安装在分流罩4内且与安装腔A内的驱动电机7联动相连,该离心叶轮6将混合腔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上腔室B、以及位于其下方的下腔室C,壳体的周壁上设置有与上腔室B相连通的出水孔31、以及与下腔室C相连通的进水孔32;分流罩4的周壁结构与对应的壳体的周壁结构相适配,分流罩4的周壁与壳体的周壁呈间距布置以使得两者之间形成有回流通道D,分流罩4对应离心叶轮6的上方设置有与回流通道D相连通的回流进口41、对应离心叶轮6的下方设置有与回流通道D相连通的回流出口42,如此通过回流进口41、回流通道D和回流出口42的配合能够实现上腔室B与下腔室C的连通;如此食品清洗净化器在通电工作状态下,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通
过底座5的臭氧进口52进入下腔室C内,驱动电机7驱动离心叶轮6高速转动,离心叶轮6对臭氧气泡进行切割和搅拌以使得臭氧容易水形成臭氧水;本专利食品清洗净化器在工作过程中,生成的臭氧水具有两条循环流动水路,如此能够大大提高臭氧的溶解度,生成符合消毒要求的臭氧水,两条循环水路分别为:1、臭氧水由下腔室C进入上腔室B,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出水孔31甩出至壳体外,并通过进水孔32吸入下腔室C内实现循环;2、臭氧水由下腔室C进入上腔室B,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回流进口41进入回流通道D内,再通过回流出口42进入下腔室C内实现循环。
[0028]在上述方案中,壳体具体包括上壳体1、导流圈3和下壳体2,下壳体2为开口朝上的薄壳体结构,底座5通过密封圈固定嵌装在下壳体2内以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安装腔A;上壳体1为盖板结构且上壳体1与分流罩4的上端部固定相连,分流罩4的下端部旋转卡接在底座5上,底座5的上表面环周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旋接件51,分流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座、分流罩、离心叶轮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壳体内以将壳体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混合腔、以及位于其下方的安装腔,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所述分流罩位于混合腔内且固定罩设在底座上,所述离心叶轮安装在分流罩内且与驱动电机联动相连,所述离心叶轮将混合腔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上腔室、以及位于其下方的下腔室,所述壳体的周壁上设置有与上腔室相连的出水孔、以及与下腔室相连的进水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臭氧发生器相连以为下腔室提供臭氧的臭氧进口;所述分流罩的周壁与壳体的周壁呈间距布置以形成有回流通道,所述分流罩对应离心叶轮上方的周壁上设置有回流进口且对应离心叶轮下方的周壁上设置有回流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导流圈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为开口朝上的薄壳体结构,所述底座固定嵌装在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为盖板结构且与分流罩的上端部固定相连,所述分流罩的下端部与底座固定相连;所述导流圈的形状与分流罩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导流圈套接在分流罩上且被夹持固定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设置在导流圈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食品清洗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分流罩之间旋转卡接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选举陈佳焕廖凯叶秀友赵长庆疏龙林查涛鲁建湘李刚陈哲章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