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搅吸泵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065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搅吸泵体,其结构包括泵壳主体和分别连接泵壳主体两端的泵壳转接盖及变径增压管,变径增压管端部为泵壳吸口,泵壳主体中部连通泵壳出口,泵壳主体内部为泵壳内腔,泵壳内腔呈蜗壳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1)泵壳吸口至泵壳出口腔体体积处于渐变增大的特性;2)外形轮廓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保证液体通过时角速度一致,避免液体流动时的扰流影响;3)泵壳转接盖外径大于内部安装叶片的外径,可提升搅吸泵体的装配特性。可提升搅吸泵体的装配特性。可提升搅吸泵体的装配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搅吸泵体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新型搅吸泵体,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在作业水域中清除底部淤泥的新型搅吸泵体,属于疏浚泵


技术介绍

[0002]疏浚泵(搅吸泵/清淤泵)是特定工程运载车上的一个部件,起到清淤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的清淤泵在进行清淤作业时,淤泥直接通过进淤口进入泵壳内,淤泥中较硬的物质或不溶性物质极易造成泵体发生堵塞,影响泵体的正常作业,严重时会损坏泵体。且大部分是用电机驱动清除河底表面的淤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的是一种新型搅吸泵体,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通过高通率泵壳增加泵体淤泥通过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新型搅吸泵体,其结构包括泵壳主体和分别连接泵壳主体两端的泵壳转接盖及变径增压管,变径增压管端部为泵壳吸口,泵壳主体中部连通泵壳出口,泵壳主体内部为泵壳内腔,泵壳内腔呈蜗壳状。
[0006]优选的,所述的变径增压管呈锥形渐变内型,变径增压管通过螺栓与泵壳主体底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的泵壳内腔外形轮廓呈阿基米德螺旋线形渐变增大。
[0008]优选的,所述的泵壳转接盖外径大于泵壳内腔内部安装叶片的外径。
[0009]本技术的优点:1)泵壳吸口至泵壳出口腔体体积处于渐变增大的特性;
[0010]2)外形轮廓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保证液体通过时角速度一致,避免液体流动时的扰流影响;
[0011]3)泵壳转接盖外径大于内部安装叶片的外径,可提升搅吸泵体的装配特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新型搅吸泵体的正交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新型搅吸泵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新型搅吸泵体的内腔轮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2的A

A向剖视图。
[0016]图中的1是变径增压管、2是泵壳主体、2

1是泵壳吸口、2

2是泵壳内腔、2

3是泵壳出口、3是泵壳转接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

4所示,一种新型搅吸泵体,其结构包括泵壳主体2和分别连接泵壳主体2两
端的泵壳转接盖3及变径增压管1,变径增压管1端部为泵壳吸口2

1,泵壳主体2中部连通泵壳出口2

3,泵壳主体2内部为泵壳内腔2

2,泵壳内腔2

2呈蜗壳状。
[0019]蜗壳状泵壳内腔2

2可在增加压力的同时,降低流经系统的水的速度。变径增压管1结构可实现输入泵体的液体压力陡增,实现高效输出。
[0020]蜗壳状泵壳内腔2

2实现了当泵壳主体2内装配叶片时,从泵壳吸口2

1至泵壳出口2

3腔体体积处于渐变增大的特性。
[0021]变径增压管1呈锥形渐变内型,并通过螺栓与泵壳主体2底部连接。
[0022]泵壳内腔2

2渐变增大:外形轮廓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保证液体通过时角速度一致,避免液体流动时的扰流影响。
[0023]泵壳转接盖3外径大于泵壳内腔2

2内部安装叶片的外径,可提升搅吸泵体的装配特性。
[0024]以上所述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使用任意可实现其对应功能的型号和现有设计。
[00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搅吸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主体(2)和分别连接泵壳主体(2)两端的泵壳转接盖(3)及变径增压管(1),变径增压管(1)端部为泵壳吸口(2

1),泵壳主体(2)中部连通泵壳出口(2

3),泵壳主体(2)内部为泵壳内腔(2

2),泵壳内腔(2

2)呈蜗壳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忠俞振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坤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