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8853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固态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采用金属离子及炭包覆对正极活性材料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正极活性材料制作成正极极片,能够有效的提高锂离子的扩散效率,并采用高温熔盐制作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制作的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并且电池在高温下电池仍然能够安全使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固态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在二次电池领域发展前景广阔。但是采用传统液态有机电解液制作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较低的闪点和易燃的特性,当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情况时,电解液极易燃烧,这极大的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0003]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液态电解液,能够有效的缓解上述问题,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尽管固态电解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其应用温度仍然受到电解质材料的限制,并且常规正极活性材料可能存在导电性低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中,针对上述问题,创新的提出了一种复合正极活性材料,将活性材料预先与金属离子、碳等进行复合,对活性材料进行改性,提高锂离子的扩散效率,进而提高电池的高倍率性能。采用高温熔盐制作电解质,使得高温熔盐在未达到熔点前,呈现固态状,能够充当隔膜,改善了由于隔膜高温收缩导致的电池应用温度较低的问题。最终获得高倍率性能好、应用温度广的固态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倍率性能好、应用温度广的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
[0006]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复合正极活性材料采用固相法制作,将金属离子前驱体材料和碳源加入正极活性材料中,对其进行改性,然后加入碳源对其进行二次包碳,制得金属离子和碳改性的正极活性材料,将改性后的正极活性材料制作成复合正极片;
[0008]S2.将高温熔盐、锂盐置于刚玉坩埚中,混合均匀后,采用马弗炉对混合熔盐加热至熔点后,保温4

6h至均匀分散后,将混合熔盐冷却至室温,取出固态混合熔盐,依次通过球磨、压制、高温热处理后,得到固态电解质片;
[0009]S3.将锂盐、聚合物、溶剂1采用磁力搅拌3h后,得到混合均匀的聚合物电解质;
[0010]S4.将S1中的复合正极片、S2中的固态电解质片、负极组装后,封装后制作成软包电池,将S3中的聚合物电解质真空注入到软包电池中,封装后制得固态电池;
[0011]S5.将S4中的固态电池静置,待S3中的聚合物电解质充分浸润,对固态电池进行冷压后,对电池依次进行夹板化成、二封、分容、老化工序,得到成品固态电池。
[0012]S1中所述进行二次包碳工艺,为防止第一次包碳过程中高温导致的碳损耗,故进行二次包碳。
[0013]S2中所述高温熔盐,各熔盐成分在高温下未发生反应,仅为各熔盐成分的混合,通过各熔盐成分添加量的不同,混合熔盐的熔点均不同,且不同比例混合熔盐熔点均高于120
℃,因此当使用温度未达到混合高温熔盐的熔点时,高温熔盐将呈固态,并起到隔膜的作用,保证电池在高温下仍然能够安全使用。
[0014]进一步的,S1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钴酸锂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5]进一步的,S1中所述金属离子为镁离子、锌离子、铝离子中的一种。
[0016]进一步的,S3中所述聚合物材料为PEO、PVDF、PMMA中的一种。
[0017]进一步的,S5中所述冷压,其参数为压力为0.2

1.0MPa,压制时间为30s

180s。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金属离子对正极活性材料进行改性,能够提高锂离子的扩散效率,并且对活性材料进行二次包碳工艺,能够改善由于一次包碳过程中由于高温导致的损耗,进而提高电池的高倍率性能。
[0020](2)本专利技术采用高温熔盐和聚合物制作复合固态电解质,在不同的熔盐比例下,熔盐的熔点不同,但不同比例混合熔盐熔点均高于120℃,因此可以根据应用领域,对混合熔盐熔点进行调控,采用上述方法,当电池使用温度低于混合熔盐熔点时,混合熔盐呈固态,可以充当隔膜的作用,因此可以大幅度提改善由于隔膜高温收缩,导致的电池应用温度不能过高的问题,使得固态电池可以在高温下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将复合正极活性材料采用固相法制作,将金属离子前驱体材料和碳源加入正极活性材料中,对其进行改性,然后加入碳源对其进行二次包碳,制得金属离子和碳改性的正极活性材料,将改性后的正极活性材料制作成复合正极片;
[0023]S2.将高温熔盐、锂盐置于刚玉坩埚中,混合均匀后,采用马弗炉对混合熔盐加热至熔点后,保温4

6h至均匀分散后,将混合熔盐冷却至室温,取出固态混合熔盐,依次通过球磨、压制、高温热处理后,得到固态电解质片;
[0024]S3.将锂盐、聚合物、溶剂1采用磁力搅拌3h后,得到混合均匀的聚合物电解质;
[0025]S4.将S1中的复合正极片、S2中的固态电解质片、负极组装后,封装后制作成软包电池,将S3中的聚合物电解质真空注入到软包电池中,封装后制得固态电池;
[0026]S5.将S4中的固态电池静置,待S3中的聚合物电解质充分浸润,对固态电池进行冷压后,对电池依次进行夹板化成、二封、分容、老化工序,得到成品固态电池。
[0027]S1中所述进行二次包碳工艺,为防止第一次包碳过程中高温导致的碳损耗,故进行二次包碳。
[0028]S2中所述高温熔盐,各熔盐成分在高温下未发生反应,仅为各熔盐成分的混合,通过各熔盐成分添加量的不同,混合熔盐的熔点均不同,且不同比例混合熔盐熔点均高于120℃,因此当使用温度未达到混合高温熔盐的熔点时,高温熔盐将呈固态,并起到隔膜的作用,保证电池在高温下仍然能够安全使用。
[0029]进一步的,S1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钴酸锂中的一种或两种。
[0030]进一步的,S1中所述金属离子为镁离子、锌离子、铝离子中的一种。
[0031]进一步的,S3中所述聚合物材料为PEO、PVDF、PMMA中的一种。
[0032]进一步的,S5中所述冷压,其参数为压力为0.2

1.0MPa,压制时间为30s

180s。
[0033]实施例1
[0034]一种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将氢氧化镁和碳源葡萄糖加入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中,通过固相法球磨,干燥后得到前驱体材料,然后在700℃下进行烧结,得到一次碳包覆复合材料,然后加入石墨烯,热处理后得到二次包碳改性正极材料,将改性后的正极活性材料制作成复合正极片;
[0036]S2.将高温熔盐NaNO3‑
NaNO2‑
LiNO3、锂盐LiTFSI置于刚玉坩埚中,混合均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正极片及固态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复合正极活性材料采用固相法制作,将金属离子前驱体材料和碳源加入正极活性材料中,对其进行改性,然后加入碳源对其进行二次包碳,制得金属离子和碳改性的正极活性材料,将改性后的正极活性材料制作成复合正极片;S2.将高温熔盐、锂盐置于刚玉坩埚中,混合均匀后,采用马弗炉对混合熔盐加热至熔点后,保温4

6h至均匀分散后,将混合熔盐冷却至室温,取出固态混合熔盐,依次通过球磨、压制、高温热处理后,得到固态电解质片;S3.将锂盐、聚合物、溶剂1采用磁力搅拌3h后,得到混合均匀的聚合物电解质;S4.将S1中的复合正极片、S2中的固态电解质片、负极组装后,封装后制作成软包电池,将S3中的聚合物电解质真空注入到软包电池中,封装后制得固态电池;S5.将S4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恩雨蔡先玉钟义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