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78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油烟分离单元,壳体包括外管道和内管道,内管道设置在外管道内,所述内管道两端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内管道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油口,所述外管道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油口,油烟分离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管道内部的吸附件、设置于所述内管道上方的去油件,以及与所述吸附件配合的收缩件,所述内管道顶部设置有供所述吸附件移动的窗口,当所述吸附件处于竖直状态时,其与所述内管道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通过油烟分离单元,能够吸收烟气中的油液,在减小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回收油液,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吸油棉能够重复使用,无需经常更换,装置使用寿命更长。装置使用寿命更长。装置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烟自动分离
,特别是一种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转速汽轮机转轴通过高速联轴器连接至齿轮油箱输入端,将减速后,齿轮油箱输出端通过低速联轴器连接至发电机输入轴,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齿轮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润滑油连续润滑,由于转速高导致油温高,产生大量的油烟,通过齿轮油箱上方的排油烟管直接排入车间。机组长期运行,油烟中含有大量的油脂长时间汇集,大量的油污积聚在齿轮油箱顶部,对环境空间污染较为严重,且油液无法回收,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其包括,壳体,包括外管道和内管道,所述内管道两端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内管道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油口,所述外管道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油口;油烟分离单元,设置于所述内管道上,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管道内部的吸附件、设置于所述内管道上方的去油件,以及与所述吸附件配合的收缩件,所述内管道顶部设置有供所述吸附件移动的窗口,当所述吸附件处于竖直状态时,其与所述内管道贴合;所述收缩件包括固定在吸附件两端的连接柱、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两端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同步带配合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轴、与所述第一轴垂直连接的第二杆、与所述第二杆垂直连接的第三杆、与所述第三杆配合的轨道,以及带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连接柱进行移动的驱动件;所述轨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杆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设置于所述水平段的一端,并且倾斜方向为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为45度;当所述吸附件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杆平行;所述轨道固定在所述外管道内壁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去油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轨道上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当所述吸附件处于水平状态时,其处于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吸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的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内的吸油棉,所述吸油棉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气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移动块、与所述移动块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移动块滑动配合的第一辅助杆,以
及与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的连接杆。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油烟分离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窗口配合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包括与所述内管道滑动配合的遮挡板,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的L型杆,所述L型杆与所述遮挡板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管道上设置有供所述遮挡板移动的第一凹槽,以及供所述L型杆移动的第二凹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当所述吸附件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遮挡板与所述框体贴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管道底部设置有储油槽,所述第二出油口设置于储油槽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框体的厚度相同,所述吸油棉的厚度大于所述框体的厚度。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齿数相同。
[0016]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油烟分离单元,能够吸收烟气中的油液,在减小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回收油液,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吸油棉能够重复使用,无需经常更换,装置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结构图。
[0019]图2为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油烟分离单元和内管道示意图。
[0020]图3为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驱动件结构图。
[0021]图4为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收缩件结构图。
[0022]图5为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滑槽示意图。
[0023]图6为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去油件示意图。
[0024]图7为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的遮挡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
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00和油烟分离单元200。
[0030]具体的,壳体100包括外管道101和内管道102,内管道102设置在外管道101内,所述内管道102两端设置有进气口102a和出气口102b,所述内管道102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油口102g,所述外管道101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油口101a。
[0031]油烟分离单元200设置于所述内管道102上,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管道102内部的吸附件201、设置于所述内管道102上方的去油件202,以及与所述吸附件201配合的收缩件203,所述内管道102顶部设置有供所述吸附件201移动的窗口102c,当所述吸附件201处于竖直状态时,其与所述内管道102贴合。
[0032]所述收缩件203包括固定在吸附件201两端的连接柱203a、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包括外管道(101)和内管道(102),所述内管道(102)两端设置有进气口(102a)和出气口(102b),所述内管道(102)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油口(102g),所述外管道(101)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油口(101a);油烟分离单元(200),设置于所述内管道(102)上,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管道(102)内部的吸附件(201)、设置于所述内管道(102)上方的去油件(202),以及与所述吸附件(201)配合的收缩件(203),所述内管道(102)顶部设置有供所述吸附件(201)移动的窗口(102c),当所述吸附件(201)处于竖直状态时,其与所述内管道(102)贴合;所述收缩件(203)包括固定在吸附件(201)两端的连接柱(203a)、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03a)两端的第一齿轮(203b)、与所述第一齿轮(203b)通过同步带(203c)配合的第二齿轮(203d)、与所述第二齿轮(203d)固定连接的第一轴(203e)、与所述第一轴(203e)垂直连接的第二杆(203f)、与所述第二杆(203f)垂直连接的第三杆(203g)、与所述第三杆(203g)配合的轨道(203h),以及带动所述第一轴(203e)和所述连接柱(203a)进行移动的驱动件(203j);所述轨道(203h)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杆(203g)滑动配合的滑槽(203h

1),所述滑槽(203h

1)包括水平段(203h

11)和倾斜段(203h

12),所述倾斜段(203h

12)设置于所述水平段(203h

11)的一端,并且倾斜方向为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为45度;当所述吸附件(201)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水平段(203h

11)与所述第二杆(203f)平行;所述轨道(203h)固定在所述外管道(101)内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油件(202)包括固定在所述轨道(203h)上的上滚轮(202a)和下滚轮(202b),所述上滚轮(202a)和下滚轮(202b),当所述吸附件(201)处于水平状态时,其处于所述上滚轮(202a)和下滚轮(202b)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油箱油烟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育广王文刚姜光辉王亚钊宋永坤陈城
申请(专利权)人: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扎兰屯热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