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热灭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66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热灭菌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包括灭菌室和冷却腔,且灭菌室和冷却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冷却腔一侧为敞口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箱体、移动结构、放置架结构和驱动结构,从而当放置架上的物品灭菌完毕后,由驱动结构带动移动结构向冷却腔一侧移动,使得带有物品的放置架进入冷却腔内部,此时第一密封板与中部隔板密封贴合,使得灭菌室内的温度不会散去,然后利用冷却腔侧壁上的风扇对灭菌后的物品进行吹风冷却,该设备在物品灭菌完毕后,不需要将灭菌室内温度降低后再将灭菌物品取出,从而有利于对大量物品进行连续灭菌,进而降低能耗。降低能耗。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热灭菌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干热灭菌
,尤其涉及一种干热灭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制药、医药行业GMP管理中,对药品及与药品接触的器具进行灭菌、消除热源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干热灭菌设备是利用热空气杀死微生物或消除热原方法的灭菌设备,灭菌效率突出,对于繁殖型细菌100℃/1h可杀灭,对于耐热细菌120℃长时间不死亡,140℃杀菌率剧增,干热灭菌设备可供工矿企业,化验室,科研等单位作干燥、烘培熔蜡、灭菌使用。
[0003]但是现有的干热灭菌设备在对物品进行灭菌完成后,需要等待灭菌室内的温度降低后再将灭菌完成物品取出,如果需要继续灭菌的话,就得重新将灭菌室的温度升至120℃,如此反复升温降温不仅导致能源浪费,等待冷却的时间也非常长,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干热灭菌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干热灭菌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热灭菌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包括灭菌室和冷却腔,且灭菌室和冷却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冷却腔一侧为敞口设计,所述灭菌室和冷却腔内部共同设有移动结构,且移动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分别位于灭菌室和冷却腔内部,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表面设有放置架结构,所述灭菌室内侧壁嵌设有电加热板,所述箱体表面且靠近灭菌室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灭菌室内顶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腔顶端设有驱动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下表面四个角均设有万向轮,便于对该灭菌设备进行移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底端均设有两个滑轮,使得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可以分别在灭菌室和冷却腔内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固定于箱体外侧壁,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端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穿过箱体侧壁延伸至冷却腔内部且与第二密封板螺纹转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后,驱动第二密封板移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相邻侧均设有环形密封条,所述隔板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环形密封条对应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的环形密封条可以分别与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卡合,从而能增加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与隔板贴合后的密封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结构包括四个立杆,且四个立杆底端均与连接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立杆共同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均设有托盘,可以将待灭菌的物品分散放在多个托盘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内侧壁嵌设有多个风扇,便于通过风扇对灭菌完成的物品进行快速降温。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箱体、移动结构、放置架结构和驱动结构,箱体内部包括灭菌室和冷却腔,移动结构的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分别位于灭菌室和冷却腔内部,而放置架结构位于移动结构的连接板表面,从而当放置架上的物品灭菌完毕后,由驱动结构带动移动结构向冷却腔一侧移动,使得带有物品的放置架进入冷却腔内部,此时第一密封板与中部隔板密封贴合,使得灭菌室内的温度不会散去,然后利用冷却腔侧壁上的风扇对灭菌后的物品进行吹风冷却,该设备在物品灭菌完毕后,不需要将灭菌室内温度降低后再将灭菌物品取出,从而有利于对大量物品进行连续灭菌,进而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主剖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7]图例说明:
[0018]1、箱体;2、万向轮;3、灭菌室;4、冷却腔;5、隔板;6、第一密封板;7、第二密封板;8、连接板;9、滑轮;10、环形密封条;11、第一密封槽;12、第二密封槽;13、立杆;14、支撑板;15、托盘;16、电加热板;17、温度传感器;18、控制面板;19、伺服电机;20、丝杆;2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涉及一种干热灭菌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包括灭菌室3和冷却腔4,且灭菌室3和冷却腔4之间设有隔板5,隔板5中部设有开口,冷却腔4一侧为敞口设计,灭菌室3和冷却腔4内部共同设有移动结构,且移动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7,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7分别位于灭菌室3和冷却腔4内部,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7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上表面设有放置架结构,灭菌室3内侧壁嵌设有电加热板16,箱体1表面且靠近灭菌室3一侧设有控制面板18,灭菌室3内顶壁设有温度传感器17,冷却腔4顶端设有驱动结构。箱体1下表面四个角均设有万向轮2。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7底端均设有两个滑轮9。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19,且伺服电机19固定于箱体1外侧壁,伺服电机19驱动端固定有丝杆20,丝杆20穿过箱体1侧壁延伸至冷却腔4内部且与第二密封板7螺纹转动连接。
[002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7相邻侧均设有环形密封条10,隔板5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环形密封条10对应的第一密封槽11和第二密封槽12。放置架结构包括四个立杆13,且四个立杆13底端均与连接板8上表面固定连接,四个立杆13共同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14,多个支撑板14上表面均设有托盘15。冷却腔4内侧壁嵌设有多个风扇21。
[0021]工作原理:先启动伺服电机19带动丝杆20转动,由于丝杆20与第二密封板7螺纹转动连接,所以第二密封板7会跟随丝杆20的转动而移动,使得移动结构向冷却腔4一侧移动,直至第一密封板6上的环形密封条10与隔板5一侧的第一密封槽11卡合,此时放置架结构位于冷却腔4内部,由于冷却腔4远离风扇21一侧为敞开设计,这时候就可以将装有待灭菌物
品的托盘15放在支撑板14表面,接着启动伺服电机19反转,使得移动结构重新回到灭菌室3中,此时第二密封板7上的环形密封条10会与隔板5另一侧的第二密封槽12卡合,然后就可以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电加热板16对灭菌室3中加热至140℃,并且温度传感器17会始终监测灭菌室3中的温度,灭菌完成后,再次启动伺服电机19,使得移动结构再次移动到冷却腔4中,此时灭菌室3中温度会一直保持在灭菌温度,以便后续继续灭菌,然后启动风扇21对灭菌后的物品进行吹风冷却,最后将冷却的物品更换下来,按照上述操作继续灭菌剩下的物品即可。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热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包括灭菌室(3)和冷却腔(4),且灭菌室(3)和冷却腔(4)之间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冷却腔(4)一侧为敞口设计,所述灭菌室(3)和冷却腔(4)内部共同设有移动结构,且移动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7),所述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7)分别位于灭菌室(3)和冷却腔(4)内部,所述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7)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上表面设有放置架结构,所述灭菌室(3)内侧壁嵌设有电加热板(16),所述箱体(1)表面且靠近灭菌室(3)一侧设有控制面板(18),所述灭菌室(3)内顶壁设有温度传感器(17),所述冷却腔(4)顶端设有驱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下表面四个角均设有万向轮(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板(6)和第二密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鹏彭鲁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泉港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