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叶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62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桨叶干燥机,包括干燥筒、挡料板、搅拌轴和导热管,挡料板位于干燥筒内,用于将排料口前方的干燥腔阻隔,挡料板包括上下滑接配合的下挡板和上挡板,上挡板的高度通过调节组件能够升降并锁定。导热管固定于搅拌轴内,用于热源分配,导热管上具有多个与其连通的喷管,喷管的另一端伸入搅拌叶内,于搅拌轴上开设有与搅拌叶连通的回流孔。挡料板呈上下滑接的分体式结构,使挡料板的高度可调,即物料在干燥筒内停留的时间可调,从而适应不同物料的干燥需求。另外,在对介质进行分配时,在搅拌轴内增加了导热管,使热介质的温度不与冷凝水混合降低,保证了有效的干燥温度,最终提高了物料的干燥效果。最终提高了物料的干燥效果。最终提高了物料的干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桨叶干燥机


[0001]本技术涉及干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桨叶干燥机。

技术介绍

[0002]桨叶式干燥机是一种在设备内部设置搅拌桨,使湿物料在桨叶的搅动下,与热载体以及热表面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干燥目的的低速搅拌干燥设备。桨叶式干燥机结构形式一般为卧式,多采用热传导式干燥,热传导中热载体并不与被干燥的物料直接接触,而是热表面与物料相互接触。
[0003]现有的桨叶干燥机普遍由桨叶、转轴和干燥筒构成,桨叶干燥机为连续进料,连续出料,物料在干燥筒内停留的时间短。由于不同物料的湿度和粒径不同,需要调整物料的干燥时长,即调整物料在干燥筒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有效的干燥。
[0004]另外,在中国技术专利CN201721492263.4中公开了一种空心桨叶搅拌干燥设备,设备中空心叶片上的连通进入管和连通回流管均直接与空心转轴连通,即热源直接进入转轴再经由连通进入管进入叶片,叶片内的冷凝水由连通回流管再返回转轴内。从而使得热源和冷凝液都会进入转轴内汇集,降低热源的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干燥效果的桨叶干燥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桨叶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干燥筒,内部形成干燥腔,于干燥筒一端的顶部具有进料口,另一端的顶部具有出料检查口、底部具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位于检查口的后方;
[0009]挡料板,位于干燥筒内、并置于排料口的前方,用于将排料口前方的干燥腔阻隔,所述挡料板包括上下滑接配合的下挡板和上挡板,所述下挡板与干燥筒可拆卸的固定,所述上挡板的高度通过调节组件能够升降并锁定;
[0010]搅拌轴,位于干燥筒内,其两端可转动的伸出干燥筒外,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机构,另一端具有旋转接头,所述搅拌轴为空心轴,于搅拌轴上固定有多个空心的搅拌叶;及
[0011]导热管,固定于搅拌轴内,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热源连接,所述导热管上具有多个与其连通的喷管,所述喷管的另一端伸入搅拌叶内,于搅拌轴上开设有与搅拌叶连通的回流孔,于搅拌轴的旋转接头上具有冷凝水出口。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0013]调节座,固定于干燥筒上,具有可转动的调节螺母;及
[0014]调节螺杆,竖直设置,其下端由出料检查口伸入干燥筒内并与上挡板固定,上端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刻度尺,竖直的固定于干燥筒上。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搅拌轴具有平行设置的两根,两根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相互交错布置。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于两根搅拌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还包括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链条与电机传动。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搅拌轴两端伸出干燥筒的部分设有密封器。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密封器具有位于干燥筒内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搅拌轴之间具有环形的密封间隙,于密封间隙内的搅拌轴上固定有反向推进物料的反向螺旋。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密封器还包括密封填料,被压盖压紧于干燥筒的外侧。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干燥筒为双层的夹层结构,于夹层内可通入有热源。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干燥筒上靠近进料口处还设有进料检查口。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在桨叶干燥机中设置有挡料板,只有干燥筒内的物料高于挡料板后,物料从挡料板上方溢过挡料板,才会由排料口排出,从而增加了物料在干燥筒内的停留干燥的时间。而且挡料板呈上下滑接的分体式结构,使挡料板的高度可调,即物料在干燥筒内停留的时间可调,从而适应不同物料的干燥需求。
[0025]另外,在对介质进行分配时,在搅拌轴内增加了导热管,热源经导热管分配至各搅拌叶内,搅拌叶内冷凝的冷凝水进入搅拌轴,从而将热介质与冷凝水分开输送,使热介质的温度不与冷凝水混合降低,保证了有效的干燥温度,最终提高了物料的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9]图3是干燥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桨叶干燥机中挡料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桨叶干燥机中密封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如图1~图5所示,本公开的桨叶干燥机,包括干燥筒1、挡料板2、搅拌轴3和导热管
6。可广泛地应用在化工、环保、饲料、食品等行业,适应对碳酸钙、碳酸镁、高岭土、碳黑、硫酸钡、硫酸钙、PTA污泥、锅炉烟灰、煤灰、酒糟、苹果渣、豆粕、鱼粉、饲料添加剂、淀粉、可可豆、玉米粒等物料的干燥处理。
[0035]干燥筒1的内部形成干燥腔,在干燥筒1一端的顶部具有进料口101 和进料检查口104,另一端的顶部具有出料检查口103、底部具有排料口 102,其中关键的在于排料口102位于检查口的后方。两个检查口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检查干燥筒1内的物料情况。
[0036]另外该干燥筒1可进一步的采用双层的夹层结构,于夹层内可通入有热源,一是利于干燥筒1保温,二是提高物料的热接触。
[0037]挡料板2位于干燥筒1内、并置于排料口102的前方,用于将排料口 102前方的干燥腔阻隔。挡料板2包括上下滑接配合的下挡板201和上挡板 202,下挡板201和上挡板202间可通过竖直的导轨凹凸嵌合,实现稳定的上下滑接。下挡板201与干燥筒1可拆卸的固定,所述上挡板202的高度通过调节组件能够升降并锁定。
[0038]调节组件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调节座204和调节螺杆203,调节座204 固定于干燥筒1上,具有可转动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杆203竖直设置,其下端由出料检查口103伸入干燥筒1内并与上挡板202固定,上端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通过正旋或反旋调节螺母,可驱动调节螺杆203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上挡板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桨叶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筒(1),内部形成干燥腔,于干燥筒(1)一端的顶部具有进料口(101),另一端的顶部具有出料检查口(103)、底部具有排料口(102),所述排料口(102)位于检查口的后方;挡料板(2),位于干燥筒(1)内、并置于排料口(102)的前方,用于将排料口(102)前方的干燥腔阻隔,所述挡料板(2)包括上下滑接配合的下挡板(201)和上挡板(202),所述下挡板(201)与干燥筒(1)可拆卸的固定,所述上挡板(202)的高度通过调节组件能够升降并锁定;搅拌轴(3),位于干燥筒(1)内,其两端可转动的伸出干燥筒(1)外,所述搅拌轴(3)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机构(4),另一端具有旋转接头(301),所述搅拌轴(3)为空心轴,于搅拌轴(3)上固定有多个空心的搅拌叶(5);及导热管(6),固定于搅拌轴(3)内,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热源连接,所述导热管(6)上具有多个与其连通的喷管(601),所述喷管(601)的另一端伸入搅拌叶(5)内,于搅拌轴(3)上开设有与搅拌叶(5)连通的回流孔(302),于搅拌轴(3)的旋转接头(301)上具有冷凝水出口(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座(204),固定于干燥筒(1)上,具有可转动的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杆(203),竖直设置,其下端由出料检查口(103)伸入干燥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京凯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双衡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