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51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发声装置,其包括发声单体,发声单体包括振动组件和磁路组件,振动组件沿第一方向振动且包括第一环圈和固定于第一环圈的内侧的振膜,磁路组件包括主磁钢和副磁钢,该装置还包括将发声单体悬置的弹性件、环绕第一环圈的第二环圈、连接在两个环圈之间的柔性密封膜和驱动发声单体沿第二方向振动的驱动线圈,第一和第二方向垂直,驱动线圈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与主磁钢和副磁钢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振膜、第一环圈、柔性密封膜和第二环圈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发声装置可实现声音播放和振动振感双重功能,另外,一体成型可保证振膜、第一环圈、柔性密封膜和第二环圈的同心度,还可规避胶合宽度要求释放空间。要求释放空间。要求释放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发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设备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智能手机、掌上游戏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电子设备一般通过声音播放和/或振动振感来与用户互动。
[0003]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声音播放和振动振感分别通过扬声器和马达来完成,其中,扬声器和马达为独立的器件。器件越多越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装配,同时又需要占用电子设备更多的内部空间。
[0004]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功能发声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声音播放和振动振感双重功能的多功能发声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振动组件和驱动所述振动组件沿第一方向振动发声的磁路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第一环圈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的内侧的振膜,所述磁路组件包括主磁钢和与所述主磁钢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的副磁钢,所述多功能发声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将所述发声单体悬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环绕所述第一环圈设置的第二环圈、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圈和所述第二环圈之间的柔性密封膜、以及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驱动所述发声单体沿第二方向振动的驱动线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驱动线圈包括第一侧边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主磁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副磁钢相对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振膜、所述第一环圈、所述柔性密封膜和所述第二环圈一体成型。
[0007]优选的,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收容所述振动组件和所述磁路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发声单体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壁和沿所述发声单体的短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壁,所述第一固定壁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壁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的内侧。
[0008]优选的,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主磁钢和所述副磁钢的底板、贴附于所述主磁钢的主极芯和贴附于所述副磁钢的环形副极芯,所述环形副极芯设有向所述第一固定壁延伸的延伸壁,所述第一固定壁设有向所述磁路组件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搭接于所述延伸壁。
[0009]优选的,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振膜相对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件、连接在所述振膜和所述弹性支撑件之间的骨架和固定于所述骨架的音圈,所述音圈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第一固定壁设有向所述振动组件弯折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弹性支撑件搭接于
所述第二翻边。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所述驱动线圈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0011]优选的,所述主磁钢朝向所述驱动线圈的一端的极性和所述副磁钢朝向所述驱动线圈的一端的极性相反。
[0012]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驱动线圈的绕线孔与所述磁间隙正对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贴附于所述主磁钢和所述副磁钢各自朝向所述驱动线圈一侧的透气隔离件,所述透气隔离件覆盖所述磁间隙。
[0014]本技术的多功能发声装置可实现声音播放和振动振感双重功能,另外,一体成型可保证振膜、第一环圈、柔性密封膜和第二环圈的同心度,还可规避胶合宽度要求释放空间。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发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发声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多功能发声装置的发声单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面视图;
[0020]图5为沿图1中B

B线的剖面视图;
[0021]图6为图1所示多功能发声装置去除部分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发声装置100,所述多功能发声装置100包括外壳1和收容于所述外壳1内的发声单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包括相互盖接的上壳11和下壳12。
[0024]所述发声单体2包括振动组件21、驱动所述振动组件21沿第一方向X振动发声的磁路组件22、以及收容所述振动组件21和所述磁路组件22的壳体23。
[0025]所述振动组件21包括第一环圈211、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211的内侧的振膜212、与所述振膜212相对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件213、连接在所述振膜212和所述弹性支撑件213之间的骨架214、以及固定于所述骨架214的音圈215。
[0026]所述磁路组件22包括主磁钢221、与所述主磁钢221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220的副
磁钢222、固定连接所述主磁钢221和所述副磁钢222的底板223、贴附于所述主磁钢221的主极芯224、以及贴附于所述副磁钢222的环形副极芯225。所述音圈215悬置于所述磁间隙220内。
[0027]所述壳体23包括沿所述发声单体2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壁231和沿所述发声单体2的短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壁232,所述第一固定壁231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211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壁232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211的内侧。
[0028]所述环形副极芯225设有向所述第一固定壁231延伸的延伸壁2251,所述第一固定壁231设有向所述磁路组件22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2311,所述第一翻边2311搭接于所述延伸壁2251。
[0029]所述第一固定壁231还设有向所述振动组件21弯折延伸的第二翻边2312,所述弹性支撑件213搭接于所述第二翻边2312。
[0030]所述多功能发声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1(下壳12)并且将所述发声单体2悬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弹性件3、固定于所述外壳1(上壳11)并且环绕所述第一环圈211设置的第二环圈4、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圈211和所述第二环圈4之间的柔性密封膜5、以及固定于所述外壳1(下壳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振动组件和驱动所述振动组件沿第一方向振动发声的磁路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第一环圈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的内侧的振膜,所述磁路组件包括主磁钢和与所述主磁钢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的副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发声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将所述发声单体悬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环绕所述第一环圈设置的第二环圈、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圈和所述第二环圈之间的柔性密封膜、以及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驱动所述发声单体沿第二方向振动的驱动线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驱动线圈包括第一侧边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主磁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副磁钢相对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振膜、所述第一环圈、所述柔性密封膜和所述第二环圈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收容所述振动组件和所述磁路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发声单体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壁和沿所述发声单体的短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壁,所述第一固定壁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壁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圈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主磁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肖波令狐荣林张帆宋威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