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43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空腔,在壳体上开设检测位;供温组件,至少包括柔性基板和一供温件以及测温件,供温件和测温件设置在柔性基板上,柔性基板对应检测位设置,且其部分突出检测位,供温件和测温件通过柔性基板与电源电性连接;缓冲组件,对应检测位设置在空腔内,其包括载体和第一缓冲件,载体与壳体连接。缓冲件组件可以根据不同尺寸和重量的金属测试瓶,自适应做缓冲变形,保证柔性基板等缓冲组件均匀变形后,与金属瓶接触依旧充分接触。且测试完成后,各缓冲组件可以迅速恢复原先状态,保证反复测试。保证反复测试。保证反复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的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人流量密集场所,常常设置X光机对人员携带的行李进行检测,当工作人员发现行李包中存在类似液体的物质时,需要由人工开包检查,这样不但降低了安检效率和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人工常常也无法分辨危险液体。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安检人员要求可疑液体的携带者,需要结合人工开包检查,这样不但降低了安检效率和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人工常常也无法分辨危险液体。
[0003]现有技术中的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方案通常采用两种,一种是接触式热电偶探头,探头为金属弹片结构,此方式的弊端是弹片结构不能根据不同重量和尺寸的金属瓶做很好的调整,在实际测试时,弹片的压力形变和接触面积不一致,导致控温,采集以及结果都不一致。
[0004]另外一种是单层柔性加热膜,此方式功耗低,检测机构简单,但面对不同重量的瓶子,检测装置的加热功率,接触压力和接触面难以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检测结果一样会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两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方案中,弹片结构不能根据不同重量和尺寸的金属瓶做很好的调整,在实际测试时,弹片的压力形变和接触面积不一致,导致控温,采集以及结果都不一致,以及单层柔性加热膜在不同重量的瓶子,加热功率,接触压力和接触面难以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检测结果一样会不稳定的缺陷。
[0006]一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空腔,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检测位;供温组件,至少包括柔性基板、至少一个供温件以及至少一个测温件和均热膜,所有的供温件、测温件以及均热膜均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上,所述柔性基板对应所述检测位设置,且其部分突出所述检测位,所述供温件和所述测温件通过所述柔性基板与电源电性连接;缓冲组件,对应所述检测位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其包括载体和第一缓冲件,所述载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在所述载体内,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具有缓冲间隙,在所述柔性基板受到压力后,所述柔性基板具有向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的趋势。
[0007]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块状缓冲件,所述载体上开设通道,所述块状缓冲件位于所述通道内。
[0008]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块状缓冲件为硅胶海绵体。
[0009]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缓冲件和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缓冲件连接,所述第二缓冲件套设在所述基座上。
[0010]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三缓冲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载体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位于所述载体和所述连接件之间,且所述第三缓冲件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
[0011]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二缓冲件和/或第三缓冲件为弹簧件。
[0012]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连接件上开设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三缓冲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缓冲件对应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
[0013]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柔性基板为FPC板,其呈半环形设置,所述供温件和所述测温件设置在所述FPC板上,且均位于所述FPC板的内壁面。
[0014]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供温件为带阻值柔性膜电阻、线状发热丝或贴片电阻的一种,所述测温件为热敏传感器。
[0015]可选地,上述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所述FPC板上对应所述供温件和所述测温件设置接触区,所述接触区为所述FPC板上突出所述检测位的部分,且位于所述FPC板的外壁面,在所述接触区上铺设所述均热膜。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空腔,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检测位;供温组件,至少包括柔性基板、至少一个供温件以及至少一个测温件和均热膜,所有的供温件、测温件以及均热膜均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上,所述柔性基板对应所述检测位设置,且其部分突出所述检测位,所述供温件和所述测温件通过所述柔性基板与电源电性连接;缓冲组件,对应所述检测位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其包括载体和第一缓冲件,所述载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在所述载体内,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具有缓冲间隙,在所述柔性基板受到压力后,所述柔性基板具有向所述第一缓冲件靠近的趋势。
[0018]此结构的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供温组件和缓冲组件,其中,将待检测件放置到检测位上,柔性基板上的供温件和测温件对待检测件进行加热与测温,在不同重量的待检测件放入到检测位上时,第一缓冲件能够对柔性基板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撑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柔性基板发生较大变形,在加热的过程中,均热膜能够使得热量分布均匀,保证温度加热均匀和测温结果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两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中,弹片结构不能根据不同重量和尺寸的金属瓶做很好的调整,在实际测试时,弹片的压力形变和接触面积不一致,导致控温,采集以及结果都不一致,以及单层柔性加热膜在不同重量的瓶子,加热功率,接触压力和接触面难以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检测结果一样会不稳定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载体与连接件以及第一缓冲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第三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载体上的通道以及通孔和台阶阻挡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供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柔性基板上均热膜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壳体;11、检测位;
[0029]2、供温组件;21、柔性基板;22、供温件;23、测温件;24、均热膜;
[0030]3、缓冲组件;31、载体;311、通道;322、通孔;323、台阶阻挡部;
[0031]32、第一缓冲件;33、第二缓冲件;34、基座;35、第三缓冲件;36、连接件;37、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空腔,在所述壳体(1)上开设检测位(11);供温组件(2),至少包括柔性基板(21)、至少一个供温件(22)以及至少一个测温件(23)和均热膜(24),所有的供温件(22)、测温件(23)以及均热膜(24)均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21)上,所述柔性基板(21)对应所述检测位(11)设置,且其部分突出所述检测位(11),所述供温件(22)和所述测温件(23)通过所述柔性基板(21)与电源电性连接;缓冲组件(3),对应所述检测位(11)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其包括载体(31)和第一缓冲件(32),所述载体(31)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32)设置在所述载体(31)内,所述柔性基板(21)和所述第一缓冲件(32)之间具有缓冲间隙,在所述柔性基板(21)受到压力后,所述柔性基板(21)具有向所述第一缓冲件(32)靠近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32)为块状缓冲件,所述载体(31)上开设通道(311),所述块状缓冲件位于所述通道(3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缓冲件为硅胶海绵体。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测表面热导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还包括至少一第二缓冲件(33)和基座(34),所述基座(34)与所述第一缓冲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浩平王群磊卢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