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836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具有表皮层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新型制造方法。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烃化合物和极性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工序,向上述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工序,以及释放上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的工序。上述极性化合物具有羟基或羰基。以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上述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述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述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烯烃系树脂多孔膜因电特性、机械特性、耐试剂性等优异而被用于电材料、各种过滤器、透湿防水衣料、包装材料等各种用途。特别是近年来,作为电池的间隔件,优选使用烯烃系树脂多孔膜。
[0003]烯烃系树脂多孔体一般利用拉伸法制造成多孔膜。对于拉伸法,具体而言已知有由烯烃系树脂溶液形成凝胶状片,将该凝胶状片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法;将烯烃系树脂成膜为片状,将其拉伸并开孔的干式拉伸法等。另外,作为其它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已知有将造孔剂混合到烯烃系树脂中使其微分散后,提取出造孔剂的混合提取法;使聚烯烃系树脂粒子进行热熔合的烧结法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告第平06

104736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

527633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

1760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多孔结构(例如,孔的形状和尺寸、空孔率、树脂骨架的粗细程度等)某种程度上受制造方法限定。因此,某种程度上限定了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特性,其结果,某种程度上限定了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用途。另外,一般的拉伸法只能得到多孔膜。因此,如果有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新型的制造方法,则有能够扩大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用途的可能性,或者有在现有的用途中能够提供更高性能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可能性,因此是有用的。
[0010]另外,在制造树脂多孔体时,有时在表层部形成表皮层(蒙皮层)。表皮层为无孔的层,因此树脂多孔体具有表皮层时,无法透过流体,存在限定树脂多孔体的用途这样的缺点。因此,当得到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在表层部不具有表皮层(蒙皮层)、具有从一个表面到相对的另一表面连通的孔的情况下,容易应用于过滤器、电池的间隔件等,因此特别有用。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具有表皮层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新型制造方法。
[0012]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烃化合物和极性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工序,向上述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工序,以及释放上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的工序。上述极性化合物具有羟基或羰基。以上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上述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根据这样的构成,可提供不具有表皮层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新型制造方法。
[0013]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向上述耐压容器导入的上述高压的二氧化碳为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
[0014]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烃化合物为碳原子数5~7的链烷类,上述极性化合物为碳原子数1~4的醇类或者碳原子数3~5的酮类。
[0015]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相对于上述烃化合物100质量份,上述极性化合物的使用量为0.5质量份~80质量份。
[0016]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烯烃系树脂为聚乙烯或聚丙烯。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系统的图。
[0018]图2是高分子

溶剂的相图。
[0019]图3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截面的SEM图像。
[0020]图4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表面的SEM图像。
[0021]图5是比较例1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截面的SEM图像。
[0022]图6是比较例1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表面的SEM图像。
[0023]符号说明
[0024]10
ꢀꢀꢀ
耐压容器
[0025]20
ꢀꢀꢀ
加热器
[0026]30
ꢀꢀꢀ
搅拌装置
[0027]40
ꢀꢀꢀ
二氧化碳气瓶
[0028]50
ꢀꢀꢀ
二氧化碳流路
[0029]51
ꢀꢀꢀ
干燥管
[0030]52
ꢀꢀꢀ
冷却装置
[0031]53
ꢀꢀꢀ
过滤器
[0032]54
ꢀꢀꢀ
升压泵
[0033]55
ꢀꢀꢀ
第一压力计
[0034]56
ꢀꢀꢀ
第一安全阀
[0035]57
ꢀꢀꢀ
预热管
[0036]58
ꢀꢀꢀ
止回阀
[0037]60
ꢀꢀꢀ
第二压力计
[0038]61
ꢀꢀꢀ
第二安全阀
[0039]70
ꢀꢀꢀ
排气管
[0040]71
ꢀꢀꢀ
气体流量计
[0041]100
ꢀꢀ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制造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专利技术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烃化合物和极性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工序(以下也称为“混合相制备工序”),向上述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CO2)的工序(以下,也称为“二氧化碳导入工序”),以及释放上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压力释放工序”)。其中,该极性化合物具有羟基或羰基。以该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
[0043]首先,对混合相制备工序进行说明。作为耐压容器,可使用具有超过6MPa的耐压性的耐压容器。具有超过6MPa的耐压性的耐压容器是公知的,本专利技术中可以使用公知的耐压容器。耐压容器可以为不锈钢制、镍合金制、氟树脂制等。作为耐压容器的具体例,可举出高压釜、加压罐、加压腔室等。耐压容器的内部的尺寸可以根据得到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尺寸适当地选择。
[0044]使用的烯烃系树脂是含有链烯烃单元作为单体单元的高分子。作为链烯烃单元,例如,可举出乙烯单元、丙烯单元、1

丁烯单元、1

戊烯单元、3

甲基
‑1‑
丁烯单元、1

戊烯单元、1

己烯单元、3

甲基
‑1‑
戊烯单元、4

甲基
‑1‑
戊烯单元、1

庚烯单元、1

辛烯单元等。这些中,优选乙烯单元和丙烯单元。
[0045]烯烃系树脂可以为链烯烃的均聚物,可以为2种以上的链烯烃的共聚物,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烃化合物和极性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工序,向所述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工序,以及释放所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的工序,所述极性化合物具有羟基或羰基,以所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所述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向所述耐压容器导入的所述高压的二氧化碳为超临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延广平松山清
申请(专利权)人:学校法人福冈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