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29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指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包括水位感应器、安装底座、LED警示灯、高频报警器、主控制电路板、无线发射模块、锂电池、信号灯控制接收器、智能隔离栏杆和太阳能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通过安装底座将水位感应器、警示组件、太阳能板安装在低洼易浸水路面上,水位监测信号更加精准;采用浮标时结构设计,采用地面浮力自动控制升降,从而来对内部的LED警示灯和高频报警器进行控制,控制更加稳定高效,测量更加准确;采用智能隔离栏杆来配合对积水路段入口进行堵塞,从而更加行之有效阻隔行人和车辆驶入积水路面。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指挥
,尤其是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涵洞均采用的标尺式测量涵洞水位,不醒目。
[0003]城市道路水害防御智能化程度偏低,人员救灾效率不高等,急需对城市路涵处水位监测装置进行智能升级,并联控制交通信号装置和中间隔离护栏,同步解决车辆交通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路涵水位自动感应及交通智能控制装置路涵水位自动感应及交通智能控制装置通过向交通信号灯与智能隔离栏杆发出控制讯号,智能指挥车辆禁止通行并转弯掉头,避免车辆误入深水路段,发生淹亡事故,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包括水位感应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易浸水路面上的安装底座、 LED警示灯、高频报警器、主控制电路板、无线发射模块、锂电池、信号灯控制接收器、智能隔离栏杆和用于自供电的太阳能板;
[0006]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表面焊接固定有主装配管,所述的主装配管上端螺栓固定有内置功能座的顶部罩壳,所述的太阳能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部罩壳上端,所述的主装配管内部活动插接有监测水位浮标杆和位于监测水位浮标杆顶部的压力监测仪,所述的功能座外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高频报警器的弧形侧向装配槽,所述的功能座下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压力监测仪相配合的底部监测槽,所述的功能座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LED警示灯的顶部灯罩,所述的信号灯控制接收器通过讯号接收器与LED警示灯接收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功能座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主控制电路板和锂电池的内部腔室,所述的智能隔离栏杆由电动马达、讯号接收模块、马达控制模块、路面道轨和限位器组成。
[0007]所述的监测水位浮标杆包括主连接管、同轴固定在主连接管底端的底部浮力筒、同轴固定在主连接管顶端的顶部导向盘和同轴固定在顶部导向盘顶端的顶部挤压杆。
[0008]所述的顶部导向盘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多个弧形透气排水槽。
[0009]所述的主装配管外侧面底端开设有多个方便进排水的底部导水孔,所述的主装配管外侧面上端多个方便排水排气的顶部连通孔,所述的主装配管外侧面对应高频报警器位置开设有透音孔,所述的主装配管外侧面对应功能座装配端开设有外部装配通孔。
[0010]所述的功能座外侧面上对应外部装配通孔位置开设有内螺纹安装盲孔,所述的功能座通过装配螺栓从外部装配通孔旋入内螺纹安装盲孔内与主装配管固定连接。
[0011]信号灯控制接收器的信号控制端与压力监测仪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的信号灯
控制接收器通过压力监测仪发出的信号自动控制信号转换。
[0012]所述的讯号接收模块通过接收压力监测仪信号来自动控制电动马达和马达控制模块启闭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通过安装底座将水位感应器、LED警示灯、高频报警器、主控制电路板、无线发射模块、锂电池、信号灯控制接收器、太阳能板安装在易浸水路面上,水位监测信号更加精准;
[0015](2)采用浮标时结构设计,采用地面浮力自动控制升降,从而来对内部的 LED警示灯和高频报警器进行控制,控制更加稳定高效,而且通过压力大小来自动测量水位高度,测量更加准确;
[0016](3)水位感应器安装在易浸水路面上,通过传递信号来智能控制交通信号灯和道路中间隔离栏杆,实现智能交通控制;
[0017](4)本装置中的控制设备和检测模组均采用内置式布局,使得整个控制方式更加精准,设备耐用性大大增强;
[0018](5)本装置中加入无线4G(5G)模块,可以将适时向指挥中心城市发送雨水汇集数据,便于指挥中心对城市总体控制是实现智慧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主装配管的爆炸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顶部罩壳内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4]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包括水位感应器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易浸水路面上的安装底座2、LED警示灯3、高频报警器5、主控制电路板6、无线发射模块7、锂电池8、信号灯控制接收器9、智能隔离栏杆10和用于自供电的太阳能板11,安装底座2上表面焊接固定有主装配管12,主装配管12上端螺栓固定有内置功能座13的顶部罩壳14,太阳能板 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部罩壳14上端,主装配管12内部活动插接有监测水位浮标杆15和位于监测水位浮标杆15顶部的压力监测仪16,功能座13外侧面上开设有2个用于安装高频报警器5的弧形侧向装配槽17,功能座13下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压力监测仪16相配合的底部监测槽18,功能座13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LED警示灯3的顶部灯罩19,信号灯控制接收器9通过讯号接收器与LED警示灯3接收控制端电连接,信号灯控制接收器是用以实现超警戒水位后,接收水位感应器讯号后,控制涵洞前交通讯号灯由绿灯变为红灯,禁止车辆前行进入涵洞、隧道,避免发生淹没事故,起到智能指挥交通的功能。所述信号接收器通过信号灯电源供电,由讯号接收模块接收水位感应装置发来的水位超限无线讯号,并与信号灯的控制电路接通,实现对信号灯的变换控制。
[0025]如图3所示,功能座13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主控制电路板6和锂电池8的内部腔室,智能隔离栏杆10由电动马达20、讯号接收模块21、马达控制模块 22、路面道轨23和限位器24组成。智能隔离栏杆10用以实现智能交通指挥疏散功能。即马路中间一段隔离栏杆,该栏杆由电动马达、讯号接收模块,马达控制模块、路面道轨、限位器等组成。当接收到涵洞、隧道水位超警戒线后,马达控制器通过讯号接收器接收到水位感应器的讯号后,直行交通信号灯已经切换为红灯,车辆禁止前行,为解决路面车辆拥堵问题,此时智能隔离栏杆启动打开隔离栏杆,掉头信号灯点亮,使车辆通过栏杆后掉头,便于及时疏散车辆,及时驶离危险区域。
[0026]本专利技术在水位监测上不同于现有设备的液位开关形式,液位开关只能监测液位到达某点,如果要判断液位变化趋势则需多个液位开关配合,趋势精度越高则成本越高。
[0027]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内部对浮力进行监测,监测水位浮标杆15包括主连接管25、同轴固定在主连接管25底端的底部浮力筒26、同轴固定在主连接管25 顶端的顶部导向盘27和同轴固定在顶部导向盘27顶端的顶部挤压杆28。
[0028]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内部排水,顶部导向盘27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6个弧形透气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包括水位感应器(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易浸水路面上的安装底座(2)、LED警示灯(3)、高频报警器(5)、主控制电路板(6)、无线发射模块(7)、锂电池(8)、信号灯控制接收器(9)、智能隔离栏杆(10)和用于自供电的太阳能板(11),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底座(2)上表面焊接固定有主装配管(12),所述的主装配管(12)上端螺栓固定有内置功能座(13)的顶部罩壳(14),所述的太阳能板(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部罩壳(14)上端,所述的主装配管(12)内部活动插接有监测水位浮标杆(15)和位于监测水位浮标杆(15)顶部的压力监测仪(16),所述的功能座(13)外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高频报警器(5)的弧形侧向装配槽(17),所述的功能座(13)下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压力监测仪(16)相配合的底部监测槽(18),所述的功能座(13)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LED警示灯(3)的顶部灯罩(19),所述的信号灯控制接收器(9)通过讯号接收器与LED警示灯(3)接收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功能座(13)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主控制电路板(6)和锂电池(8)的内部腔室,所述的智能隔离栏杆(10)由电动马达(20)、讯号接收模块(21)、马达控制模块(22)、路面道轨(23)和限位器(24)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涵水位自动监测及交通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监测水位浮标杆(15)包括主连接管(25)、同轴固定在主连接管(25)底端的底部浮力筒(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向东马文波杨建广王俊义代瑞婷张坤卢霞高睿范雄杰何仁珂赵广松高翔杨嘉霖尹树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奎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