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压迫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92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2
生物体压迫夹(100)具备夹主体(1),所述夹主体(1)具有夹持生物体组织的金属制的臂部(5a、5b),夹主体(1)具有从臂部(5a、5b)的前端部在该臂部(5a、5b)的长度方向上突出的压迫片(10)。压迫片(10)由挠性树脂形成,保持荧光色素。根据该生物体压迫夹(100),在臂部(5a、5b)夹持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压迫片(10)使血管网虚脱。因而,如果用臂部(5a、5b)将管腔脏器的粘膜组织夹持并照射激发光,则能够从浆膜侧良好地确认压迫片(10)发出的荧光。好地确认压迫片(10)发出的荧光。好地确认压迫片(10)发出的荧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生物体压迫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确定患部的位置的标识器(marker)而有用的夹。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止血夹、在外科手术时确定患部的位置的标识器用夹,广泛地使用装接于内窥镜用夹装置而使用的金属制的夹。例如,有将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板簧弯折成形为

字型的夹、由成形为

字型的金属制的夹主体和外嵌于夹主体并紧固的紧固件构成的夹(专利文献1)。
[0003]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在用这样的夹将管腔脏器的粘膜组织夹持后能够从浆膜侧确认该夹的位置,提出了将夹的紧固件用含有荧光色素的树脂形成(专利文献2)、将夹主体其自身用含有荧光色素的树脂形成(专利文献3)。如果用这些夹将粘膜组织夹持,则粘膜组织被压迫,粘膜下层的血管网的血液被排除,所以如果从浆膜侧向夹照射激发光,使荧光色素发光,则发出的荧光几乎没有被血管网的血液吸收,能够从浆膜侧观察到荧光,由此能够明确地确认夹的位置。
[000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5722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616109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66756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夹中,用含有荧光色素的树脂形成的紧固件需要是特定的形状,以便能够用该紧固件压迫粘膜组织,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夹中,用含有荧光色素的树脂形成的夹主体需要是特定的形状,以便能承担夹的开闭功能。因此,在这些夹中,相对于以往的金属制的夹需要较大地改变制造方法。
[0006]此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夹与金属制的以往的夹相比还有将生物体组织夹持的力较弱的问题。
[0007]对此,本专利技术关于装接于内窥镜用夹装置而使用的夹,以在使得借助荧光的发出能够可靠地确认留置在体内的夹时利用以往的金属制夹的结构、使得能够更简单地制造为课题。
[0008]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想到,如果在将生物体组织夹持的金属制的夹主体的臂部的前端部以在臂的长度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安装由含有荧光色素的挠性树脂形成的压迫片,则在用夹将生物体组织夹持的状态下能够用压迫片的突出部分压迫生物体组织,此外,安装压迫片的夹主体的结构与通用的金属制的夹主体同样就可以,想到了本专利技术。
[0009]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体压迫夹,是具备夹主体的夹,所述夹主体具有夹持生物体组织的金属制的臂部,夹主体具有从臂部的前端部在该臂部的长度方向上突出的压迫片,压迫片由挠性树脂形成并且保持荧光色素,在臂部夹持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压迫片压迫生物体组织。
[0010]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夹仅通过在作为止血用夹或外科手术时使用的标识器用夹通用的金属制的夹主体的臂部的前端部安装由挠性树脂形成并且保持有荧光色素的压迫片,就能够容易地制造。
[0011]此外,根据该夹,压迫片具有从臂部的前端部突出的部分,压迫片具有挠性,所以在臂部夹持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压迫片的突出部分弯曲,该弯曲的部分将生物体组织在该生物体组织的厚度方向上压迫。特别是,在压迫片具有弹性的情况下,借助要使弯曲恢复的弹性力,压迫片将生物体组织压迫。因而,例如如果臂部将管腔脏器的粘膜组织夹持,则压迫片的突出部分弯曲而压迫粘膜,粘膜的厚度变薄。由此,如果从浆膜侧向压迫片照射激发光,使被压迫片保持的荧光色素发出荧光,则能够从浆膜侧良好地确认该荧光的发出。
[0012]即,如果粘膜组织被压迫,则粘膜下层的动脉及静脉的血管网的血管虚脱,血液被从血管排除,由此血红素也被排除。因而,如果作为荧光色素使用因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红色至近红外光的荧光色素,则激发光几乎不被血红素吸收,而被压迫片的荧光色素吸收,荧光色素发出的荧光也几乎不被血红素吸收,向浆膜侧射出。由此,能够从管腔脏器的外侧良好地视觉确认安装于管腔脏器的粘膜处的生物体压迫夹的压迫片的发光。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在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中使用的夹主体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在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中使用的夹主体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5]图3A是在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中使用的夹主体借助紧固件而关闭的状态的俯视图。
[0016]图3B是在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中使用的夹主体借助紧固件而关闭的状态的A方向侧视图及B方向侧视图。
[0017]图4是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8]图5A是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关闭的状态的俯视图。
[0019]图5B是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关闭的状态的A方向侧视图及B方向侧视图。
[0020]图6是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的压迫片的挠性的说明图。
[0021]图7A是使用内窥镜装置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0022]图7B是使用内窥镜装置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0023]图7C是使用内窥镜装置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0024]图7D是使用内窥镜装置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0025]图8A是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对于粘膜的作用的说明图。
[0026]图8B是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对于粘膜的作用的说明图。
[0027]图8C是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对于粘膜的作用的说明图。
[0028]图8D是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对于粘膜的作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另外,在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
[0030]<生物体压迫夹的整体结构>图1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living body compressing clip)中使用的夹主体1和紧固件2的立体图,图2是其侧视图。此外,图3A是通过将紧固件2嵌在夹主体1而夹主体1关闭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B是其A方向侧视图及B方向侧视图。
[0031]<夹主体>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压迫夹是装接于内窥镜用夹装置(施用器(applier))而被用于生物体组织的夹,夹主体1由使带状的金属板弯曲的一对板簧3a、3b形成。这些板簧3a、3b的一方的端部被形成为宽度较窄,另一方的端部被形成为宽度较宽。宽度较窄的端部弯曲为L字型,在该弯曲部分,形成有施用器的操作线(manipulation wire)21的连结部22(图7A)卡合的切口(未图示)。此外,在弯曲部分的附近,为了将一对板簧3a、3b的离开距离保持为一定并使夹主体1与操作线21的连结部22的挂合操作容易进行,根据需要而设置连接部件4。连接部件4可以由与一对板簧3a、3b同样的材料形成。连接部件4的安装方法可以借助螺纹、铆接、焊接、粘接等。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夹主体1并不限于由一对板簧3a、3b形成,例如也可以使用如在日本特许第6572229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图3中记载那样通过使带状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生物体压迫夹,是具备夹主体的夹,所述夹主体具有夹持生物体组织的金属制的臂部,其特征在于,夹主体具有从臂部的前端部在该臂部的长度方向上突出的压迫片,压迫片由挠性树脂形成并且保持荧光色素,在臂部夹持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压迫片压迫生物体组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压迫夹,其特征在于,在夹持生物体组织时对生物体组织施加夹持压的夹持部不被压迫片覆盖而露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体压迫夹,其特征在于,压迫片的肖氏A硬度(JIS K 6253)为A10~A90,或压迫片的肖氏D硬度(JI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隆幸隅田哲雄
申请(专利权)人:尼列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