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78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具,涉及注塑技术领域。该模具包括围设形成注塑腔的第一模体及第二模体。其中,第一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凹槽,两个凹槽一一对应金属转轴的两个端部,以将金属转轴定位,支撑件设有磁性吸附端部的第一磁吸件。第一模体设有位于两个支撑件之间的第二磁吸件。第二磁吸件能够增加模具相对金属转轴磁性吸附的面积,如此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沿金属转轴的轴向分布并产生磁性吸附的共同作用,能够将端部固定于凹槽内,同时通过卡件将端部抵接于凹槽的槽底,以进一步提高端部与模具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防止金属转轴在注塑过程中发生窜动移位和错位,避免压坏模具,进而提升注塑件的成品率。塑件的成品率。塑件的成品率。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具有金属转轴的注塑件通过金属转轴将本体与旋转体连接,金属转轴的两侧只有狭小空间露设于本体与旋转体之间与模具接触。因此,目前对具有金属转轴的注塑件进行注塑时,需要克服金属转轴固定问题,既要保证金属转轴定位牢固;又要保证定位精准。现有模具由于对金属转轴紧固和定位较差,易在注塑过程中发生窜动移位和错位,易压坏模具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模具在对具有金属转轴的注塑件进行注塑时,对金属转轴紧固和定位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模具,包括:
[0006]第一模体,设有第一注塑槽,所述第一模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注塑槽,所述支撑件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金属转轴的两个端部,以将金属转轴定位于所述第一注塑槽,所述支撑件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磁性吸附所述端部,所述第一模体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磁吸件用于磁性吸附所述金属转轴,以配合所述第一磁吸件将所述端部固定于所述凹槽内;及
[0007]第二模体,设有第二注塑槽,所述第一注塑槽和所述第二注塑槽相对设置并围设形成注塑腔,所述第二模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件,所述卡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注塑槽,所述卡件能够将所述端部抵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0008]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槽底与所述端部贴合。
[0009]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磁场方向垂直于所述金属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磁吸件包括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靠近所述凹槽设置,所述第一磁吸部呈圆柱状且沿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延伸。
[0010]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轴向贯穿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磁吸件收容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磁吸部包括靠近所述凹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围设形成沉槽,所述沉槽露设于所述凹槽。
[0011]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还包括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之间形成轴肩,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止挡部,所述模具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用于密封所述通孔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磁吸件向所述凹槽移动,以使所述轴肩抵接于所述止挡部。
[0012]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均为永磁铁;或第一磁吸
件和第二磁吸件中的至少一者为电磁铁。
[0013]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具用于对具有金属转轴的注塑件的注塑,所述注塑件包括本体、旋转体和金属转轴,所述本体和所述旋转体通过所述金属转轴旋转连接,所述支撑件伸入所述本体和所述旋转体之间,以使所述凹槽的槽底与所述端部贴合,所述第一磁吸件的数量为多个且绕所述轴向分布。
[0014]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体还包括脱模件,所述脱模件用于所述注塑件与所述第一模体脱离,所述第二磁吸设于所述脱模件,各所述第一磁吸件的合力方向与所述脱模件驱动所述注塑件的方向之间呈一定空间夹角。
[0015]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件的磁场方向垂直于所述金属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磁吸件沿平行于所述轴向方向延伸。
[0016]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注塑槽,各所述定位件一一对应沿所述轴向相对于各所述端部。
[0017]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上述方案的模具,除了对具有金属转轴的注塑件具备极佳的注塑效能之外,其还能对金属转轴起到紧固和定位作用。具体而言,该模具包括围设形成注塑腔的第一模体及第二模体。其中,第一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凹槽,两个凹槽一一对应金属转轴的两个端部,以将金属转轴定位,支撑件设有磁性吸附端部的第一磁吸件。第一模体设有位于两个支撑件之间的第二磁吸件。第二磁吸件能够增加模具相对金属转轴磁性吸附的面积,如此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沿金属转轴的轴向分布并产生磁性吸附的共同作用,能够将端部固定于凹槽内,同时通过卡件将端部抵接于凹槽的槽底,以进一步提高端部与模具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防止金属转轴在注塑过程中发生窜动移位和错位,避免压坏模具,进而提升注塑件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其中:
[002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模具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模具中第一模体与金属转轴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B

B向剖视图;
[0025]图5为图4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3中C

C向剖视图;
[0027]图7为图6中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7中F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图1所示模具中第一磁吸件的轴视图;
[0030]图10为图1所示模具中第二模体的示意图;
[0031]图11为图10中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图1所示模具中第一模体与注塑件的装配示意图;
[0033]图13为图12中H

H向剖视图;
[0034]图14为图13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15为本实施例中注塑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用于对注塑件进行注塑,尤其用于对具有金属转轴的注塑件的注塑;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模具还能够用于对其他具有金属件的注塑件进行注塑,亦或应用于其他注塑件的其他加工工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38]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3、图5、图7、图11和图15,现对本模具提供的模具进行说明。该模具包括第一模体10及第二模体20。其中,第一模体10设有第一注塑槽11。第一模体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件12。支撑件12收容于第一注塑槽11。支撑件12设有凹槽121。两个凹槽12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体,设有第一注塑槽,所述第一模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注塑槽,所述支撑件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金属转轴的两个端部,以将金属转轴定位于所述第一注塑槽,所述支撑件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磁性吸附所述端部,所述第一模体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磁吸件用于磁性吸附所述金属转轴,以配合所述第一磁吸件将所述端部固定于所述凹槽内;及第二模体,设有第二注塑槽,所述第一注塑槽和所述第二注塑槽相对设置并围设形成注塑腔,所述第二模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件,所述卡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注塑槽,所述卡件能够将所述端部抵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底与所述端部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磁场方向垂直于所述金属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磁吸件包括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靠近所述凹槽设置,所述第一磁吸部呈圆柱状且沿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轴向贯穿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磁吸件收容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磁吸部包括靠近所述凹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围设形成沉槽,所述沉槽露设于所述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胜黄铁平谢万川赖勇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