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73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在被检体内导入装置中,在胶囊形状的外壳(21)内设置被例如由陶瓷构成的生物体适合性材料(23)覆盖的永磁(22),并且在外壳(21)和永磁(22)之间的空间中填充不会给被检体(1)带来不良影响的、例如由硫酸钡构成的填充部件(24),构成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在被检体(1)外部检测从被检体(1)内部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输出的永磁(22)的恒定磁场的磁场强度,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安全地获得该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位置信息,而且即使外壳分解也不会对被检体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从外部获取被检体内部的位置信息而被导入所述被检体内、并在该被检体内移动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内窥镜领域中,装备了摄像功能和无线功能的胶囊型内窥镜已经登场。该胶囊型内窥镜构成为,为了进行观察(检查),在由被检体即被检查者吞入后,到从被检查者的生体(人体)自然排出之前的观察期间,在胃、小肠等脏器内部(体腔内)伴随其蠕动运动而移动,使用摄像功能依次摄像。并且,在这些脏器内移动的该观察期间,通过胶囊型内窥镜在体腔内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借助于无线通信等无线功能,被依次发送到设于被检体外部的外部装置,存储在设于外部装置内的存储器中。被检查者携带具有该无线功能和存储器功能的外部装置,使得被检查者在吞入胶囊型内窥镜后到该胶囊型内窥镜被排出之前的观察期间,可以自由行动。在观察后,医生或护士根据存储在外部装置的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可以使显示器等显示单元显示体腔内的图像并进行诊断。可是,该体腔有时由于对病情的移位等,产生管腔狭窄、狭小或堵塞等情况。因此,需要在上述观察步骤中确认体腔内的胶囊型内窥镜的通过是否在顺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预先获得与体腔内的检查装置(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通过相关的信息(位置信息),则对判断是否可以安全地对患者使用胶囊型内窥镜方面是有益的。因此,以往在被检体内导入装置中使用电子ID标签,把该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在所导入的被检体内的位置信息电发送到外部,验证被检体内导入装置是否在体腔内顺畅通过(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现有例中,在被检体内导入装置中设置电力源,该电力源用于驱动为了获取位置信息而设置的电子ID,向外部发送标签信息。专利文献1日本国际公开第03/005877号小册子但是,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封装部(外壳)与胶囊型内窥镜相同,具有过了一定时间则分解的结构,例如由于体腔的管道狭窄等原因,内部具有电力源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在被检体内滞留该一定时间以上,则外壳分解,存在有可能对被检体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并且,在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内部,除了上述电力源外,用于发送位置信息的无线装置等与其他装置一起例如被设计成芯片,因此存在结构变复杂,而且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即使封装部分解也不会给被检体造成影响,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安全地获得位置信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被导入被检体内并在该被检体内移动,其特征在于,具备磁场产生单元,其产生恒定磁场;覆盖单元,其覆盖所述磁场产生单元,由生物体适合性材料形成;以及封装单元,其在内部收纳被所述覆盖单元覆盖的所述磁场产生单元并密封。并且,本专利技术之二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封装单元构成为在被导入所述被检体内后经过规定时间后分解,可以释放收纳于内部的所述磁场产生单元。并且,本专利技术之三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专利技术中,还具备填充单元,其被填充于所述封装单元的内部。并且,本专利技术之四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体适合性材料由陶瓷或钛构成。并且,本专利技术之五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填充单元由生理盐水或钡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具备向被检体外部输出恒定磁场的磁场产生单元,并且利用生物体适合性材料覆盖该磁场产生单元,所以即使例如封装部分解,磁场产生单元被生物体适合性材料覆盖,所以不会给被检体造成影响,由此具有结构简单、且能够安全地获得位置信息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另一例子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被检体内移动状态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移动状态导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被检体;2通过确认用胶囊;3移动状态检测装置;4显示装置;5便携式记录介质;6a~6h磁场检测装置;7a、7b固定部件;8移动状态导出装置;9接收用天线;10发送用天线;21外壳;22永磁;23生物体适合性材料;24填充部件;81基准装置选择部;82选择器;83距离导出部;84位置计算部;85移动状态信息生成部;86存储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4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实施例。另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范围内实现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另一例子的结构图。该被检体内导入装置涉及通过确认用胶囊,该通过确认用胶囊在进行被检体内是否存在胶囊型内窥镜很难通过的狭窄部等的事前检查时使用。在图1中,作为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通过确认用胶囊2具备作为封装单元的外壳21,其具有与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部相同的胶囊形状;作为磁场产生单元的永磁22,其配置在外壳21的内部,而且被生物体适合性材料23所涂覆;以及作为填充单元的填充部件24,其被填充于外壳21和永磁22之间的间隙中。外壳21由大致半球状的圆顶形状的两个前端部和形成于这两个前端部之间的圆筒状的躯干部构成为一体。这些前端部和躯干部由可以根据来自外部的规定量以上的加压而变形的柔软性材料形成,例如利用柔软明胶或生物分解性聚合物等形成,而且具有当在被检体1内滞留了一定期间时,与在被检体1内部分泌的体液(特别是消化道的消化液)反应而分解的特性。这样,外壳21形成为在被检体1内分解的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在万一被导入被检体1内的通过确认用胶囊2未能排出到被检体1外部时,不需要对被检体1进行开腹手术等。此处,关于该外壳21分解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调整其厚度、或层叠外壳21的材料来确定。永磁22例如构成为圆板型,在外部形成恒定磁场。该永磁22例如由钐钴磁铁或钕磁铁等形成,外表面被利用不会给被检体1造成坏影响的生物体适合性材料、例如由陶瓷或钛等构成的生物体适合性材料23实施了涂覆。另外,该生物体适合性材料23形成为完全不会给永磁22输出的恒定磁场的磁场强度和行进方向带来影响。该永磁22的外径形成为比外壳21的躯干部分的内径小,而且长度也小于外壳21的内部长度,与填充部件24一起被收纳在外壳21内。另外,也可以不进行对永磁22的外表面的涂覆,而利用涂覆了生物体适合性材料的热缩管覆盖在外表面。另外,也可以通过这种覆盖,形成内部具有永磁22的大致球状的结构体,将这种结构体与填充部件24一起收纳在外壳21内。填充部件24填充外壳21和永磁22之间的空间,用于抑制配置在外壳21内部的永磁22的移动,例如使用生理盐水或硫酸钡等作为材料,即使外壳21分解也不必担心给被检体1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在使用硫酸钡形成填充部件24时,可以把填充部件24用作造影剂,具有例如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检测永磁22的位置的优点。这样,本实施例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在外壳内具有利用生物体适合性材料覆盖的永磁,所以例如在被导入被检体内的被检体内导入装置滞留在体腔内部而难以排出到外部的情况下,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外壳分解,只剩下小径的圆板型外形的、且外表面被实施了生物体适合性材料的涂覆或覆盖的永磁,所以不会给被检体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在体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其被导入被检体内并在该被检体内移动,其特征在于,该被检体内导入装置具备:磁场产生单元,其产生恒定磁场;覆盖单元,其覆盖所述磁场产生单元,由生物体适合性材料形成;以及封装单元,其在内部收纳被所述覆 盖单元覆盖的所述磁场产生单元并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川克己木许诚一郎永濑绫子笹川克义铃木克哉本多武道中土一孝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