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内多根大直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735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内多根大直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的方法,包括:管道沿着隧道内侧方的管道支架布置,管道安装完成后,当隧道内的衬砌台车通过时,拆除第一、二支撑臂和第一、二铰座及斜拉链,在第一、二铰座与主横撑连接的法兰位置安装辊轮组件,随着衬砌台车的向前移动,衬砌台车上的支撑滑板前端导向弧板首先进入辊轮下方,并最终滚动到支撑滑板面上,随着衬砌台车的移动,不断的重复以上步骤拆除撑臂、铰座、斜拉链,然后安装辊轮组件,当辊轮组件滑出衬砌台车及支撑滑板后,拆除辊轮组件,重新安装撑臂、铰座、斜拉链。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掘进隧道内衬砌台车穿行给排水管的方法,能够快速、安全地将管道穿行衬砌台车;并且能够避让衬砌台车,不需要拆除管道即可实现衬砌台车的通过。衬砌台车的通过。衬砌台车的通过。

A method for multiple large-diamete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s passing through the lining trolley in the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内多根大直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隧道内多根大直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TBM施工的引水隧洞,在TBM顺坡掘进逆坡排水时,逆坡排水泵站布置在一侧,这样排水管布置在单侧抽排水,遇到洞内涌水大,就需要多根大直径钢管排水,通常洞内排水管布置在洞壁上,TBM的供水管也在该侧,当衬砌台车通过时,只能临时拆除与衬砌台车干涉的这段钢管,采用软管或其他形式过渡连接,当衬砌混凝土完成,衬砌台车走后,再进行恢复,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内多根大直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的方法。
[0004]一种隧道内多根大直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的方法,包括:管道沿着隧道内侧方的管道支架布置,管道安装完成后,当隧道内的衬砌台车通过时,拆除第一、二支撑臂和第一、二铰座及斜拉链,在第一、二铰座与主横撑连接的法兰位置安装辊轮组件,随着衬砌台车的向前移动,衬砌台车上的支撑滑板前端导向弧板首先进入辊轮下方,并最终滚动到支撑滑板面上,随着衬砌台车的移动,不断的重复以上步骤拆除撑臂、铰座、斜拉链,然后安装辊轮组件,当辊轮组件滑出衬砌台车及支撑滑板后,拆除辊轮组件,重新安装撑臂、铰座、斜拉链。
[0005]可选择地,所述管道支架,包括:主横撑,水平布置在隧道内靠近隧道壁的位置,并且其靠近隧道壁的一端与隧道壁上的第一预埋件连接;第一支撑臂,竖直支撑在所述主横撑远离隧道壁的另一端的下部,第一支撑臂的底部与隧道内第一台阶的第二预埋件连接;第二支撑臂,支撑在所述主横撑的下部,并且位于主横撑的两端之间,第二支撑臂的底部与隧道内第二台阶的第三预埋件连接。
[0006]可选择地,所述主横撑远离所述隧道壁的端部上表面设有支挡,以对布置在主横撑上的钢管进行限位支撑。
[0007]可选择地,还包括副横撑,与所述主横撑水平连接,所述主横撑通过所述副横撑与所述第一预埋件连接。
[0008]可选择地,所述主横撑和所述副横撑之间通过连接横撑连接,并且所述主横撑、副横撑和连接横撑上的连接端都均匀设置螺栓孔,以使它们能够相互固定。
[0009]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中部设有伸缩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顶部通过第一铰座与所述主横撑转动连接。
[0010]可选择地,所述第二支撑壁通过倾斜的方式支撑在所述主横撑的下部。
[0011]可选择地,所述第二支撑壁的中部设有伸缩结构,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部通过第二铰座与所述主横撑转动连接。
[0012]可选择地,所述伸缩结构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并且螺纹旋向相反;所述伸缩结构的中部设有转动杆。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掘进隧道内多根大直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的方法,,能够快速、安全地将管道从衬砌台车中间穿过,并且能够避让衬砌台车,不需要拆除管道即可实现衬砌台车的通过。
附图说明
[0014]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掘进隧道内给排水支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给排水管下部辊轮进入衬砌台车支撑滑板和滑出支撑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相对位置图。
[0018]图中:100、排水管道;110、主横撑;111、副横撑;112、连接横撑;113、第一预埋件;114、支挡;120、第一支撑臂;121、第一台阶;122、第二预埋件;123、第一铰座;130、第二支撑臂;131、第二台阶;132、第三预埋件;133、第二铰座;140、伸缩结构;141、转动杆。
[0019]160、竖直立杆;161、水平撑梁。
[0020]170、斜拉链300、衬砌台车;301、支撑滑板;302、导向弧板。
[0021]400、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0023]现在将参考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
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4]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创意。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掘进隧道内给排水支架系统,用于掘进隧道内铺设给排水管,包括:管道支架,具有若干个,沿着轨道的布置方向间隔布置在隧道内两侧的台阶上;管道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管道支架的主横撑110上,采用十字形的构造,使四个排水管道100被所述管道固定架和主横撑110形成的四个横向固定位支撑;所述管道固定架的顶部设有拉环;管道固定架通过结构设计,能够同时固定四个排水管道100,并且可以进行延展设计,例如也可以固定六个甚至更多的排水管道;可选择地,所述管道固定架包括竖直立杆160和固定在所述竖直立杆160中部两侧的水平撑梁161。
[0026]所述水平撑梁161的端部设有支挡,能够防止排水管道滑落。
[0027]可选择地,所述管道支架,包括:主横撑110,水平布置在隧道内靠近隧道壁的位置,并且其靠近隧道壁的一端与隧道壁上的第一预埋件113连接;主横撑110用于为水管提供支撑,主横撑的一端水平固定在隧道壁的第一预埋件113上,另一端通过第一支撑臂120支撑在隧道内的台阶上,并且通过第二支撑臂130进一步加固,同时可以分散第一支撑臂120的支撑力;第一支撑臂120,竖直支撑在所述主横撑110远离隧道壁的另一端的下部,第一支撑臂的底部与隧道内第一台阶121的第二预埋件122连接;第二支撑臂130,支撑在所述主横撑110的下部,并且位于主横撑110的两端之间,第二支撑臂130的底部与隧道内第二台阶131的第三预埋件132连接。
[0028]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内多根大直径给排水管穿行衬砌台车的方法,包括:管道沿着隧道内侧方的管道支架布置,管道安装完成后,当隧道内的衬砌台车通过时,拆除第一、二支撑臂和第一、二铰座及斜拉链,在第一、二铰座与主横撑连接的法兰位置安装辊轮组件,随着衬砌台车的向前移动,衬砌台车上的支撑滑板前端导向弧板首先进入辊轮下方,并最终滚动到支撑滑板面上,随着衬砌台车的移动,不断的重复以上步骤拆除撑臂、铰座、斜拉链,然后安装辊轮组件,当辊轮组件滑出衬砌台车及支撑滑板后,拆除辊轮组件,重新安装撑臂、铰座、斜拉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隧道内排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管道,采用四个并排安装,并且沿着隧道内两侧的台阶纵向布置;管道支架,具有若干个,所述排水管道横向安装在所述管道支架上;管道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管道支架的主横撑上,采用十字形的构造,使四个排水管道被所述管道固定架和主横撑形成的四个横向固定位支撑;所述管道固定架的顶部设有拉环;斜拉链,一端连接在所述管道固定架的拉环,另一端连接在侧上方的隧道壁上的第四预埋件上,并且整体上被所述第四预埋件呈倾斜向上牵拉;所述管道固定架包括竖直立杆和固定在所述竖直立杆中部两侧的水平撑梁;所述水平撑梁的端部设有支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隧道内排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链的中部设有花篮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隧道内排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支架,包括:主横撑,水平布置在隧道内靠近隧道壁的位置,并且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京健梁加虎苏伟任红兵孟建雄李彦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