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726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对接云端形式多样、物模型标准化定义简单、应用对接简单、业务数据利用合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云边物模型的物联网系统,包括厂家系统(1)、项目端(2)、云端物联网平台(3)和应用端(4);所述项目端(2)还包括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和系统主题上报单元(210);所述云端物联网平台(3)还包括系统物模型(39);所述系统主题上报单元(210)一端与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相连,另一端与系统物模型(39)相连。另一端与系统物模型(39)相连。另一端与系统物模型(39)相连。

Intelligent building networking system based on cloud edge object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平台
,特别是一种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智慧建筑物联网领域,一般按系统类别类型划分设备,这里的系统一般指建筑内的系统,如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这里的类别指的是某一类系统的设备的类别分类,如供配电系统,类别划分一般有高压配电设备、低压配电柜、备用供电设备、低压配电箱等,这里的类型指的是某一类系统的设备的类别中有哪些类型,如高压配电设备类别的类型有,高压进线柜、高压计量柜、高压出线柜、高压配电柜、高压联络柜等。每个设备归都有系统类别类型属性,一般为系统类别类型指定标准测点即属性,事件和服务。
[0003]所谓物模型,研究的是属性、事件和服务。属性即设备测点,表示设备具备哪些数值特征或能力数据展示;事件则是智能化系统触发的事件,如区域入侵报警,则需要上报事件的时间、位置、图像抓拍或者是录像文件等信息;服务则是应用方的业务请求需要项目上进行协同完成的任务,如门禁系统的开门操作。
[0004]设备物模型,主要研究的是设备属性、设备事件和设备服务建立的物模型,对象关系参考图1。设备属性通常是设备的测点,以门禁管理系统/门禁读卡器为例,主要包括门位置、卡名称、事件状态、安全状态、卡号、开关状态和运行状态等;设备事件,主要包括卡证同步事件、通行事件、故障、通行禁止事件、报警事件,人脸同步事件等;设备服务,主要包括获取物业二维码,获取访客二维码,增加人脸授权信息,锁门,开门,增加/删除人员信息等。/>[0005]现有基于云边物模型的物联网平台采用图2的分布式结构,包括厂家系统、项目端、云端物联网平台和应用端。采用以设备进行接入云端物联网,数据的报送方式采用设备属性(即测点)进行数据上报,或者在设备上再增加事件和服务,数据的报送方式采用设备属性、设备事件和设备服务进行数据上报。
[0006]如图2所示,厂家系统包括各个建筑内的各个智能化系统。
[0007]如图2所示,项目端包括设备数据采集单元21、消息队列22、设备主题上报单元23、业务逻辑分析单元24、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25、数据库26、设备周期性历史数据单元27、系统对外接口单元28。设备数据采集单元21与消息队列22和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25相连;消息队列22与设备数据采集单元21、设备主题上报单元23、业务逻辑分析单元24和设备周期性历史数据单元27相连;业务逻辑分析单元24与数据库26 相连,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25与数据库26和用户相连,系统对外接口单元与数据库26 和应用相连。
[0008]如图2所示,云端物联网平台包括设备物模型31、业务逻辑分析单元32、数据库 33、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34、消息队列35、API接口服务36、历史数据单元37和日志审计38。设备物模型31对外与设备主题上报单元23相连,对内分别与API接口服务 36、历史数据单元37和业务逻辑分析单元32相连;业务逻辑分析单元32分别与设备物模型31、数据库33、消息队列35和API接口服务36相连;数据库33分别与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34、历史数据单元
37、业务逻辑分析单元32和API接口服务36相连;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34对外与用户相连,对内与数据库33相连;消息队列35分别与业务逻辑分析单元32、日志审计38和应用软件41相连;API接口服务36分别与设备物模型31、业务逻辑分析单元32、数据库33和应用软件41相连;历史数据单元37分别与设备物模型31和数据库33相连;日志审计38与消息队列35相连。
[0009]然而,上述物联网平台存在如下弊端:
[0010]1、对接云端形式单一,局限于设备物模型。对于某个业务数据不是以单个设备为研究对象或多个设备组合的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接入,没法直接定义设备物模型。如停车场系统,获取某段时间的出行记录、又或者每月车辆出行次数的TOP10排名等。
[0011]2、物模型标准化定义困难。当业务需求定义设备服务标准化定义时,而业务本身已经脱离某个固定的设备,则无法定义。
[0012]3、应用对接平台接口相对复杂。通常物联网平台提供标准化的接口是有限的,随着物联网平台项目应用端的个数增加,需要也在不断变化,从有限的标准化接口中,获取多样化应用需求,必然应用端需要做二次数据加工处理才能间接获取;其二,标准化接口是以设备维度建立的标准化接口,范围相对狭隘,当以系统为维度进行数据统计,难以直接满足要求。
[0013]4、业务数据重复建设。如停车场系统,应用端获取每月TOP10车辆进入次数的排名,假设厂家存在这样的记录,而云端应用则需要进行数据二次加工和重复存储。
[0014]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基于云边物模型的物联网系统,对接云端形式单一、设备物模型定义困难、物联网平台接口对接复杂、业务数据重复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对接云端形式多样、物模型标准化定义简单、应用对接简单、业务数据利用合理。
[0016]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0017]一种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包括厂家系统、项目端、云端物联网平台和应用端;
[0018]所述项目端还包括系统数据采集单元和系统主题上报单元;所述云端物联网平台还包括系统物模型;
[0019]所述系统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南向对接厂家系统,北向推送设备属性、系统事件和系统服务的数据;
[0020]所述系统主题上报单元,用于从系统数据采集单元获取系统事件和系统服务,向云端物联网平台报送系统事件,根据云端物联网平台转发的应用端系统服务请求转交系统数据采集单元,并原路返回系统服务请求完成服结果;
[0021]所述系统物模型,用于满足项目端对接和云端的其他单元获取系统物模型数据提供支持;
[0022]所述系统主题上报单元一端与系统数据采集单元相连,另一端与系统物模型相连。
[00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0024]1、对接云端形式多样:本专利技术从系统的维度重构事件和服务,支持系统对接云端,对于不是以单个设备为研究对象或多个设备组合的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接入,没法直接定义设备物模型的情况,均可接入;对接云端形式多样;
[0025]2、物模型标准化定义简单:本专利技术从系统构建事件和服务定义,解决了业务数据不是以单个设备为研究对象或多个设备组合的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接入的痛点;
[0026]3、应用对接简单:以查询停车场系统,某段时间的出行记录为例,从设备物模型的做法是,架构图我们可以参考图2,应用软件首先需要从物联网平台接口获取停车场系统有哪些设备;其次通过这些设备循环获取某段时间的记录;再次整合这些设备的记录,按时间排序,封装好数据才能使用;从系统物模型的做法只需要一步API请求就可以实现。具体做法是,架构图我们可以参考图3、图4,需要通过系统服务的通用化同步API 请求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包括厂家系统(1)、项目端(2)、云端物联网平台(3)和应用端(4);其特征在于:所述项目端(2)还包括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和系统主题上报单元(210);所述云端物联网平台(3)还包括系统物模型(39);所述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用于南向对接厂家系统(1),北向推送设备属性、系统事件和系统服务的数据;所述系统主题上报单元(210),用于从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获取系统事件和系统服务,向云端物联网平台(3)报送系统事件,根据云端物联网平台(3)转发的应用端(4)系统服务请求转交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并原路返回系统服务请求完成服结果;所述系统物模型(39),用于满足项目端对接和云端的其他单元获取系统物模型数据提供支持;所述系统主题上报单元(210)一端与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相连,另一端与系统物模型(39)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厂家系统(1)包括智能建筑内的各个智能化厂家系统(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项目端(2)还包括设备数据采集单元(21)、消息队列(22)、设备主题上报单元(23)、业务逻辑分析单元(24)、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25)、数据库(26)、设备周期性历史数据单元(27)和系统对外接口单元(28);所述设备数据采集单元(21),用于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25)已配置的设备数据,向南向智能化厂家系统的进行数据对接,将厂家的测点地址映射成设备属性,将变化的属性值推送给消息队列(22),推送的主题采用以设备编码为标识;消息队列(22),用于承载所有的设备主题数据中枢,向各个所需的单元提供设备数据。设备主题上报单元(23),用于向消息队列(22)订阅所有的设备数据,并将数据按配置规则进行清洗,再将清洗后的数据按设备属性向设备物模型(39)进行上报;用于向设备物模型(31)订阅所有项目端的设备主题数据,实现云端对项目端的设备控制;业务逻辑分析单元(24),用于从数据库(26)获取页面需要完成的数据统计,将分析后的结果存储到数据库(26)中;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25),用于向用户配置和展示系统数据;数据库(26),用于存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包括用户配置数据、设备状态和属性记录、报警规则、场景联动记录、设备属性周期性历史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件、图片和录像;设备周期性历史数据单元(27),用于从数据库26获取用户配置的所存储的设备及周期规则,进行设备属性数据存储;系统对外接口单元(28),用于给项目端应用提供实时、历史和应用控制的数据支持;所述设备数据采集单元(21)对外与智能化厂家系统(11)相连,对内分别与消息队列(22)和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25)相连;所述设备主题上报单元(23)对外与云端物联网平台(3)相连,对内与消息队列(22)相连;
所述业务逻辑分析单元(24)分别与消息队列(22)和数据库(26)相连;所述设备周期性历史数据单元(27)的输入端与消息队列(22)相连,其输出端与数据库(26)相连;所述系统对外接口单元(28)的输入端与消息队列(22)相连,其输出端与数据库(26)相连;所述数据配置与展示单元(25)的输出端与数据库(26)相连;所述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和系统主题上报单元(210)均与消息队列(22)相连,所述系统数据采集单元(29)南向与智能化厂家系统(1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云边物模型的智慧建筑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物联网平台(3)还包括设备物模型(31)、业务逻辑分析单元(32)、数据库(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明孙晓波赵启程高志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