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758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信息流通性好、管理难度小。所述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构建运维阶段BIM模型:将施工阶段BIM模型中元素与竣工图纸、建筑现场一一比对,形成运维阶段BIM模型;(20)机电系统梳理编号:将机电管线、设备按系统进行编号;(30)BIM模型元素编码:对不同机电元素构建,进行编码;(40)模型轻量化:通过对构建的减面及格式转换实现模型轻量化;(50)整体合模:建立模型系统树,按系统类型将楼宇管线进行整体合模;(60)静态数据结合:将运维阶段所需静态信息结合到BIM构建中;(70)动态数据结合:将实时状态测点绑定到构建中。

BIM base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lationship of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运维管理领域,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编码方法。
技术介绍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近年来在建筑业逐渐开始导入BIM技术,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及发展应用研究逐渐深入,陆续展现其在建筑产业的未来发展性,BIM在设计、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BIM模型的精细度,其模型数据量巨大,对硬件要求较高。大部分电脑都无法实现将楼宇BIM模型进行合模处理,使BIM信息化模型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论是在设计阶段或者施工阶段,其更多是应用于建筑单层管线查看。建筑工程机电系统包括由管线、设备连接而成的建设设备各专业的运行系统。例如通风、给排水、供配电系统等。然而,建筑机电是基于系统运转的,如果按楼层进行切割,无法实现完整的大楼体系,更无法将其模型用于后期的运维管理,从而对各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传统模式下,管理人员想复核某类设备或进行项目系统培训,更多的是通过翻阅厚重的纸质版CAD图纸。若想通过模型,则需要逐层打开BIM信息化模型并通过结合CAD系统图的方式,进行比对查找,费时费力,正因为如此,往往模型在施工结束后就结束了其使用价值。BIM信息化模型,价值在于其信息的承接性。将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使其具备基础的管线、设备及技术参数信息承接到施工阶段,加入设备入场后的设备各厂家信息,现场变更等信息,最终实现服务于项目后期运维。而模型若没有系统逻辑性,为单层断裂式储存,将无法承担起系统监控的作用。管理人员无法找到合适的价值点,在项目施工交付后,去应用BIM模型。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机电系统上下游逻辑无法信息化。导致在施工阶段中,管理人员重复工作、实施效率低;在运维阶段中,管理人员想要对机电系统了解,难度大、技术壁垒高。且各机电设备实时状态与其系统无法形成关联,信息流通性差,无法进行联动性管理、管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将楼宇模型进行纵向整合,快速、准确、完整实现对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信息流通性好、管理难度小。实现要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构建运维阶段BIM模型:将施工阶段BIM模型中元素与竣工图纸、建筑现场一一比对、添加、修改,使BIM模型中机电系统完整并与现场一致,形成运维阶段BIM模型;(20)机电系统梳理编号:根据系统属性,将机电管线、设备按系统进行编号;(30)BIM模型元素编码:对运维阶段BIM模型中不同机电元素构建,进行编码;(40)模型轻量化:提取运维阶段BIM模型构建及相关信息数据,通过对构建的减面及格式转换实现模型轻量化;(50)整体合模:建立模型系统树,将末端支管、点位进行修改处理,按系统类型将楼宇管线进行整体合模;(60)静态数据结合:将运维阶段所需静态信息结合到BIM构建中;(70)动态数据结合:将设备、阀门实时状态测点绑定到运维阶段BIM模型对应的构建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为:1、提高查找、定位效率、准确性:通过模型系统树,直观地查看各系统上下游逻辑体系。当日常管理中,某一设备出现故障报警,可通过系统树下游直观查看其影响范围,上游查找问题原因,同时点击设备还可查看其实时参数。在系统树模块,可快速了解其上游控制阀门位置及状态,并及时进行操作,减少由于设备或阀门等故障带来的损失。如管道漏水,第一时间在模型系统树中可了解该水管末端影响范围,及时判断是否影响终端用户及其范围,提前对用户进行通知、疏导,现场增加引导指示。同时可立即找到其上游管控阀门,对其进行远程关闭,防止漏水造成的损失扩大。管线修好后,可远程一键打开阀门,并通过系统树查看其下游是否正常运作。2、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流通性:该技术实现将模型、系统与设备监控相结合。不仅管线与设备形成逻辑关系,设备与阀门、阀门与阀门之间的逐级控制逻辑也得以实现。以设备为管理单元,可实现其各系统间的联动,如当空调设备末端出现问题,可从系统树直观查看,是空调本身故障还是其上游强电系统断电、或是弱电信号掉线。管理人员无需各部门查询,或跑到现场查找核实。只需在系统树中点击任意构建,可呈现构建本身属性信息、技术参数、实时动态信息、系统逻辑及其状态。让管理人员在同一个平台即可完成日常管理工作。3、专业人员门槛降低,提高管理准确性:传统cad系统图对管理人员专业性要求高,阅读具有一定门槛。且进行比对时,容易形成错漏。通过建立BIM机电上下游逻辑,形成BIM系统树,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反应不同系统其系统逻辑、架构,降低图纸阅读难度。并可实现纵向系统与横向空间的切换,在BIM模型系统树中点击任意设备,可跳转到其所在楼层视图,查看其横向排布,全面实现系统复现管理。4、提高员工培训效率及效果传统员工机电系统培训,需通过厚重的纸质版蓝图及操作手册等。通过BIM系统树无需再查看竣工图纸资料进行员工培训交底,利用模型可视化,进行3D交底,直观了解项目系统架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的主流程图。图2为图1中机电系统梳理编号步骤的流程图。图3为图1中模型轻量化步骤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构建运维阶段BIM模型:将施工阶段BIM模型中元素与竣工图纸、建筑现场一一比对、添加、修改,使BIM模型中机电系统完整并与现场一致,形成运维阶段BIM模型;(20)机电系统梳理编号:根据系统属性,将机电管线、设备按系统进行编号;此步骤可将管线中,相关的设备、阀门、支管、末端按顺序串联起来,使得系统上可追溯,下可查询。所述(20)机电系统梳理编号步骤包括:(21)水系统编号:将水系统按主管、次级管、阀门、设备分别进行编号;所述(21)水系统编号步骤包括:(211)将主管线按照系统、类别、类型、管线编号进行编号;如:空调水系统02+管线01+冷冻水01+管线编号0001=0201010001(212)将次级管线以主管线编号加序号进行编号;如:空调水冷冻供水管支管编码:0201010001+01(213)将阀门按照系统、类别、阀门类型、楼层、序号进行编号;如:空调水系统02+阀门02+止回阀01+楼层001+序号001=020201001001(214)将设备按照系统、类别、设备类型、楼层、序号进行编号。如:空调水系统02+设备03+风机盘管01+楼层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0)构建运维阶段BIM模型:将施工阶段BIM模型中元素与竣工图纸、建筑现场一一比对、添加、修改,使BIM模型中机电系统完整并与现场一致,形成运维阶段BIM模型;/n(20)机电系统梳理编号:根据系统属性,将机电管线、设备按系统进行编号;/n(30)BIM模型元素编码:对运维阶段BIM模型中不同机电元素构建,进行编码;/n(40)模型轻量化:提取运维阶段BIM模型构建及相关信息数据,通过对构建的减面及格式转换实现模型轻量化;/n(50)整体合模:建立模型系统树,将末端支管、点位进行修改处理,按系统类型将楼宇管线进行整体合模;/n(60)静态数据结合:将运维阶段所需静态信息结合到BIM构建中;/n(70)动态数据结合:将设备、阀门实时状态测点绑定到运维阶段BIM模型对应的构建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构建运维阶段BIM模型:将施工阶段BIM模型中元素与竣工图纸、建筑现场一一比对、添加、修改,使BIM模型中机电系统完整并与现场一致,形成运维阶段BIM模型;
(20)机电系统梳理编号:根据系统属性,将机电管线、设备按系统进行编号;
(30)BIM模型元素编码:对运维阶段BIM模型中不同机电元素构建,进行编码;
(40)模型轻量化:提取运维阶段BIM模型构建及相关信息数据,通过对构建的减面及格式转换实现模型轻量化;
(50)整体合模:建立模型系统树,将末端支管、点位进行修改处理,按系统类型将楼宇管线进行整体合模;
(60)静态数据结合:将运维阶段所需静态信息结合到BIM构建中;
(70)动态数据结合:将设备、阀门实时状态测点绑定到运维阶段BIM模型对应的构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0)机电系统梳理编号步骤包括:
(21)水系统编号:将水系统按主管、次级管、阀门、设备分别进行编号;
(22)电系统编号:将电系统按设备、配电箱、回路、低压柜、变压器分别进行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系统上下游关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1)水系统编号步骤包括:
(211)将主管线按照系统、类别、类型、管线编号进行编号;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珏孙晓波高志岗严旌毓赵水宁陈先明陈一峰蒋森林董浩李群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