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水舌对冲消能的深隧排水系统交错板式入流竖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排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水舌对冲消能的深隧排水系统交错板式入流竖井。
技术介绍
[0002]深隧排水系统,全称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是近年来针对极端降雨天气下频繁出现的城市内涝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排水方案。深隧排水系统主要由入流竖井、主隧道、排水泵组、通风设施和排泥设施五部分组成。作为连接浅层管网与主隧道的枢纽建筑物,竖井承担着泄流、消能等关键作用,对深隧排水系统城市防涝功能的发挥有重要影响。针对城市内涝问题,为将浅层雨污平顺排入深层隧道,不少竖井结构形式被提出。目前,国内外城市排水系统中应用的竖井结构形式主要有跌落式、旋流式、交错板式和螺旋坡道式四种。
[0003]入流出流顺畅、能量耗散充分、进气排气充足是衡量竖井结构优劣的主要标准,当前,交错板竖井因消能效果好,应用水头范围大,适用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在城市深隧排水系统中应用较多。
[0004]然而,现有交错板竖井的性能仍然有待提高,且竖井底部和主隧道容易发生局部破坏,其结构参数缺乏科学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水舌对冲消能的深隧排水系统交错板式入流竖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渠道,导入待泄水;内井,顶部与进水渠道相连通,截面为中空矩形;错流部,设置在所述内井中,包括:沿着轴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内井侧壁上的多排侧板单元,和在轴向上与所述侧板单元交错设置的多排中间板;每个所述侧板单元都包括在径向上对向设置、且相间隔一定距离形成中部过水区域的两个侧板,第一排所述侧板单元位于所述内井的顶部,所述中间板与所述中部过水区域相对应、位于该中部过水区域的正下方;所述中间板与所述中部过水区域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侧板和所述中间板的截面均为矩形;换气部,包括:围绕所述内井外围设置、且与所述内井间隔一定距离形成顶部开口的换气腔的外井,和多排通气单元;每排所述通气单元包括分别对称开设在所述内井侧壁上且位于所述中间板固定端下方的两个通气孔;筛板,设置在所述错流部下方,用于切割、分散水流;以及底部缓冲腔,位于所述筛板正下方,上部开口,内部中空容纳下泄水流从而形成水缓冲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舌对冲消能的深隧排水系统交错板式入流竖井,其特征在于:其中,将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排所述侧板、第一排所述中间板和第一排所述通气孔作为第一级错流换气结构,采用以下方法确定所述第一级错流换气结构的尺寸:设坐标原点(0,0)在所述侧板邻接过水区域侧面的上缘处,q为基于设计流量的进水渠道单侧导入的流量,采用如下方程作为轨迹线方程;令该轨迹线方程对水平距离x求导,解得导数为1所在点的坐标(x0,y0),进一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中间板的一半长度L,和高度方向上相邻所述侧板和所述中间板上表面间距h,以及通气孔高度h1:其他各排错流换气结构与第一级错流换气结构形状尺寸相等,依次从上至下等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舌对冲消能的深隧排水系统交错板式入流竖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通气孔的宽度与所述中间板的厚度相同,长度不小于所述中间板长度的一半,且不大于所述所述中间板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舌对冲消能的深隧排水系统交错板式入流竖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光,王斌,杨志炎,刘珂,后小霞,张鹏程,薛松,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