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216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包括过流部,过流部具有介质出段和介质进段;引流组件,用于将介质从介质出段输送到介质进段,且引流组件包括用于提供输送介质动力的叶轮和用于对介质进行消能缓冲的导叶,叶轮和导叶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调节螺栓,过流部具有第一螺孔,调节螺栓被配置为可穿过第一螺孔固定在导叶上,且调节螺栓可推动导叶运动,进而调节第一间隙的宽度;导叶和叶轮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螺栓实时调节导叶的位置,进而对第一间隙进行调节,增加了导叶的适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导叶被冲击磨损后,第一间隙增大,能够通过调节螺栓推动导叶向叶轮运动,进而使第一间隙复原到初始宽度。进而使第一间隙复原到初始宽度。进而使第一间隙复原到初始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


[0001]本技术涉及固液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

技术介绍

[0002]在冶金、矿山、化工、煤炭、疏浚、环保、土建及电力等行业,固液两相流泵在相关领域应用广泛,其输送介质多为含固颗粒与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因固液两相流泵工作环境恶劣,运行条件特殊,导致其过流部件磨损严重、泵使用寿命较短、运行效率低、部件更换频繁,进而运维难度大、运行成本高,造成设备及能源的极大浪费。
[0003]过流部件一般具有导叶、叶轮,通常在导叶和叶轮之间需要设置间隙;但是在固液输送的时候,被输送的固体颗粒会对导叶产生冲击磨损,进而导致导叶和叶轮之间的间隙增大,并降低过流部件的导流能力;
[0004]因此亟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在导叶被冲击磨损后,依然能够调节导叶和叶轮之间的第一间隙,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包括
[0007]过流部,所述过流部具有介质出段和介质进段;
[0008]引流组件,用于将介质从介质出段输送到介质进段,且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用于提供输送介质动力的叶轮和用于对介质进行消能缓冲的导叶,所述叶轮和导叶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
[0009]调节螺栓,所述过流部具有第一螺孔,所述调节螺栓被配置为可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固定在所述导叶上,且所述调节螺栓可推动所述导叶运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
[0010]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出段垂直于所述介质进段,且所述引流组件设置在所述介质出段和所述介质进段的连接位置。
[0011]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设置在所述介质进段上,进而通过所述调节螺栓将所述导叶固定在所述介质进段上。
[0012]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介质进段的介质输送方向的两侧。
[0013]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在所述介质进段的介质输送方向的四周。
[0014]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出段具有介质流动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间隙具有自导叶边缘到轴心的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同向。
[0015]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介质进段具有介质流动的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导叶设置。
[0016]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流箱,所述轴流箱设置在所述叶轮远离所述导叶的一侧,且所述轴流箱与所述叶轮固定。
[0017]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叶外设置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与所述介质出段连通,所述导叶具有多个叶片,相邻两个叶片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
[0018]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与所述轴流箱之间通过连接密封圈。
[0019]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用于固定所述导叶和所述过流部。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采用一种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导叶和叶轮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螺栓实时调节导叶的位置,进而对第一间隙进行调节,增加了导叶的适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导叶被冲击磨损后,第一间隙增大,能够通过调节螺栓推动导叶向叶轮运动,进而使第一间隙复原到初始宽度;能够有效延长泵体的维护周期,减少设备维护时间,降低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局部A放大图。
[0024]具体元素符号说明:
[0025]1‑
介质进段,2

介质出段,3

调节螺栓,4

固定螺栓,5

导叶,6

叶轮,7

轴流箱,8

第一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包括过流部,所述过流部具有介质出段2和介质进段1;引流组件,用于将介质从介质出段2输送到介质进段1,
且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用于提供输送介质动力的叶轮6和用于对介质进行消能缓冲的导叶5,所述叶轮6和导叶5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调节螺栓3,所述过流部具有第一螺孔,所述调节螺栓3被配置为可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固定在所述导叶5上,且所述调节螺栓3可推动所述导叶5运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间隙8的宽度。
[0029]导叶5和叶轮6之间具有第一间隙8,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螺栓3实时调节导叶5的位置,进而对第一间隙8进行调节,增加了导叶5的适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导叶5被冲击磨损后,第一间隙8增大,能够通过调节螺栓3推动导叶5向叶轮6运动,进而使第一间隙8复原到初始宽度;能够有效延长泵体的维护周期,减少设备维护时间,降低运维成本。
[0030]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出段2垂直于所述介质进段1,且所述引流组件设置在所述介质出段2和所述介质进段1的连接位置。
[0031]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设置在所述介质进段1上,进而通过所述调节螺栓3将所述导叶5固定在所述介质进段1上。
[0032]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介质进段1的介质输送方向的两侧。
[0033]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在所述介质进段1的介质输送方向的四周。
[0034]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出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流部,所述过流部具有介质出段和介质进段;引流组件,用于将介质从介质出段输送到介质进段,且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用于提供输送介质动力的叶轮和用于对介质进行消能缓冲的导叶,所述叶轮和导叶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调节螺栓,所述过流部具有第一螺孔,所述调节螺栓被配置为可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固定在所述导叶上,且所述调节螺栓可推动所述导叶运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出段垂直于所述介质进段,且所述引流组件设置在所述介质出段和所述介质进段的连接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设置在所述介质进段上,进而通过所述调节螺栓将所述导叶固定在所述介质进段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介质进段的介质输送方向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导叶式固液两相流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勇曹永刘恒刘家欢雷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自贡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