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朝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032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涉及电机类领域,包括定子、外壳、底座、输出轴,所述定子包括N极环形定子、S极环形定子、中心定子,所述N极环形定子与S极环形定子均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N极环形定子与S极环形定子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定子励磁绕组,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外壳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端盖,改进后的这种电机工作在两个定子和一个转子之间,定子采用磁场同极性排列,随着电机转速不断增加,转子绕组感应电势增高,线圈中的电流减少,电机温度随电流减少转速提高而降低。改进后电机可节约大量有色金属,力矩大,运转稳定,噪音小,电机的调速范围宽广。范围宽广。范围宽广。

A new type of electrodeless DC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直流电机,是闭合线圈排布在相邻的N极和S极之间,在直流电流的作用下,线圈作周期性的转动,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产生了反电势,随着电机的转速提高,反电势也相应增大,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减少,电机温度随着转速提高和电流减少而降低。普通直流电机只有安装附件才能运行,如整流器,换向极,碳刷,刷杆等,这种传统直流电机存在以下不足:一电机使用效率较低,一般是70%

80%之间,二要有电流换向装置,换向装置由于碳刷易磨损,需经常更换,有时负荷过重,电机换向效果差,容易产生火花,三机构复杂制造工艺要求高,电机价格昂贵,消耗了大量的有色金属,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包括定子、外壳、底座、输出轴,所述定子包括N极环形定子、S极环形定子、中心定子,所述N极环形定子与S极环形定子均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N极环形定子与S极环形定子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定子励磁绕组,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外壳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端盖,其中一个端盖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内孔,所述内孔内设置有固定齿轮,所述端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轴位销,另一个所述端盖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外轴承,两个所述端盖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电机内轴承,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一端与固定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与电机外轴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定子固定安装在中心轴的侧壁上,所述中心定子包括两个圆柱磁铁,两个所述圆柱磁铁的极性分别与对应的N极环形定子、S极环形定子相同,两个所述圆柱磁铁之间设置有中心定子集中励磁绕组,所述N极环形定子、S极环形定子、中心定子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子,两个所述转子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转子电枢绕组,两个所述转子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平行槽,两个所述转子的侧壁分别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子固定盘,两个所述转子固定盘均固定安装在中心轴的侧壁上,其中一个所述转子固定盘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子固定盘的侧壁上,所述输出轴的前端贯穿电机外轴承的侧壁并向外延伸,另一个所述转子固定盘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集电环与碳刷杆。
[0006]优选的,所述转子绕组的导线分别嵌在对应的平行槽内。
[0007]优选的,多个所述平行槽的形状及大小相一致,并在转子的内、外两侧均匀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转子的侧壁沿圆环半径方向开设有多个转子分割槽,且多个所述转
子分割槽内均安装金属非导磁材料。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平行槽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预留孔。
[0010]优选的,所述转子固定盘采用金属非导磁材料制成。
[0011]优选的,所述转子分割槽的数量规格为3个或4个。
[0012]优选的,所述端盖与外壳的侧壁紧密贴合。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改进后的这种电机工作在两个定子和一个转子之间,定子采用磁场同极性排列,随着电机转速不断增加,转子绕组感应电势增高,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减小,电机温度随着转速提高和电流减少而降低。电机随负载的变化,电机能够自动调节电流大小,完善电机性能。无需整流器的直流电机,称之为无极直流电机,本电机可用于交通,改进后电机可节约大量有色金属,力矩大,运转稳定,噪音小,电机的调速范围宽广;
[0014]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新型电机转子上尽可能减少转子磁场没有规律的合成,对电机合成磁场加以限制,将转子等分三等份,每份隔开的间隙之间距离大约为1.5

3厘米,隔开转子的上层边和下层边距离相等,转子隔开分段的磁阻增加,在转子上合成磁场形成了各自的主磁回路,使定子主磁极合成磁场在转子中趋于规律性。分割槽内填充金属非导磁性材料,以增加转子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直流电机剖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C向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D向视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转子内外层槽平面展开图。
[0019]图中标号:1N极环形定子、2S极环形定子、3外壳、4底座、5环形定子励磁绕组、6中心定子集中励磁绕组、7集电环、8转子绕组、9电机外轴承、10电机内轴承、11转子固定盘、12轴位销、13端盖、14转子、15风扇、16固定齿轮、17输出轴、18转子分割槽、19中心定子、20预留孔、21碳刷杆、22平行槽、23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4,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包括定子、外壳3、底座4、输出轴17,定子包括N极环形定子1、S极环形定子2、中心定子19,N极环形定子1与S极环形定子2均固定安装在外壳3的内侧壁上,N极环形定子1与S极环形定子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定子励磁绕组5,底座4固定连接在外壳3的外侧壁上,外壳3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端盖13,端盖13与外壳3的侧壁紧密贴合,其中一个端盖13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内孔,内孔内设置有固定齿轮16,端盖1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轴位销12,用于固定中心轴23的移位量;
[0022]另一个端盖13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外轴承9,两个端盖13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电机内轴承10,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轴23,中心轴23的一端与固定齿轮16固定连接,中心轴23的另一端与电机外轴承9的侧壁固定连接,中心定子19固定安装在中心轴23的侧
壁上,中心定子19包括两个圆柱磁铁,两个圆柱磁铁的极性分别与对应的N极环形定子1、S极环形定子2相同,两个圆柱磁铁之间设置有中心定子集中励磁绕组6,N极环形定子1、S极环形定子2、中心定子19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子14,两个转子14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转子绕组8,两个转子1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平行槽22,多个平行槽2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预留孔20,且转子14上预留孔20的数量为偶数,改进预留孔20设置,横向跨越N极和S极,转子绕组8连线在同一槽内电流方向相反,磁场抵消,对外不显磁性,槽内绕组固定,使转子绕组8在转子14中排布更加有合理性,转子14机械性能性增强,且为了减少相邻的N极和S极漏磁,转子A铁芯和B铁芯之间距离选择合适位置,转子绕组8在平行槽22和预留孔20按照要求排布;
[0023]转子绕组8的导线分别嵌在对应的平行槽22内,多个平行槽22的形状及大小相一致,并在转子14内、外两侧均匀分布,转子14的侧壁沿圆环半径方向开设有多个转子分割槽18,且多个转子分割槽18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极直流电机,包括定子、外壳(3)、底座(4)、输出轴(17),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N极环形定子(1)、S极环形定子(2)、中心定子(19),所述N极环形定子(1)与S极环形定子(2)均固定安装在外壳(3)的内侧壁上,所述N极环形定子(1)与S极环形定子(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定子励磁绕组(5),所述底座(4)固定连接在外壳(3)的外侧壁上,所述外壳(3)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端盖(13),其中一个端盖(13)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内孔,所述内孔内设置有固定齿轮(16),所述端盖(1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轴位销(12),另一个所述端盖(13)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外轴承(9),两个所述端盖(13)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电机内轴承(10),所述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轴(23),所述中心轴(23)的一端与固定齿轮(16)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3)的另一端与电机外轴承(9)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定子(19)固定安装在中心轴(23)的侧壁上,所述中心定子(19)包括两个圆柱磁铁,两个所述圆柱磁铁的极性分别与对应的N极环形定子(1)、S极环形定子(2)相同,两个所述圆柱磁铁之间设置有中心定子集中励磁绕组(6),所述N极环形定子(1)、S极环形定子(2)、中心定子(19)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子(14),两个所述转子(14)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转子绕组(8),两个所述转子(1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平行槽(22),两个所述转子(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朝李扬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