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源极覆晶薄膜和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5789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源极覆晶薄膜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源极覆晶薄膜和第二源极覆晶薄膜,第一源极覆晶薄膜和第二源极覆晶薄膜均连接印刷电路板和显示面板;第一源极覆晶薄膜包括第一源极驱动芯片和第一时序控制芯片,第二源极覆晶薄膜包括第二源极驱动芯片,第一时序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源极驱动芯片和第二源极驱动芯片电性连接;第一时序控制芯片接收印刷电路板输出的待解析信号,解析生成并输出第一解析信号和第二解析信号;第一源极驱动芯片和第二源极驱动芯片根据第一解析信号和第二解析信号同时驱动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在采用Tconless架构的同时也能实现高解析度的显示。解析度的显示。解析度的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源极覆晶薄膜和驱动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源极覆晶薄膜和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显示屏来说,例如NB(Note book)的显示屏,随着产品的开发,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边框要求越来越窄,这样导致产品的开发成本提升,此外对于窄边框的开发,决定产品边框宽度其中之一的电气元件就是TCON IC(时序控制芯片),TCON IC通常是封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然而TCON IC的封装需要较大空间,这限制住了印刷电路板的尺寸,进而限制了产品边框的宽度,现有的窄边框屏设计中通常会去掉印刷电路板上的TCON IC,而将TCON IC的功能集成在源极覆晶薄膜上(简称Tconless),这样可以减少一颗独立的TCON IC,且同时实现产品窄边框的效果;但是目前采用Tconless架构仅能应用于HD(1366*768)的解析度的显示装置,而难以应用于更高解析度的显示装置;因而,在不需要改变前端设计(例如NB的控制电路板)以及不需要提高Source IC的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如何在采用Tconles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源极覆晶薄膜和第二源极覆晶薄膜,所述第一源极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二源极覆晶薄膜均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源极覆晶薄膜包括第一源极驱动芯片和第一时序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源极覆晶薄膜包括第二源极驱动芯片,所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源极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源极驱动芯片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接收所述印刷电路板输出的待解析信号,解析生成并输出第一解析信号和第二解析信号;所述第一源极驱动芯片接收所述第一解析信号,所述第二源极驱动芯片接收所述第二解析信号,所述第一源极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源极驱动芯片根据所述第一解析信号和所述第二解析信号同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解析信号为EDP信号,所述第一解析信号为第一点对点信号,所述第二解析信号为第二点对点信号;所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包括输入端口、第一组输出端口和第二组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用于接收所述EDP信号,所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组输出端口输出所述第一点对点信号至所述第一源极驱动芯片,所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二组输出端口输出所述第二点对点信号至所述第二源极驱动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源极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二源极覆晶薄膜的高速信号线,所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通过所述高速信号线将所述第二解析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源极驱动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源极覆晶薄膜上还包括第二时序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时序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解析信号,并将所述第二解析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源极驱动芯片,所述第一源极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二源极覆晶薄膜的规格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和第二时序控制芯片的主从关系;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雷林沛炀阮永鑫刘洪海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