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谐振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自动化仿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5686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谐振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自动化仿真方法,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该方法先根据实际需求的线圈参数进行三相编码,并将该编码作为生成CAD模型的参数,然后利用三相编码由内到外依次确定每个子线圈的走线所涉及到的这些点坐标,然后根据确定的点坐标通过Python或其他脚本语言控制电磁仿真软件自动地生成线圈CAD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设置三相无线充电线圈材料属性、激励端口、求解频率等参数,最后自动运行仿真及导出所需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三相编码实现任意平面方形结构三相无线充电线圈CAD模型的建立,解决了CAD模型建立效率低的问题。型建立效率低的问题。型建立效率低的问题。

An automatic simulation method of magnetic resonance three-phase wireless charging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谐振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自动化仿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磁谐振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自动化仿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磁谐振无线充电技术作为电能传输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其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较远的传输距离而广受关注。作为磁谐振无线充电系统的核心部件的收发线圈,其性能直接影响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及传输效率等性能,其设计也是磁谐振无线充电系统设计的难点。出于成本与加工便利性的需求考虑,磁谐振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目前多采用平面印刷线圈,这种线圈主要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完成设计。
[0003]其仿真过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线圈CAD模型;步骤2、线圈材料属性、激励端口、求解频率等求解参数的设置;步骤3、运行求解;步骤4、导出自感、互感等所需结果。
[0004]其中,步骤1是实现平面印刷线圈仿真过程必不可少的核心步骤之一。截止目前,线圈CAD模型的建立仍然由设计人员通过多次手动建立不同的线圈CAD模型,费时费力,亦影响无线充电线圈设计自动化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谐振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自动化仿真方法,以解决线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手动建立线圈CAD模型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谐振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该线圈从内到外依次由边长逐渐增大的多个类正方形组成,这些类正方形中心点重合;每个类正方形代表一匝子线圈,围成子线圈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具有间隙;各匝子线圈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间隙相等,相邻两线圈的起始点与起始点之间、终止点与终止点之间均通过首尾连接线连接后实现闭合;将最靠近中心点的子线圈作为第一匝子线圈,最外层子线圈作为最后一匝子线圈。
[0007]上述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自动化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三相无线充电线圈参数和各子线圈电流方向;线圈参数包括:子线圈个数、最靠近中心点的线圈边长、最外层线圈边长、相邻两个子线圈位置之间的间隔以及子线圈线宽;对子线圈个数和子线圈电流方向进行三相编码,将得到的三相编码作为参数使用:子线圈个数对应三相编码长度;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匝至最后一匝子线圈依次对应三相编码的第一位至最后一位;子线圈电流方向为顺时针采用编码符号

1表示,逆时针采用编码符号1表示,没有子线圈的地方则采用编码符号0表示;
步骤2、获取第一匝线圈的走线所涉及到的起始点、顶点和终止点的坐标:2.1、根据三相编码第一位上的编码符号确定第一匝子线圈电流方向;2.2、以所在平面任意一点作为三相无线充电线圈的中心点,根据步骤2.1确定的电流方向结合第一匝子线圈边长计算出第一匝子线圈四个顶点的坐标;子线圈为非闭合结构,其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设有间隙;所以除顶点外还需获取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坐标;设第一匝子线圈起始点与电流流经的第一个顶点重合,通过起始点的坐标和间隙大小计算出终止点的坐标;2.3、将步骤2.2得到的五个点坐标按照步骤2.1确定的电流方向依次存储;步骤3、由内向外依次获取余下各匝子线圈的走线所涉及到的起始点、顶点和终止点的坐标:3.1、根据当前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确定当前子线圈的电流方向;3.2、结合步骤3.1确定的电流方向,利用当前子线圈的边长、相邻两子线圈位置之间的间距以及步骤2确定的中心点计算出当前子线圈的四个顶点坐标;利用步骤2得到的第一匝子线圈终止点的坐标计算出当前子线圈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坐标;3.3、根据第一匝子线圈和当前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判断各点的储存顺序,并按照判断结果依次完成对步骤3.2得到的点的坐标储存;储存顺序确定的规则如下:若最靠近中心点的子线圈和当前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为

1时,则确定当前子线圈电流方向为顺时针;若最靠近中心点的子线圈和当前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为1时,则确定当前子线圈电流方向为逆时针;若最靠近中心点的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为1且当前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为

1,则确定当前子线圈电流方向为顺时针;若最靠近中心点的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为1且当前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为1,则确定当前子线圈电流方向为顺时针;若当前子线圈对应的三相编码为0,则说明当前位置子线圈不存在,无需储存坐标;3.4、重复步骤3.1

3.3直至完成最后一匝子线圈所涉及到的走线点储存;步骤4、利用步骤2和步骤3获得的顶点坐标及线宽,采用Python或其他脚本语言,控制电磁仿真软件按照存储坐标的先后顺序绘制线圈走线,在遍历所有子线圈的点坐标之后,采用首尾连接线将相邻两线圈的起始点与起始点之间、终止点与终止点连接构成闭环;即可得到线圈走线的CAD模型;步骤5、根据步骤4所得CAD模型设置材料属性、放置激励端口,设置求解频率与求解精度;然后进行运行仿真,待仿真运行结束后导出所需结果。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谐振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自动化仿真方法,根据实际需求的线圈参数进行三相编码,并将该编码作为生成CAD模型的参数,利用三相编码由内到外依次确定每个子线圈走线所涉及到的点坐标,然后根据确定的这些点坐标通过Python或其他脚本语言控制电磁仿真软件自动地生成线圈CAD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设置三相无线充电线圈材料属性、激励端口、求解频率等参数,最后自动运行仿真及导出所需结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三相编码实现任意平面方形结构三相无线充电线圈CAD模型的建立,避免了繁杂的手动CAD
建模,从而实现了无线充电线圈仿真的全过程自动化,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需设计的三相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需设计的三相无线充电线圈俯视图下的坐标系及电流方向;图3为俯视状态下的单匝正方形线圈中起始点与终止点间隔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建立的线圈CAD模型示意图,其中a为线圈CAD模型示意图整体结构示意图,b为首尾连线部分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相无线充电线自动化仿真流程图;附图标记:2、首尾连接线;3、激励端口;4、线圈终止点;5、线圈起始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ANSYS公司的HFSS电磁仿真软件(HighFrequencySimulationSoftware)作为自动化仿真实现平台,使用Python作为编程语言控制HFSS实现整个自动化仿真流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在所有步骤开始之前,先定义变量:a:输入参数,线圈三相编码;b:输入参数,线圈最内匝边长;c:输入参数,线圈最外匝边长;w:输入参数,线圈走线宽度;I:线圈总子线圈个数;i:子线圈索引;gap:相邻两个子线圈之间间隔;d:长度为I的全0一维数组,用于储存每一匝正方形线圈顶点x、y轴坐标绝对值;d
X
:长度为0的一维数组,用于储存每一匝正方形线圈点x轴坐标;d
y
:长度为0的一维数组,用于储存每一匝正方形线圈点y轴坐标;z0:长度为0的一维数组,用于储存每一匝正方形线圈点z轴坐标;在三相无线充电线圈CAD模型建立过程中,三相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谐振三相无线充电线圈自动化仿真方法,该方法适用的无线充电线圈包括从内到外边长逐渐增大的多个类正方形,这些类正方形中心点重合;每个类正方形代表一匝子线圈,围成子线圈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具有间隙;各匝子线圈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间隙相等,相邻两线圈的起始点与起始点之间、终止点与终止点之间均通过首尾连接线连接后实现闭合;将最靠近中心点的子线圈作为第一匝子线圈,最外层子线圈作为最后一匝子线圈;其特征在于:该三相无线充电线圈采用如下步骤实现自动化仿真:步骤1、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三相无线充电线圈参数和各子线圈电流方向;线圈参数包括:子线圈个数、最靠近中心点的线圈边长、最外层线圈边长、相邻两个子线圈位置之间的间隔以及子线圈线宽;对子线圈个数和子线圈电流方向进行三相编码,将得到的三相编码作为参数使用:子线圈个数对应三相编码长度;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匝至最后一匝子线圈依次对应三相编码的第一位至最后一位;子线圈电流方向为顺时针采用编码符号

1表示,逆时针采用编码符号1表示,没有子线圈的地方则采用编码符号0表示;步骤2、获取第一匝线圈的走线所涉及到的起始点、顶点和终止点的坐标:2.1、根据三相编码第一位上的编码符号确定第一匝子线圈电流方向;2.2、以所在平面任意一点作为三相无线充电线圈的中心点,根据步骤2.1确定的电流方向结合第一匝子线圈边长计算出第一匝子线圈四个顶点的坐标;子线圈为非闭合结构,其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设有间隙;所以除顶点外还需获取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坐标;设第一匝子线圈起始点与电流流经的第一个顶点重合,通过起始点的坐标和间隙大小计算出终止点的坐标;2.3、将步骤2.2得到的五个点坐标按照步骤2.1确定的电流方向依次存储;步骤3、由内向外依次获取余下各匝子线圈的走线所涉及到的起始点、顶点和终止点的坐标:3.1、根据当前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睿赵华鹏张昱心胡俊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