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564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隧道包括并行且下穿同一山体的左隧道和右隧道,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分别在左隧道和右隧道的洞外间隔设置多个预加固桩;步骤二,在左隧道和右隧道中偏压大的隧道外侧设置混凝土挡墙,并在混凝土挡墙上设置有泄水管;步骤三,在左隧道和右隧道之间的中岩柱两侧分别布置注浆系统锚管,并以注浆系统锚管为注浆管进行注浆加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山体偏压对左隧道和右隧道结构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保证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安全,为后续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施工安全空间;同时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
,具体涉及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分离式隧道施工过程中,两座隧道的净距不同,洞口处地势、地貌、地质不同,常规施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浅埋、偏压施工安全要求。现有常用的施工方法为:控制先行洞(即先开挖的隧道)和后行洞(即后开挖的隧道)掌子面爆破安全距离,盲目增加隧道支护参数;但是,对于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无法有效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偏压对洞身结构的影响,造成结构裂缝的出现,且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施工方法无法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偏压对洞身结构的影响,造成结构裂缝的出现,且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隧道包括并行且下穿同一山体的左隧道和右隧道,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分别在左隧道和右隧道的洞外间隔设置多个预加固桩;步骤二,在左隧道和右隧道中偏压大的隧道外侧设置混凝土挡墙,并在混凝土挡墙上设置有泄水管;步骤三,在左隧道和右隧道之间的中岩柱两侧分别布置注浆系统锚管,并以注浆系统锚管为注浆管进行注浆加固。
[0006]可选地,山体上设置有截水天沟;步骤一中,所述预加固桩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预加固桩邻近所述截水天沟设置,且多个所述预加固桩的截面长边方向均沿垂直于山体的同一等高线方向布置。
[0007]可选地,所述预加固桩设置有六个,其中三个所述预加固桩对应左隧道的外侧间隔布置,一个所述预加固桩对应中岩柱布置,两个所述预加固桩对应右隧道的外侧间隔布置。
[0008]可选地,布置在左隧道外侧的三个预加固桩中,相邻两个预加固桩的桩中心距为5m

7m;布置在右隧道外侧的两个预加固桩的桩中心距为5m

7m。
[0009]可选地,所述右隧道的偏压大于所述左隧道的偏压,步骤二具体为:在右隧道的右侧开挖基坑,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内设置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挡墙内部布置泄水管,所述泄水管沿所述右隧道的径向贯穿所述混凝土挡墙的两侧,之后,在混凝土挡墙的上部采用水泥土进行回填。
[0010]可选地,混凝土挡墙中的混凝土为C2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混凝土挡墙的高度为2m

7m;步骤二中,水泥土中水泥的质量占比为3%

5%。
[0011]可选地,所述泄水管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泄水管呈排分布,同一排的泄水管中,相邻两个泄水管的间距为2m

3m,且相邻两排的泄水管交错布置。
[0012]可选地,所述泄水管为PVC管,所述泄水管远离所述右隧道的一端为进水端,每一个所述泄水管的进水端均采用土工滤布包裹,且最下面一排泄水管的进水端部设置反滤层。
[0013]可选地,步骤三具体为:分别在左隧道和右隧道内朝向中岩柱的两侧布置注浆系统锚管,注浆系统锚管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注浆锚管,所述注浆锚管沿相应隧道的径向延伸设置,以注浆系统锚管为注浆管并采用水泥浆液进行注浆加固。
[0014]可选地,位于中岩柱同一侧的多个注浆锚管呈梅花形布置;所述注浆锚管的一端为锥形,所述注浆锚管上间隔布设有多个注浆孔,多个所述注浆孔呈梅花形布置。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首先分别在左隧道和右隧道的洞外间隔设置多个预加固桩,然后在左隧道和右隧道中偏压大的隧道外侧设置混凝土挡墙,并在混凝土挡墙上设置有泄水管,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山体偏压对左隧道和右隧道结构的影响,同时有效地降低浅埋段开挖过程中拱顶土体坡面压力;之后,在左隧道和右隧道之间的中岩柱两侧分别布置注浆系统锚管,并以注浆系统锚管为注浆管进行注浆加固,如此可以有效地增加中岩柱的整体稳定性,加强中岩柱的自身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安全,为后续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施工安全空间;同时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中预加固桩和混凝土挡墙的布设示意图;图2为图1中混凝土挡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中注浆系统锚管的布设示意图;图4为图3注浆系统锚管另一视角的布设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隧道前进方向;图5为图3中注浆锚管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1

左隧道;11

左隧道中线;2

右隧道;21

右隧道中线;3

中岩柱;4

截水天沟;5

预加固桩;6

混凝土挡墙;61

泄水管;7

注浆系统锚管;71

注浆锚管;711

注浆孔;72

加劲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针对现有施工方法无法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偏压对洞身结构的影响,造成结构裂缝的出现,且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山体偏压对左隧道和右隧道结构的影响,更好地保证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安全,为后续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施工安全空间;同时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包括并行且下穿同一山体的左隧道1和右隧道2,左隧道中线11和右隧道中线21相平行,山体存在偏压,左隧道1和右隧道2的地质均为水平节理页岩地质,且左隧道1和右隧道2之间的净距为小净距,可选地,左隧道1和右隧道2之间的净距为4m

10m(比如4m、6m、8m、10m以及任意两端点值之间的区间值)。
[0022]本专利技术的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分别在左隧道1和右隧道2的洞外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隧道包括并行且下穿同一山体的左隧道和右隧道,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分别在左隧道和右隧道的洞外间隔设置多个预加固桩;步骤二,在左隧道和右隧道中偏压大的隧道外侧设置混凝土挡墙,并在混凝土挡墙上设置有泄水管;步骤三,在左隧道和右隧道之间的中岩柱两侧分别布置注浆系统锚管,并以注浆系统锚管为注浆管进行注浆加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山体上设置有截水天沟;步骤一中,所述预加固桩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预加固桩邻近所述截水天沟设置,且多个所述预加固桩的截面长边方向均沿垂直于山体的同一等高线方向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固桩设置有六个,其中三个所述预加固桩对应左隧道的外侧间隔布置,一个所述预加固桩对应中岩柱布置,两个所述预加固桩对应右隧道的外侧间隔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在左隧道外侧的三个预加固桩中,相邻两个预加固桩的桩中心距为5m

7m;布置在右隧道外侧的两个预加固桩的桩中心距为5m

7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隧道的偏压大于所述左隧道的偏压,步骤二具体为:在右隧道的右侧开挖基坑,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内设置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挡墙内部布置泄水管,所述泄水管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勋赵振龙于会君魏志斌宁超叶明田石志远刘欧宋玉超邹晨巍苏秀兴付禹唐晖甘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