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导轨及复合导轨的过载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556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导轨及复合导轨的过载检测方法,复合导轨包括:导轨本体;检测器基座,检测器基座内设有检测组件;安装板,安装板设置于检测器基座的两端,安装板用于安装导轨本体;滑块,滑块套设于导轨本体外侧,且能够在导轨本体上进行活动;其中,导轨本体安装至安装板时,滑块靠近检测器基座的一侧,与检测器基座靠近滑块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间隙的长度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导轨运行精度的情况下,减少导轨过载的几率。导轨过载的几率。导轨过载的几率。

A composite guide rail and overload detection method of composite guide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导轨及复合导轨的过载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导轨及复合导轨的过载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床的发展,导轨在超精密机床中是核心零件之一,导轨的精度对超精密机床的精度有重要影响,在导轨运行过程中,机床过载对导轨的精度损坏极大且无法修复,相关技术中,导轨上的滑块在滑动过程中,无法知晓以及确定滑块何时过载导致导轨的损坏。
[0003]由此可见,如何在保证导轨运行精度的情况下,减少导轨过载的几率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导轨运行精度的情况下,减少导轨过载的几率。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导轨,包括:导轨本体;检测器基座,检测器基座内设有检测组件;安装板,安装板设置于检测器基座的两端,安装板用于安装导轨本体;滑块,滑块套设于导轨本体外侧,且能够在导轨本体上进行活动;其中,导轨本体安装至安装板时,滑块靠近检测器基座的一侧,与检测器基座靠近滑块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间隙的长度值。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达到的效果:第一间隙的设置能够避免滑块在运行过程中直接与检测器基座接触摩擦,从而避免滑块在高精度的运行中所造成损坏。同时,滑块在导轨本体上正常运行时,滑块在导轨本体上的每一个位置均有对应的位移传感器检测第一间隙的数值大小,也即检测组件能够实时检测到第一间隙的数值变化,当第一间隙的数值变化时,复合导轨发出警报,从而提醒操作人员,进而减小复合导轨因过载而损坏的几率。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复合导轨还包括:滚动件,滚动件设置于滑块与导轨本体之间;滚动滑道,滚动滑道设置于滑块,和/或滚动滑道设置于导轨本体;其中,滑块在导轨本体上活动时,滚动件在滚动滑道上进行滚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滚动件辅助滑块进行移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小滑块与导轨本体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小滑块的损耗以及损坏。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滚动件为滚珠链组的结构,滚动件在滑块的内壁环绕设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滚动件在滑块的内壁不间断环绕设置,从而使得滚珠链组结构的滚动件能够进一步地减小滑块与导轨本体之间的摩擦损耗。同时,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轨本体表面的滚动滑道首尾连通,且滚动滑道设置有多条,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一种六边形结构的导轨本体,因此在导轨本体的每一个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滚动滑道,保证滚珠链组在所有滚动滑道中循环运动,同样的,对应在滑块的隔板上设
置有花式滚道,滚珠链组同样在花式滚道中滚动,从而同步滚珠链组的磨损程度,减少滚珠的更换频率,从而保证了复合导轨的精度。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复合导轨还包括:清洁装置,清洁装置设置于滑块与导轨本体之间,清洁装置用于对滚动滑道进行清洁。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清洁装置具体为一种刮油片,滚珠链组滚动时,挡板的六边形侧面配合刮油片,及时刮取滚动滑道上多余的润滑油,从而对滑块起到密封清洁作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复合导轨还包括:磁力装置,磁力装置设置于滑块与检测器基座之间;其中,磁力装置用于辅助支撑滑块,以限制滑块与检测器基座之间的相对活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通过磁力装置产生的斥力支撑滑块,减少导轨本体以及滑块因负载过高而产生的变形,稳定第一间隙的数值,提高导轨本体以及滑块的负载能力。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磁力装置还包括:第一磁力件,第一磁力件设置于检测器基座,且第一磁力件由永磁块与电磁铁组件构成;第二磁力件,第二磁力件与滑块连接,且第二磁力件设置于滑块靠近检测器基座的一侧;隔磁板,隔磁板设置于第二磁力件与滑块之间;其中,第二磁力件与第一磁力件之间能够产生斥力,以限制第一间隙的长度值的变化。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第一磁力件由永磁块与电磁铁组件构成;第二磁力件,第二磁力件与滑块连接,且第二磁力件设置于滑块靠近检测器基座的一侧;隔磁板,隔磁板设置于第二磁力件与滑块之间,隔磁板用于阻隔磁力装置影响滑块;其中,第二磁力件相对第一磁力件具有斥力,斥力止挡滑块接触检测器基座。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复合导轨还包括:软带,软带设置与导轨本体与滑块之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软带优选为一种聚四氟乙烯软带,减小滑块侧面因出现扭转力时,对应导轨本体的侧面与滑块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提高复合导轨的精度。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一安装件与检测器基座连接;第二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安装件;其中,导轨本体安装至安装板时,导轨本体位于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之间。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通过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的连接固定导轨本体,使得更换导轨本体时的拆卸更换更为的方便。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复合导轨的过载检测方法,过载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复合导轨,包括:检测组件实时检测滑块至检测器基座之间的第一距离;判断第一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在第一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滑块正常运行;在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则继续判断第一距离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在第一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则停止滑块运行并发出警报;在第一距离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则启动电磁铁组件维持滑块正常运行并发出警报。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
第一间隙判断的即为负载对导轨本体的变形程度,在导轨本体变形较小时控制电磁铁组件通电产生强斥力抵消变形,在导轨本体变形过大时停机制动,起到保护效果,既提高导轨本体的负载能力,又保证复合导轨的安全运行时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包括第二距离与第三距离,过载检测方法还包括:检测组件实时监测第二距离与第三距离;判断第二距离是否等于第三距离;在第二距离等于第三距离时,控制滑块正常运行;在第二距离与第三距离不同时,控制滑块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其中,第二距离为滑块的底面的第一侧至检测器基座的顶面之间的距离,第三距离为滑块的底面的第二侧至检测器基座的顶面之间的距离,第一侧与第二侧为滑块以导轨本体轴向方向为分界线的相对两侧。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能够及时避免复合导轨中的导轨本体因滑块的扭转而损坏,保证复合导轨的运行寿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复合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复合导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复合导轨除去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本体;检测器基座,所述检测器基座内设有检测组件;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检测器基座的两端,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导轨本体;滑块,所述滑块套设于所述导轨本体外侧,且能够在所述导轨本体上进行活动;其中,所述导轨本体安装至所述安装板时,所述滑块靠近所述检测器基座的一侧,与所述检测器基座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间隙的长度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动件,所述滚动件设置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本体之间;滚动滑道,所述滚动滑道设置于所述滑块,和/或所述滚动滑道设置于所述导轨本体;其中,所述滑块在所述导轨本体上活动时,所述滚动件在所述滚动滑道上进行滚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为滚珠链组的结构,所述滚动件在所述滑块的内壁环绕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导轨还包括: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设置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本体之间,所述清洁装置用于对所述滚动滑道进行清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力装置,所述磁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检测器基座之间;其中,所述磁力装置用于辅助支撑所述滑块,以限制所述滑块与所述检测器基座之间的相对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装置还包括:第一磁力件,所述第一磁力件设置于所述检测器基座,且所述第一磁力件由永磁块与电磁铁组件构成;第二磁力件,所述第二磁力件与所述滑块连接,且所述第二磁力件设置于所述滑块靠近所述检测器基座的一侧;隔磁板,所述隔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磁力件与所述滑块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磁力件与所述第一磁力件之间能够产生斥力,以限制所述第一间隙的长度值的变化。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双峰孙震源徐洪伟沈航李萌陈昌敏林旭肖赵文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