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漏勺及封闭勺的煮面汤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42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17
本申请公开了煮面汤锅,包括锅体及锅盖,还包括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所述第一食料勺为漏勺,所述第二食料勺为封闭勺,所述第一食料勺及第二食料勺均设置在锅子内,所述锅盖上设置有图钉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平面状的支撑面,所述锅盖呈半圆球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锅盖由于设置了一个带平撑面的支撑部,这样锅盖可以放置在平面上,相当于是一个碗,实现了锅盖的多用途化;通过采取图钉状的支撑部,这样在取放锅盖的时候,避免手接触到锅盖,这样可以避免锅盖被烫伤;采用了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两种不同的勺子,第一食料勺用于放置面材,第二食料勺用于放置辅菜,实现了同步烹煮,节约烹煮时间,提高了烹饪便捷性。了烹饪便捷性。了烹饪便捷性。

Noodle soup pot based on leaky spoon and closed spo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漏勺及封闭勺的煮面汤锅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4月30日,申请号为2021102555921,专利技术名称为“煮面汤锅”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漏勺及封闭勺的煮面汤锅。

技术介绍

[0003]面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面食主要包括面材以及辅菜,目前在制作面食都是先在锅里将面材煮熟,而后再烹饪制作辅菜,将辅菜烹饪熟之后再将辅菜与面材混在一起,且在烹饪完成之后需要准备多个碗(或碟子)来分别放置面食以及辅菜,这样准备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煮面汤锅。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煮面汤锅,包括锅体及锅盖,还包括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所述第一食料勺为漏勺,所述第二食料勺为封闭勺,所述第一食料勺及第二食料勺均设置在锅子内,所述锅盖上设置有图钉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平面状的支撑面,所述锅盖呈半圆球状。
[0007]本种锅子具有如下效果:
[0008]1、锅盖由于设置了一个带平撑面的支撑部,这样锅盖可以放置在平面上,相当于是一个碗,实现了锅盖的多用途化;
[0009]2、通过采取图钉状的支撑部,这样在取放锅盖的时候,避免手接触到锅盖,这样可以避免锅盖被烫伤;
[0010]3、采用了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两种不同的勺子,第一食料勺用于放置面材,第二食料勺用于放置辅菜,实现了同步烹煮,节约烹煮时间,提高了烹饪便捷性。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食料勺与第二食料勺的结构及大小均一致。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食料勺及第二食料勺上均设置有卡口,所述第一食料勺及第二食料勺通过所述卡口跟所述锅子卡合配合。
[0013]在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设置卡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两个勺子在锅体发生晃动,确保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能够稳定地放置在锅子内。
[0014]可选的,所述锅子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跟所述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配合。
[0015]限位槽的作用是为了避免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发生滑移。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上均设置有手柄。
[0017]设置手柄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取放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
[0018]可选的,所述锅体上设置有锅耳。
[0019]在锅体上设置锅耳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取放锅体。
[0020]可选的,所述锅耳的厚度小于支撑部与锅盖之间的间隙。
[0021]锅耳的厚度小于支撑部与锅盖之间的间隙,这样便于将锅盖卡在锅耳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个锅盖可以卡在锅耳上,
[0022]可选的,所述锅盖上设置有平接面,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平接面上。
[0023]设置平接面,一则是为了便于设置支撑部,二则是为了在锅盖与支撑部之间形成一个平行的卡夹空间,这样可以保证锅盖可以稳定地固定设置在锅耳上。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均呈半圆柱状。
[0025]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呈半圆状可以保证两个料勺可以放置在锅体内,确保整个锅具保持稳定。
[0026]可选的,所述锅体呈圆筒状。
[0027]锅体呈圆筒状,可以保证整个锅子携带更加方便。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锅盖由于设置了一个带平撑面的支撑部,这样锅盖可以放置在平面上,相当于是一个碗,实现了锅盖的多用途化;通过采取图钉状的支撑部,这样在取放锅盖的时候,避免手接触到锅盖,这样可以避免锅盖被烫伤;采用了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两种不同的勺子,第一食料勺用于放置面材,第二食料勺用于放置辅菜,实现了同步烹煮,节约烹煮时间,提高了烹饪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煮面汤锅示意简图,
[0030]图2是煮面汤锅的俯视图,
[0031]图3是图2中A

A项的剖面示意简图,
[0032]图4是第一食料勺与第二食料勺的结构示意简图,
[0033]图5是第一食料勺在锅体内的位置示意简图。
[0034]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锅体,101、锅耳,102、限位槽,2、手柄,3、锅盖,301、平接面,4、支撑部,401、平撑面,5、卡口,6、第一食料勺,7、第二食料勺。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
[0036]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以及附图5所示,一种煮面汤锅,包括锅体1及锅盖3,还包括第一食料勺6以及第二食料勺7,第一食料勺6为漏勺,第二食料勺7为封闭勺,第一食料勺6及第二食料勺7均设置在锅子内,锅盖3上设置有图钉状的支撑部4,支撑部4上设置有平面状的支撑面,锅盖3呈半圆球状。
[0037]本种锅子具有如下效果:
[0038]1、锅盖3由于设置了一个带平撑面401的支撑部4,这样锅盖3可以放置在平面上,相当于是一个碗,实现了锅盖3的多用途化;
[0039]2、通过采取图钉状的支撑部4,这样在取放锅盖3的时候,避免手接触到锅盖3,这样可以避免锅盖3被烫伤;
[0040]3、采用了第一食料勺6以及第二食料勺7两种不同的勺子,第一食料勺6用于放置面材,第二食料勺7用于放置辅菜,实现了同步烹煮,节约烹煮时间,提高了烹饪便捷性。
[0041]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以及附图5所示,第一食料勺6与第二食料勺7的结构及大小均一致。
[0042]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以及附图5所示,第一食料勺6及第二食料勺7上均设置有卡口5,第一食料勺6及第二食料勺7通过卡口5跟锅子卡合配合。
[0043]在第一食料勺6以及第二食料勺7设置卡口5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两个勺子在锅体1发生晃动,确保第一食料勺6以及第二食料勺7能够稳定地放置在锅子内。
[0044]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以及附图5所示,锅子内设置有限位槽102,限位槽102用于跟第一食料勺6以及第二食料勺7配合。
[0045]限位槽102的作用是为了避免第一食料勺6以及第二食料勺7发生滑移。
[0046]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以及附图5所示,第一食料勺6以及第二食料勺7上均设置有手柄2。
[0047]设置手柄2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取放第一食料勺6以及第二食料勺7。
[0048]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以及附图5所示,锅体1上设置有锅耳101。
[0049]在锅体1上设置锅耳101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取放锅体1。
[0050]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以及附图5所示,锅耳101的厚度小于支撑部4与锅盖3之间的间隙。
[0051]锅耳101的厚度小于支撑部4与锅盖3之间的间隙,这样便于将锅盖3卡在锅耳101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个锅盖3可以卡在锅耳101上,
[0052]如附图1、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漏勺及封闭勺的煮面汤锅,包括锅体及锅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所述第一食料勺为漏勺,所述第二食料勺为封闭勺,所述第一食料勺及第二食料勺均设置在锅子内,所述锅盖上设置有图钉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平面状的支撑面,所述锅盖呈半圆球状;所述锅子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跟所述第一食料勺以及第二食料勺配合;所述第一食料勺与第二食料勺的结构及大小均一致;所述第一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悦味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