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515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矿山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包括采用环网架构组网的第一程控调度/交换系统和第二程控调度/交换系统,通过设置在不同工区的第一程控调度/交换系统和第二程控调度/交换系统可实现两工区地表办公楼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井下多标段关键岗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地表、井下之间的信息联通控制,提高了工作沟通协调效率,安全可靠,稳定性好,通话质量好,控制精度高,实用性强。相比于传统单线通信网络,面对突发情况时,该系统能保证地面、井下通信畅通,符合安全生产需要。符合安全生产需要。符合安全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山井下通信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矿山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矿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系统承担着地表与井下各单位生产组织、采掘计划的实施、采空进路充填、生产调度等工作沟通协调的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任务。地表、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系统覆盖面大,线路战线长,涉及对外和本单位用户多,是保障矿山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辅助主系统。
[0003]通信系统主要由地表和井下两部分组成,地表由矿区办公楼、综合楼机房的程控调度/交换系统及其附属设备设施组成,是有线电话通信系统的“大脑”和“心脏”。由机房程控交换机用户板输出通信信号,经地表电话交接箱,通过大对数矿用通讯电缆将信号传输到地表、井下各交接机站,再由交接机站通过矿用通讯电缆,向外敷设至各分散网点电话中转配线箱,最后将信号传送到终端分用户。
[0004]现有通信系统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信号传输线路长,受井下环境影响,信号强度衰减大;信号失真,噪音大;通话质量差,效果不好。
[0005]2、大对数通讯电缆从地表敷设到井下交接站,敷设成本高;对号接线繁琐复杂,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大对数通讯电缆截面面积较大,在井筒中易受到伤害,故障影响范围大。
[0006]3、井下“3字头”、
ꢀ“
6字头”程控交换机单独组网,通讯系统运行风险大。井下通讯系统主要由:“3字头”、
ꢀ“
6字头”程控交换机分别单独组网,通过交换机输入输出设备送往地表井下用户。
ꢀ“
3字头”主要送往地表办公楼和井下1150m、1000m中段用户;“6字头”主要送往地表18行综合楼和井下850m、700m中段用户;
ꢀ“
3字头”、
ꢀ“
6字头”的电话不能互相通话,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通信网络系统。如果“3字头”、
ꢀ“
6字头
””
交换机某一个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整个“3字头”或“6字头”用户的有线电话通信联络。系统整体的运行方式存在薄弱环节,可靠性没有保障。
[0007]4、主要单位、关键岗位的通信联络还存在不足。矿调度室是整个矿山生产指挥系统的中枢神经;矿山井下8个生产工区是完成全年出矿任务的主要生产单位;850m卸载站、810m破碎站是井下矿石破碎系统的关键岗位;井下5个配电站是井下供配电系统的关键岗位;850m、1150m水泵房是井下排水排泥系统污水的主要汇聚点;850m、1000m抢险硐室是井下发生事故,采取应急措施需要使用抢险设备的主要地点。上诉地方目前还是采用单一有线电话通信联络方式,不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
[0008]5、现有通信系统都没有设置光隔离设备,目前还是采用的大对数通讯电缆对接方式,容易出现强电进入配线架模块及程控交换机,而导致设备损坏影响正常通信联络。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矿山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通过采用程控交换机+电话光端机的形式,在单纤上实时、同步、无失真、高质量地远距离传输,实现地表、井下有线电话通信功能。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程控调度/交换系统和第二程控调度/交换系统,所述第一程控调度/交换系统和第二程控调度/交换系统之间采用环网架构组网;所述第一程控调度/交换系统由第一地表控制单元、井下1150m通信网络单元以及井下1000m通信网络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地表控制单元包括“3字头”程控交换机、1#电话光端机、1#配线架模块以及1#电话配线箱,所述井下1150m通信网络单元包括2#电话光端机、2#配线架模块以及1#井下分线盒,所述井下1000m通信网络单元包括3#电话光端机、3#配线架模块以及2#井下分线盒;所述“3字头”程控交换机通过1#配线架模块将有线电话信号分别输送至1#电话光端机和1#电话配线箱,1#电话光端机通过光纤电缆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2#电话光端机,2#电话光端机通过2#配线架模块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1#井下分线盒,2#电话光端机还通过光纤电缆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3#电话光端机;3#电话光端机通过3#配线架模块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2#井下分线盒;所述第二程控调度/交换系统由第二地表控制单元、井下850m通信网络单元以及井下700m通信网络单元组成,所述第二地表控制单元包括“6字头”程控交换机、4#配线架模块、4#电话光端机以及2#电话配线箱,所述井下850m通信网络单元包括5#电话光端机、5#配线架模块以及3#井下分线盒,所述井下700m通信网络单元包括6#电话光端机、6#配线架模块以及4#井下分线盒;所述“6字头”程控交换机将有线电话信号通过4#配线架模块分别输送至4#电话光端机和2#电话配线箱,4#电话光端机通过光纤电缆将有线电话信号送至5#电话光端机,5#电话光端机通过5#配线架模块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3#井下分线盒,5#电话光端机还通过光纤电缆将有线电话信号送至6#电话光端机,6#电话光端机通过6#配线架模块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4#井下分线盒。
[0011]所述“3字头”程控交换机通过光纤跳线连接有E1交换机,E1交换机连接有1#尾纤盒;所述“6字头”程控交换机通过光纤跳线连接有E2交换机,E2交换机上连接有2#尾纤盒;所述1#尾纤盒与2#尾纤盒通过光纤电缆连接,将E1交换机的TX端、RX端分别与E2交换机的RX端、TX端连接。
[0012]所述1#电话光端机与4#电话光端机通过光纤电缆连接,2#电话光端机与5#电话光端机通过光纤电缆连接。所述2#电话光端机还连接有7#配线架模块,所述5#电话光端机上还连接有8#配线架模块。
[0013]所述1#电话配线箱、2#电话配线箱、1#井下分线盒、2#井下分线盒、3#井下分线盒以及4#井下分线盒上均连接有多台用户电话机。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根据矿山井下环境,以及矿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系统需要,公开一种采用环网架构的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强,使用维护方便,工艺流程清晰简化,工艺设计科学合理的特点,使用时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实用性强,通话质量效果好;后期维护过程中由于整体布局科学合理,线路敷设清晰明了,因此故障点查找迅速准
确,极大缩短了检修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矿山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拓扑图;图2为图1中E1交换机和E2交换机组网示意图;图中,1
‑“
3字头”程控交换机;2
‑“
6字头”程控交换机;3

E1交换机;4

E2交换机;5

1#尾纤盒;6

2#尾纤盒;7

1#电话光端机;8

1#配线架模块;9

2#电话光端机;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深井下有线电话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程控调度/交换系统和第二程控调度/交换系统,所述第一程控调度/交换系统和第二程控调度/交换系统之间采用环网架构组网;所述第一程控调度/交换系统由第一地表控制单元、井下1150m通信网络单元以及井下1000m通信网络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地表控制单元包括“3字头”程控交换机(1)、1#电话光端机(7)、1#配线架模块(8)以及1#电话配线箱(19),所述井下1150m通信网络单元包括2#电话光端机(9)、2#配线架模块(10)以及1#井下分线盒(21),所述井下1000m通信网络单元包括3#电话光端机(11)、3#配线架模块(12)以及2#井下分线盒(22);所述“3字头”程控交换机(1)通过1#配线架模块(8)将有线电话信号分别输送至1#电话光端机(7)和1#电话配线箱(19),1#电话光端机(7)通过光纤电缆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2#电话光端机(9),2#电话光端机(9)通过2#配线架模块(10)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1#井下分线盒(21),2#电话光端机(9)还通过光纤电缆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3#电话光端机(11);3#电话光端机(11)通过3#配线架模块(12)将有线电话信号输送至2#井下分线盒(22);所述第二程控调度/交换系统由第二地表控制单元、井下850m通信网络单元以及井下700m通信网络单元组成,所述第二地表控制单元包括“6字头”程控交换机(2)、4#配线架模块(14)、4#电话光端机(13)以及2#电话配线箱(20),所述井下850m通信网络单元包括5#电话光端机(15)、5#配线架模块(16)以及3#井下分线盒(23),所述井下700m通信网络单元包括6#电话光端机(17)、6#配线架模块(18)以及4#井下分线盒(2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铁峰黄伯辰雷镓玮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