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发电车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87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发电车篷,包括:将车载发电车篷支撑于车顶的底座,底座内设置用于光伏发电的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电源线连接汽车的汽车充电口;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可展开的光伏板,光伏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折叠连接的第一折叠板。该车载发电车篷通过设置在车顶的可给新能源车进行充电的车载发电车篷,及时吸收太阳光并转化为电能给新能源车进行充电,可有效降低新能源车的充电成本,降低新能源车对于充电桩的依赖程度,通过展开的光伏板还可有效阻挡紫外线对于车顶的照射,持续保障新能源车的续航动力,带来低碳环保的效应。带来低碳环保的效应。带来低碳环保的效应。

Vehicle mounted power generation h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发电车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发电车篷。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比如电能等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000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而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较慢,加上充电桩数量有限,造成了充电不便,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快速普及的最大障碍。另外,我国的电力能源多数还是来源于煤炭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依赖于传统电力的电动汽车的减碳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发电车篷,以解决新能源车充电桩数量有限,造成了充电不便,依赖于传统电力的电动汽车的减碳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0005]一种车载发电车篷,包括:将车载发电车篷支撑于车顶的底座,底座内设置用于光伏发电的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电源线连接汽车的汽车充电口;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可展开的光伏板,光伏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折叠连接的第一折叠板。
[0006]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板本身经折叠后形成多重折叠板搭设在光伏板上,多重折叠板的面积不大于底板的面积。
[0007]进一步地,底板呈矩形,包括长边和短边,第一折叠板分别与底板的两个长边相接。
[0008]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板本身包括折叠连接的面积相等的至少两个第二折叠板。
[0009]进一步地,底板通过空气导流型支柱托举到底座之上。
[0010]进一步地,空气导流型支柱伸缩式设置在底座上。
[0011]进一步地,空气导流型支柱为可旋转支柱,用于调整底板的方向。
[0012]进一步地,底板的底面设置至少一根可伸缩杆,用于支撑展开的第一折叠板。
[0013]进一步地,可伸缩杆伸长的最大长度不大于第一折叠板全部展开后的长度。
[0014]进一步地,底座通过四脚磁铁吸附在车顶上。
[0015]上述车载发电车篷,通过设置在车顶的可给新能源车进行充电的车载发电车篷,及时吸收太阳光并转化为电能给新能源车进行充电,可有效降低新能源车的充电成本,降低新能源车对于充电桩的依赖程度,通过展开的光伏板还可有效阻挡紫外线对于车顶的照射,持续保障新能源车的续航动力,带来低碳环保的效应。
[0016]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载发电车篷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车载发电车篷从展开到折叠后的过程示意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车载发电车篷的圆柱形支架的连接示意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车载发电车篷的圆柱形支架和支撑杆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底座;20、底板;30、第一折叠板。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一种车载发电车篷,如图1所示,包括:将车载发电车篷支撑于车顶的底座10,底座10内设置用于光伏发电的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电源线连接汽车的汽车充电口。以及设置在底座10上的可展开的光伏板,光伏板包括底板20和与底板20折叠连接的第一折叠板30。
[0022]具体地,光伏发电是通过光伏板上的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技术。光伏发电装置主要有太阳电池片、控制器与逆变器三个部分组成,光伏组件由电子元器件组合而成。太阳能电池片串联而成,在光伏辅件如铝边框、玻璃、胶膜等的保护下可以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加上可以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成可以调节的交流电的光伏逆变器、功率控制等部件,即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0023]控制器全称为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控制多路太阳能电池方阵对蓄电池充电以及蓄电池给太阳能逆变器负载供电的自动控制设备。它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条件加 以规定和控制,并按照负载的电源需求控制太阳电池组件和蓄电池对负载的电能输出,是整个光伏供电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
[0024]新能源车的充电口连接车辆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蓄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
[0025]第一折叠板30折叠到底板20上,当展开时刻扩大光伏板接收阳光的面积,通过折叠实现面积大小的改变,并且能够实现遮阳与发电两种用途。即使在折叠状态时,有效的光伏面板变小,但依然可以获得阳光的照射而发电。进一步地,底座10通过四脚磁铁吸附在车顶上,用于支撑底板20和第一折叠板30。
[0026]上述车载发电车篷,通过设置在车顶的可给新能源车进行充电的车载发电车篷,
及时吸收太阳光并转化为电能给新能源车进行充电,可有效降低新能源车的充电成本,降低新能源车对于充电桩的依赖程度,通过展开的光伏板还可有效阻挡紫外线对于车顶的照射,持续保障新能源车的续航动力,带来低碳环保的效应。本实施例通过巧妙的折叠与展开底板20和第一折叠板30,最大程度地解决了行驶风阻与有效面积的矛盾,在车辆行驶时,车篷被折叠起来,有效地降低了车辆风阻。
[0027]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板30本身经折叠后形成多重折叠板搭设在光伏板上,多重折叠板的面积不大于底板20的面积。
[0028]具体地,为了保持底板20的稳定性,多重折叠板的面积不大于底板20的面积。
[0029]进一步地,底板20呈矩形,包括长边和短边,第一折叠板30分别与底板20的两个长边相接。第一折叠板30本身包括折叠连接的面积相等的至少两个第二折叠板。
[0030]具体地,如图2所示举例进行说明,左侧图形为光伏板车篷的整体形状也即折叠前的全部展开图,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通过柔性材料连接,1、2、4和5大小相同,3为其他部分的两倍。中间图形为折叠过程示意图,2、4部分向上掀起,并与3部分重合,最终形成折叠后的形状。右侧图形为折叠后形成的整体图,1、5成为有效板面。当车篷处于折叠状态时,不被折叠的a方向较长,被折叠的b方向较短,通过支架放置于车顶,较长的a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车辆行驶时风阻较小。
[0031]进一步地,底板20通过空气导流型支柱托举到底座10之上。空气导流型支柱伸缩式设置在底座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发电车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车载发电车篷支撑于车顶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用于光伏发电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线连接汽车的汽车充电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可展开的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折叠连接的第一折叠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电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本身经折叠后形成多重折叠板搭设在所述光伏板上,所述多重折叠板的面积不大于所述底板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电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矩形,包括长边和短边,所述第一折叠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个长边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发电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本身包括折叠连接的面积相等的至少两个第二折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宪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克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