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4752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05
本申请涉及气力输送技术的领域,公开了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其包括两个给料泵、两根出料管和输料管,两个所述给料泵均与储料仓连通,其中一根所述出料管与其中一个所述给料泵连通,另一根所述出料管与另一个所述给料泵连通,两根所述出料管均与所述输料管连通。本申请具有对终端料仓进行连续供料,提高给料系统输送效率的效果。输送效率的效果。输送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气力输送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气力输送主要通过给料泵和旋转给料器作为供料装置,通过控制料和气的混合比实现高浓度输送的输送机构,工作时将储料仓内的物料添加到仓泵内,通过预加在仓泵内的压力,将物料输送到管道中,从而实现物料的气力输送。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356848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力输送装置,包括中间储灰仓、仓泵、终端料仓、料位计、称重装置和控制系统;仓泵进料端通过进料阀与中间储灰仓连通,而出料端通过出料阀与终端料仓连通;仓泵进气端分别通过输送气阀和流化气阀与压缩空气气源连通,而排气端通过排气阀与中间储灰仓连通;仓泵上还安装有用于测量仓泵重量的称重装置及用于读取仓泵内物料体积的料位计;进料阀、出料阀、输送气阀、流化气阀、排气阀、料位计及称重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仓泵在装料时无法对物料进行输送,仓泵在对物料进行输送时无法进行装料,存在无法对终端料仓进行连续供料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缓解仓泵无法对终端料仓进行连续供料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包括两个给料泵、两根出料管和输料管,两个所述给料泵均与储料仓连通,其中一根所述出料管与其中一个所述给料泵连通,另一根所述出料管与另一个所述给料泵连通,两根所述出料管均与所述输料管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料仓上设置有两个给料泵,两个给料泵的出料管均与输料管连通,在其中一个给料泵对终端料仓进行供料时,对另一个给料泵进行进料加压,通过两个给料泵交替对终端料仓进行供料,使给料系统能够对终端料仓进行连续供料,提高给料系统的供料效率。
[0009]优选的,两根所述出料管与所述输料管之间设置有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连通箱、防堵板和驱动组件,两根所述出料管均与所述连通箱连通,所述防堵板与所述连通箱连接,所述防堵板位于所述连通箱的内部,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连通箱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防堵板连接,当其中一个所述出料管出料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防堵板将另一个所述出料管的出料口封闭,所述输料管与所述连通箱连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根出料管与输料管之间设置连通箱,连通箱上设置有封堵板和驱动组件,在其中一根出料管出料时,利用驱动组件驱动防堵板将另一根出料管的出料口进行封堵,降低正在出料的出料管中的物料进入到另一根出料管中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堵塞另一根出料管的可能性。
[0011]优选的,两根所述出料管连接在所述连通箱的同一个侧壁上,所述防堵板铰接在所述连通箱连接所述出料管的侧壁上,两根所述出料管的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防堵板铰接轴线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防堵板转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堵板铰接在连通箱的侧壁上,利用驱动组件驱动防堵板转动,使防堵板交替对两根出料管的出料口进行封堵,提高防堵板使用的便捷性。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推缸、齿轮、齿条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设在所述连通箱上,所述转动杆与所述连通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靠近地面的一端与所述防堵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防堵板的铰接轴线共线,所述齿轮与所述转动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位于所述连通箱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电推缸固定连接在所述连通箱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齿条与所述电推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推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平行,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条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齿轮的转动轴线垂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杆与防堵板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齿轮,电推缸固定连接在连通箱上,电推缸的活塞缸伸缩带动齿条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防堵板转动,从而实现防堵板对两根出料管的出料口交替封堵,通过将驱动组件设置在连通箱的外侧,降低驱动组件影响连通箱内物料运输的可能性。
[0015]优选的,所述连通箱包括进料部和出料部,所述进料部的平行于地面的截面为矩形,两根所述出料管均与所述连通箱的进料部连通,所述防堵板铰接在所述连通箱的进料部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连通箱的进料部连接,所述连通箱的出料部位于所述连通箱进料部靠近地面的一侧,所述连通箱的出料部为中空的梯台结构,所述连通箱的出料部较大的底面与所述连通箱的进料部连通,所述输料管与所述连通箱的出料部较小的底面连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料管的出料部设置为中空的梯台机构,使连通箱的下端为斜面,降低物料在连通箱内堆积的可能性,降低因连通箱内物料堆积而影响防堵板封堵效果的可能性。
[0017]优选的,所述输料管沿远离所述连通箱的方向管径逐级增加。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输料管的管径设置为逐级增加,通过增大管径逐级降低物料在管道内的流速,从而降低对管道和终端料仓的磨损,增加管道的使用寿命。
[0019]优选的,所述输料管包括多根管径不同的连接管,多根所述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沿远离所述连通箱的方向管径依次变大,相邻两根所述连接管之间可拆卸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输料管设置为多根管径不同的连接管,通过将多根不同管径的连接管进行连接,使输送管的长度可以进行调节,提高输料管的适用性。
[0021]优选的,所述连通箱远离地面的一端开设有检修口,所述连通箱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检修口的检修盖,所述检修盖通过螺栓与所述连通箱可拆卸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通箱远离地面的一端开设有检修口,检修盖可拆卸连接在连通箱上,在连通箱内的防堵机构损坏时,打开检修盖,通过检修口对连通箱内的防堵机构进行检修,提高防堵机构检修的便捷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在储料仓上设置有两个给料泵,两个给料泵的出料管均与输料管连通,在
其中一个给料泵对终端料仓进行供料时,对另一个给料泵进行进料加压,通过两个给料泵交替对终端料仓进行供料,使给料系统能够对终端料仓进行连续供料,提高给料系统的供料效率;
[0025]2.通过在两根出料管与输料管之间设置连通箱,连通箱上设置有封堵板和驱动组件,在其中一根出料管出料时,利用驱动组件驱动防堵板将另一根出料管的出料管进行封堵,降低正在出料的出料管中的物料进入到另一根出料管中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堵塞另一根出料管的可能性;
[0026]3.通过在连通箱远离地面的一端开设有检修口,检修盖可拆卸连接在连通箱上,在连通箱内的防堵机构损坏时,打开检修盖,通过检修口对连通箱内的防堵机构进行检修,提高防堵机构检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给料泵(100)、两根出料管(200)和输料管(300),两个所述给料泵(100)均与储料仓(500)连通,其中一根所述出料管(200)与其中一个所述给料泵(100)连通,另一根所述出料管(200)与另一个所述给料泵(100)连通,两根所述出料管(200)均与所述输料管(30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出料管(200)与所述输料管(300)之间设置有防堵机构(400),所述防堵机构(400)包括连通箱(410)、防堵板(420)和驱动组件(430),两根所述出料管(200)均与所述连通箱(410)连通,所述防堵板(420)与所述连通箱(410)连接,所述防堵板(420)位于所述连通箱(410)的内部,所述驱动组件(430)连接在所述连通箱(410)上,所述驱动组件(430)与所述防堵板(420)连接,当其中一个所述出料管(200)出料时,所述驱动组件(430)驱动所述防堵板(420)将另一个所述出料管(200)的出料口封闭,所述输料管(300)与所述连通箱(4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出料管(200)连接在所述连通箱(410)的同一个侧壁上,所述防堵板(420)铰接在所述连通箱(410)连接所述出料管(200)的侧壁上,两根所述出料管(200)的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防堵板(420)铰接轴线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430)驱动所述防堵板(420)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并罐旋转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30)包括电推缸(431)、齿轮(432)、齿条(433)和转动杆(434),所述转动杆(434)穿设在所述连通箱(410)上,所述转动杆(434)与所述连通箱(41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34)靠近地面的一端与所述防堵板(42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434)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防堵板(420)的铰接轴线共线,所述齿轮(432)与所述转动杆(434)同轴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德克气力输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