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54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涉及到防脱落换能器技术领域,包括安装部和传导部,还包括加强件,传导部的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深度随着传导部的壁厚变化而变化。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衔接件一侧的压缩弹簧进行抵接于格挡板的一侧,由于压缩弹簧自身的弹力,通过压缩进行回弹复位,进而带动衔接件进行往复滑动,其中,加强件的高度大于第二压电片的直径高度贴合于第二压电片的一侧形成空腔状结构,由于上述衔接件不断的往复滑动,振动传导呈“波浪”状结构在加强件和第二压电片之间进行传导至传导部的一侧,增加了在低频环境下,使用较小功率进行最大化的导振传输,极大地节约了能源的消耗。极大地节约了能源的消耗。极大地节约了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


[0001]本技术涉及防脱落型换能器
,特别涉及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

技术介绍

[0002]换能器需要与钢板进行对接时,由换能器上下一端连接处和钢板的表面需要进行固定,防止松动,现有的方式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或者直接焊接于钢板的表面,由于缝隙之间密封不够牢固,从而换能器容易发生松动,从而使得换能器发生脱落,进而降低了换能器的效率,还有一部分换能器通过螺栓和固定胶配合进行固定,在螺栓固定时,需要朝一个方向旋转,此时固定胶会被旋出,即使有退回几圈,固定胶也无法恢复,导致固定胶层的均匀度不够、接面不平整,甚至内存空气泡导致安装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0003]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换能器产生沿轴向方向的纵向长度振动,是一种一维振动模式,振动区域的大小意味着超声切割区域大小,显然该区域越大,超声应用的效果越好,目前,换能器均采用上述的振动方式,为了达到相应的效果,需要对换能器施加更大的电功率,从而增大了换能器的前端的位移,导致换能器发热量增大,使得换能器的寿命更短。
[0004]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包括安装部和传导部,还包括加强件,所述传导部的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随着传导部的壁厚变化而变化;
[0007]所述加强件呈环形状结构,所述加强件的表面开设有分散腔,所述加强件的表面安装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表面为穿心中空状结构,所述导向件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侧连接安装有衔接件,所述衔接件的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滑动件,所述导向件的一侧呈对称状开设有凸起件,所述凸起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的一侧相抵接。
[0008]优选地,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压合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压电片,所述第一压电片的一侧贴合有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一侧设有第二压电片,所述加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压电片的一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件、衔接件、第二滑动件呈双向结构沿加强件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压电片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适配的滑道,所述导向件一侧中心位置的两侧对称固定有格挡板,两组所述衔接件的一侧分别活动安装有压缩弹簧,且和所述格挡板的一侧相抵接。
[0010]优选地,所述加强件的一侧和所述传导部的一侧相抵接,且加强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压电片的直径高度,所述安装部的顶部安装有锁紧母,所述锁紧母的一侧安装有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的一侧贯穿所述安装部、第一电极片、第一压电片、第二电极片、第二
压电片和加强件转动安装于所述传导部一侧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一压电片、第二电极片、第二压电片和加强件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杆表面相适配的反向螺纹。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动件沿衔接件的中心线呈对称状结构,所述第二滑动件为滑动轮状结构,所述分散腔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呈两两对称状结构,所述导向件通过螺丝、卡块、一体成型装配结构安装于所述加强件的表面,所述第一滑动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件表面的穿心中空状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为磷铜材质构成,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为正极、负极结构,所述第一压电片和第二电极片为压电晶片结构,所述传导部呈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一侧为延伸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延伸状结构的一侧为隔断状结构。
[0013]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衔接件一侧的压缩弹簧进行抵接于格挡板的一侧,由于压缩弹簧自身的弹力,通过压缩进行回弹复位,进而带动衔接件进行往复滑动,其中,加强件的高度大于第二压电片的直径高度贴合于第二压电片的一侧形成空腔状结构,由于上述衔接件不断的往复滑动,所产生的振动传导呈“波浪”状结构在加强件和第二压电片之间进行传导至传导部的一侧,增加了在低频环境下,使用较小功率进行最大化的导振传输,极大地节约了能源的消耗,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0015]2、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环形凹槽,利用在传导部和工件的表面滴入胶状粘性物,在传导部和工件的连接处粘性物不断进行堆积流动于环形凹槽的内部,环形凹槽处于一定深度状态下,所堆积的胶状物要大于传导部和工件连接处的数量,通过环形凹槽内部的胶状物将传导部和工件进行牢牢固定,防止脱落,该换能器机械Q值高,电声转换效率高达95%以上,振幅强、使用温度范围广、谐振阻抗低,可连续工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整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加强件侧面及其联动导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安装部;2、传导部;3、环形凹槽;4、锁紧母;5、第一电极片;6、第一压电片;7、第二电极片;8、第二压电片;9、加强件;10、锁紧螺杆;11、分散腔;12、导向件;13、第一滑动件;14、衔接件;15、第二滑动件;16、凸起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参考图1

4所示的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包括安装部1和传导部2,还包括加强件9,传导部2的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3,环形凹槽3的深度随着传导部2的壁厚变化而变化,使环形凹槽3的深度和传导部2的壁厚相持平,其中传导部2贴合于工件的平整面,传导部2为辐射头结构,在传导部2和工件的表面滴入胶状粘性物,在传导部2和工件的连接处粘性物不断进行堆积流动于环形凹槽3的内部,环形凹槽3处于一定深度状态下,所堆积的胶状物要大于传导部2和工件连接处的数量,通过环形凹槽3内部的胶状物将传导部2和工件进行牢牢固定,防止脱落。
[0024]在该实施例中,加强件9呈环形状结构,加强件9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该方案的结构,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对形状进行适当调整,加强件9的表面开设有分散腔11,分散腔11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呈两两对称状结构,产生的振动力通过分散腔11进行分散,保证振动在传输过程中的均匀性。
[0025]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包括安装部(1)和传导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9),所述传导部(2)的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3),所述环形凹槽(3)的深度随着传导部(2)的壁厚变化而变化;所述加强件(9)呈环形状结构,所述加强件(9)的表面开设有分散腔(11),所述加强件(9)的表面安装有导向件(12),所述导向件(12)的表面为穿心中空状结构,所述导向件(12)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件(13),所述第一滑动件(13)的一侧连接安装有衔接件(14),所述衔接件(14)的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滑动件(15),所述导向件(12)的一侧呈对称状开设有凸起件(16),所述凸起件(16)和所述第二滑动件(15)的一侧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的一侧压合有第一电极片(5),所述第一电极片(5)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压电片(6),所述第一压电片(6)的一侧贴合有第二电极片(7),所述第二电极片(7)的一侧设有第二压电片(8),所述加强件(9)固定于所述第二压电片(8)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型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13)、衔接件(14)、第二滑动件(15)呈双向结构沿加强件(9)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压电片(8)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件(13)相适配的滑道,所述导向件(12)一侧中心位置的两侧对称固定有格挡板,两组所述衔接件(14)的一侧分别活动安装有压缩弹簧,且和所述格挡板的一侧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立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程成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