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施工用智能顶升模架的支承动力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顶升模架的支承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高层建筑施工主要靠爬架进行单纯外防护,为提升防护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行业内诞生了一种智能顶升模架,集成防护、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等多种功能,如中国专利CN111219055A公开的轻型可周转高效施工造楼设备。但由于智能顶升模架重量较大,其支承动力系统重量大且顶升较为麻烦。
[0003]传统外爬架支承动力系统,承载力小,且布置数量多,结构打孔数量多,尤其表现在单层建筑面积大时,成本显著增加,且增加非必要施工工序工程量。智能顶升模架传统支承动力系统尺寸大、重量大、顶升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顶升模架的支承动力系统,减轻智能顶升模架整体重量,优化顶升流程,更具有经济性。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顶升模架的支承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顶升模架的支承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智能顶升模架附着于建筑结构及结构施工后的向上顶升,其特征在于,包括附墙支座、轨道立柱、圆钢、圆钢连接件、楔形夹头、夹头连接件和内置液压油缸;所述轨道立柱内侧间隔设置有挡块,相邻两个挡块之间为一个行程卡槽;所述轨道立柱上方支承模架,所述附墙支座固定在墙梁结构上,附墙支座上设有可向上翻转的勾爪,所述勾爪尾部与复位装置连接,所述勾爪弹出时卡入行程卡槽内;所述圆钢连接件横向设置在轨道立柱下端凹槽内,圆钢连接件两侧各设置一根圆钢,圆钢上端穿过楔形夹头,楔形夹头通过夹头连接件与附墙支座连接,油缸下端与圆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步月,李劲,刘恒,刘汉文,王艺涵,刘凯,谭淑琳,谭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