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4427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心血管介入治疗器械领域。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包括筒状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内壁的表面设置有支架内表面涂层,支架内表面涂层中含有白蛋白和氧化剂,白蛋白和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9~9:1;支架本体的外壁的表面设置有支架外表面涂层,按重量份数计,支架外表面涂层包括50~99份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1~50份的活性酚酸药物。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中,支架内表面涂层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快速生长及修复的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抗血栓形成,支架外表面涂层能减少急性和慢性炎症,具有抗凝、抗血小板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心血管介入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冠心病是人类疾病的一种高发病,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是向血管中植入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
[0003]但随着DES的植入,临床使用的抗增生药物没有选择性,在抑制平滑肌增殖的同时抑制了内皮细胞的再生,导致内皮愈合延迟;新生动脉粥样硬化,DES植入后也存在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内皮延迟、炎症反应,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DES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赋予DES抗血栓、促进内皮生长、抗炎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能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术后临床获益和生存率非常重要。
[0004]另外,值得注意的是,DES植入到病变血管后,其内壁主要作用对象是血液及从血管迁移来的细胞等,而其外壁则是直接作用于病灶血管组织,DES的内、外壁所作用的对象以及所处的生理微环境是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的。由此可见,DES在植入后执行功能时,其内、外壁功能需求显然是不尽相同的,而反映到内、外壁表面功能修饰也该根据其所处微环境进行针对性的差异化设计。然而,目前绝大多数DES在功能设计上尚未考虑到这一点,其结果是导致目前已有的DES在应用时其功能发挥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双面血管支架可实现抗炎、稳定斑块、抗凝的效果;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面血管支架的内、外壁的结构不同,内壁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快速生长及修复的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抗血栓形成,外壁能减少急性和慢性炎症,抗凝、抗血小板,对减少临床支架置入后晚期血栓的发生率以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重大意义。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其包括筒状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内壁的表面设置有支架内表面涂层,支架内表面涂层中含有白蛋白和氧化剂,白蛋白和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9~9:1;支架本体的外壁的表面设置有支架外表面涂层,按重量份数计,支架外表面涂层包括50~99份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1~50份的活性酚酸药物。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架内表面涂层中的白蛋白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快速生长及修复,而且白蛋白还缺乏细胞粘附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抑制细胞粘附的功能。支架内表面涂层中的氧化剂可以使白蛋白的二硫键解离,使得白蛋白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疏水基团暴露的白蛋白之间不仅疏水作用力增强,还能通过离子键、范德华力之类的作用力形成白蛋白网络,使得支架内表面涂层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平滑肌表型转变并具备抗凝、抗血栓形成的效果。
[0008]在支架本体的外壁的表面设置支架外表面涂层,能与支架内表面涂层配合使用,很好地对病灶血管上的组织进行修复。支架外表面涂层中的活性酚酸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作为活性酚酸药物的载体,控制药物稳定释放,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活性酚酸药物配合使用,既能减少急性和慢性炎症,治疗心血管疾病,又能防止药物释放过快造成的毒副作用,从而减少临床支架置入后晚期血栓的发生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0009]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面血管支架在移入到血管中后,支架内表面涂层采用氧自由基介导的白蛋白涂层,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快速生长及修复的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抗血栓形成;支架外表面涂层能减少急性和慢性炎症,具有抗凝、抗血小板的效果。两者协同作用,针对不同的微环境进行差异化设计,对减少临床支架置入后晚期血栓的发生率以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重大意义。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白蛋白包括脊椎动物血清白蛋白、大蹼铃蟾皮肤白蛋白、乳清白蛋白、重组人白蛋白、鸡卵白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脊椎动物血清白蛋白包括牛血清白蛋白、胎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猪血清白蛋白、羚羊血清白蛋白、骡鹿血清白蛋白、麋鹿血清白蛋白、豚鼠血清白蛋白、小鼠血清白蛋白、绵羊血清白蛋白、兔血清白蛋白、犬血清白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牛血清白蛋白(BSA)是一种生物惰性蛋白,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也缺乏细胞粘附的氨基酸序列,与氧化剂连用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快速生长及修复的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抗血栓形成,其它白蛋白也具有类似的效果。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氧化剂包括过硫酸盐、高碘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Na2O2、K2O2、MgO2、CaO2、BaO2、H2O2、Fe
3+
、Cu
2+
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内表面涂层的厚度为0.0001~1000nm。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外表面涂层的厚度为0.1~100μm。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分子量为5万~100万道尔顿,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括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醇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乙交酯

丙交酯共聚物、乙交酯

己内酯共聚物、丙交酯

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

聚乙二醇共聚物、聚羟基丁酸脂、聚羟基戊酸脂、聚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聚酸酐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活性酚酸药物包括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单宁酸、阿魏酸、咖啡酸、迷迭香酸、黄酮、异黄酮、黄烷酮、黄酮醇、黄烷醇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迷迭香酸等之类的天然的水溶性酚酸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与内壁的支架内表面涂层配合使用,能提升双面血管支架的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筒状的支架本体浸泡于含有白蛋白和氧化剂的溶液中,以在支架本体的内壁形成支架内表面涂层;再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活性酚酸药物的混合溶液喷涂于支架本体的外壁,干燥后形成支架外表面涂层。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支架本体浸泡在特定浓度的白蛋白和氧化剂的溶液中,能
在支架本体的内壁的表面形成支架内表面涂层;形成的支架内表面涂层能促进内皮细胞快速生长及修复的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抗血栓形成。
[0020]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活性酚酸药物的混合溶液喷涂于支架本体的外壁并干燥,能在支架本体的外壁的表面形成支架外表面涂层,形成的支架外表面涂层能减少急性和慢性炎症,具有抗凝、抗血小板的效果。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形成支架内表面涂层时,白蛋白的浓度为0.1~100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筒状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壁的表面设置有支架内表面涂层,所述支架内表面涂层中含有白蛋白和氧化剂,所述白蛋白和所述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9~9:1;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壁的表面设置有支架外表面涂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支架外表面涂层包括50~99份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1~50份的活性酚酸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蛋白包括脊椎动物血清白蛋白、大蹼铃蟾皮肤白蛋白、乳清白蛋白、重组人白蛋白、鸡卵白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所述脊椎动物血清白蛋白包括牛血清白蛋白、胎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猪血清白蛋白、羚羊血清白蛋白、骡鹿血清白蛋白、麋鹿血清白蛋白、豚鼠血清白蛋白、小鼠血清白蛋白、绵羊血清白蛋白、兔血清白蛋白、犬血清白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包括过硫酸盐、高碘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Na2O2、K2O2、MgO2、CaO2、BaO2、H2O2、Fe
3+
、Cu
2+
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表面涂层的厚度为0.0001~10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外表面涂层的厚度为0.1~10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白蛋白的双面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分子量为5万~100万道尔顿,所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括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乳酸、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禄牟小辉杨梦毅谢鑫黄楠杜泽煜张文泰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