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442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预混,然后加入引发温度依次升高的第一引发剂、第二引发剂和第三引发剂搅拌均匀,并在引发温度各引发剂依次反应,真空脱泡后制得预混树脂;步骤S2,将所述预混树脂涂布在耐候承载膜上,与纤维编织布复合,所述纤维编织布的另外一面复合离型膜,所述预混树脂充分浸润所述纤维编织布后制得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通过在浸润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中引入不同引发温度的引发剂,使MMA逐步均匀交联,提高了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的抗冲击性能。质组件的抗冲击性能。质组件的抗冲击性能。

Composite material for light module of solar cel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能源短缺,气候排放等严峻问题的凸显,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以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的光伏组件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通常通过钢化玻璃和电池片层压后,以铝框装框,并将边缘部以硅胶密封而成。然而,上述光伏组件由于钢化玻璃和铝框等的缘故,重量一般较大,对于无法承重的屋面,该光伏组件无法使用。
[0003]有开发轻质组件,用透明背板替代玻璃,重量大幅减轻,但是前板的透光率比玻璃降低很多,发电效率减少,同时耐冲击性能大幅下降,受到冰雹的冲击后电池片发生隐裂,从而导致组件受损,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当前太阳能电池组件前板的耐冲击性能不足的缺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预混,然后加入引发温度依次升高的第一引发剂、第二引发剂和第三引发剂搅拌均匀,并在引发温度各引发剂依次反应,真空脱泡后制得预混树脂;步骤S2,将所述预混树脂涂布在耐候承载膜上,与纤维编织布复合,所述纤维编织布的另外一面复合离型膜,所述预混树脂充分浸润所述纤维编织布后制得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
[0006]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包括:耐候承载膜;纤维编织布;所述纤维编织布充分浸润步骤S1所制备的预混树脂后交联固化。
[000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包括:增强高透前板、封装胶膜、电池片、封装胶膜、增强背板;其增强高透前板和/或增强背板采用如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通过在浸润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中引入不同引发温度的引发剂,使MMA逐步均匀交联,同时在温度升高过程中新加入反应的引发剂都能够在其引发温度区间的低温环境下尽可能多的发生交联以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形成气泡,得到交联度更高,韧性更强的材料,提高了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的抗冲击性能。
[0009]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
[001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的实施例4抗冲击性能效果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的对比例1抗冲击性能效果图;
[001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的对比例2抗冲击性能效果图。
[0017]图中:
[0018]耐候承载膜1、纤维编织布2;
[0019]增强高透前板100、封装胶膜200、电池片300、增强背板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前板的耐候性以及抗冲击性能,常采用在前板的外层膜为氟膜,其中ETFE(乙烯四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PVF(聚氟乙烯)或者耐候PET膜以及氟涂层。同时通过纤维编织布浸润树脂后提高整体前板刚性,浸润的树脂一般包括聚酯不饱和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但是聚酯树脂耐水解性能差,环氧树脂容易黄变,丙烯酸树脂韧性不足。
[002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预混,然后加入引发温度依次升高的第一引发剂、第二引发剂和第三引发剂搅拌均匀,并在引发温度各引发剂依次反应,真空脱泡后制得预混树脂;步骤S2,将所述预混树脂涂布在耐候承载膜上,与纤维编织布复合,所述纤维编织布的另外一面复合离型膜,所述预混树脂充分浸润所述纤维编织布后制得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
[0023]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置于搅拌桶中,加入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高速分散15min,再加入引发剂慢速搅拌5min,真空脱泡后制得预混树脂,为防止单体挥发,搅拌时搅拌桶可以使用夹套冷却或密闭。
[0024]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引发剂、第二引发剂和第三引发剂分别对应的引发温度分别是55℃~65℃、60℃~80℃和70℃~100℃。
[0025]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采用复合引发剂加入到浸润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中,三种引发剂具有不同的引发温度,能够使得MMA逐步均匀交联,并且选择引发温度在55℃~65℃、60
℃~80℃和70℃~100℃,上述引发温度区间的引发剂,能够使MMA在上述三个引发温度区间的低温环境下尽可能多的发生交联,而在后续温度重叠段由下一阶段的引发剂抢夺游离自由基,以避免在当前温度区间的后半段高温环境下形成气泡,从而得到了交联度更高,韧性更强的材料,大大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前板的抗冲击性能。
[0026]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引发温度在55℃~60℃的引发剂可以但不限于选择含有偶氮二异庚腈ABVN的引发剂;引发温度在60℃~80℃的引发剂可以但不限于选择含有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引发剂;引发温度在80℃~100℃的引发剂可以但不限于选择含有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剂。
[0027]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步骤S2中将所述耐候承载膜进行电晕处理后再涂布预混树脂,耐候承载膜进行电晕处理后膜材表面的化学键断裂而降解,增加了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能够提高耐候承载膜表面的附着性,提升预混树脂与耐候承载膜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预混树脂充分浸润复合离型膜后制得增强高透前板。
[0028]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预混树脂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80~98份;紫外吸收剂: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预混,然后加入引发温度依次升高的第一引发剂、第二引发剂和第三引发剂搅拌均匀,并在引发温度各引发剂依次反应,真空脱泡后制得预混树脂;步骤S2,将所述预混树脂涂布在耐候承载膜上,与纤维编织布复合,所述纤维编织布的另外一面复合离型膜,所述预混树脂充分浸润所述纤维编织布后制得太阳能电池轻质组件用复合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发剂、第二引发剂和第三引发剂分别对应的引发温度分别是55℃~65℃、60℃~80℃和70℃~10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将所述耐候承载膜进行电晕处理后涂布所述预混树脂,所述预混树脂充分浸润所述复合离型膜后制得增强高透前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树脂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80~98份;紫外吸收剂:0.1~1份;光稳定剂:0.1~2份;含有偶氮二异庚腈ABVN的引发剂:2~3份;含有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引发剂:1~2份;含有过氧化苯甲酰BPO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茹正伟赵宇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