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4357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属粮食种植技术领域。包括:清明前后9~11d将淮山杀菌后进行催芽,待芽长到95~105mm时播种;种植为双沟定植;播种前进行消毒和施肥,清明节前后9~11d进行播种,株距35~45cm;见叶后开始浇水且每次浇水的同时施用复合肥,施用量为0.4~0.6kg/m2;生长期间施肥:4~5月免施氮素肥料;6~7月淡施10~20%的氮素肥料;7~8月逐步增加磷氛肥料30~50%;9~11月逐步增加钾素肥料40~60%;隔年种回主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先种植淮山,依据淮山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的性能对种植土壤进行改良,提升了酸性土壤的pH,为下次种植主粮打下基础。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粮食种植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种植时,农药及化肥由于最近十多年的最大投入而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进而引起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特别是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主粮的产品质量安全,并造成三大主粮的产量退回,引起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
[0003]其中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现有粮食种植的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粮食的需求增速,粮食安全难以保障。
[0004]综上,如何提供一种提高粮食产量的改良土壤的种植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
[0006]淮山植株是由根、茎、叶等器官构成的整体。根、茎、叶为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担负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和贮藏,以及气体的交换等。淮山的各个器官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淮山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
[0007]淮山主根是将来收成的果实由胚根发育向下生长形成的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性,向土壤深层生长可达0.5~1m,甚至更深:当胚根伸长至5~10cm时,就会发生侧根;侧根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可发生多级侧根,从而形成庞大的根系;侧根的前端生长出乳白色的吸收根,其表面密生根毛。主根和侧根寿命长,起固定、贮藏和输导作用。吸收根主要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但其寿命短,不断衰亡更新,少数未死亡的吸收根可发育成侧根。
[0008]主根生长至一定时间后,其生育速度慢于侧根。侧根向水平方向发展,其分布与耕作制度密切相关,若行间经常耕作,根系水平分布范围与根冠幅度大致相仿:在免耕或少耕的淮山园内,根幅常大于树幅:吸收根一般分布在地表下5~45cm土层内,但集中分布处在地表下20~30cm土层内。淮山树根系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以及向土壤阻力小方向生长的特性,其分布状况和生长动态是制定淮山园施肥、耕作等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据,淮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0009]每年4~9月为淮山地上部分生长最旺密的时期,淮山所吸收的养分可占全年总吸收量的65%~70%,在4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短短50多天的春夏期间,淮山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40%~45%;夏、秋期间,淮山生长缓慢,产量比重下降,加上干旱、高温等因子的影响,吸收能力随之降低,需肥量相对减少。在5月~10月中旬的150多天中,它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只占总吸收量的55%~60%。淮山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
收和需要各不相同。淮山对氮的吸收以4~6月为主、7~8月磷肥为主,9~11月钾肥为多。其中,前两期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吸收的氮磷钾素在淮山体内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在4月至6月期间,淮山吸收的氮素主要提供给新叶生长,在根中的分配相应减少;到了地上部停止生长的8月至10月,磷钾素主要分配到根系中。磷的吸收集中于7月、8月和9月,至年底以钾素为主。因此,依淮山具有在某一生长期需要大量养分的现象,应集中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淮山旺盛生长的需要。11月份至年底,淮山上面的叶子枯萎,下面的根块即可收成。
[0010]鉴于淮山的生长特征,我们在种植主粮(水稻、小麦、玉米)的土地上实行轮休耕种,淮山即是扫除为了主粮的产量而造成广泛施肥(特别是氮肥土壤pH值超标)的酸化土地上的最好“排雷兵”。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1)催芽:
[0014]清明前后9~11d,将淮山杀菌后进行催芽,待芽长到95~105mm时,即可播种;
[0015](2)整地开沟:
[0016]淮山种植为双沟定植;
[0017](3)播种:
[0018]播种前进行消毒和施肥,清明节前后9~11d进行播种,株距35~45cm;
[0019](4)水肥管理:
[0020]淮山见叶后开始浇水,且每次浇水的同时施用复合肥,施用量为0.4~0.6kg/m2;
[0021](5)淮山生长期间施肥:
[0022]a、4~5月,免施氮素肥料;
[0023]b、6~7月,淡施10%~20%的氮素肥料;
[0024]c、7~8月,逐步增加磷氛肥料30%~50%;
[0025]d、9~11月,逐步增加钾素肥料40%~60%;
[0026](6)隔年种回主粮。
[0027]进一步的,催芽前将淮山切块(每斤切成10种块),每种块至少留有一根芽。
[0028]进一步的,步骤(1)中催芽时,20℃以上用沙催芽,且催芽期间每天洒水2~3次。
[0029]进一步的,步骤(1)中杀菌的具体操作为:将皂化液稀释250~350倍后浸种2~4h;
[0030]所述皂化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茅草灰粉、卤鹅骨粉、卤鹅油按重量比1∶1∶1混合后加热2~4h。
[0031]进一步的,所述卤鹅骨粉过200目筛。
[0032]进一步的,步骤(2)中,开沟时采用大行50~70cm,小行40~60cm。
[0033]进一步的,步骤(3)中消毒的具体操作为:播种前3d将皂化液稀释1100~1300倍后顺沟喷洒;
[0034]所述皂化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茅草灰粉、卤鹅骨粉、卤鹅油按重量比1∶1∶1混合后加热2~4h。
[0035]进一步的,步骤(3)中施肥的具体操作为:消毒后3d、播种前,施用有机肥,施用量为0.8~1.2kg/m2。
[0036]进一步的,步骤(3)中播种时种芽朝上。
[0037]进一步的,步骤(4)中每隔6~8d浇水一次,收获前14~16d停止浇水。
[0038]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复合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蚝壳粉1~3份、树枝粉5~7份、落叶7~9份、烂柑橘皮7~9份、烂橙子皮9~11份、有机肥80~120份和水180~220份;
[0039]所述复合肥制备时各成分过200目筛。
[0040]进一步的,步骤(5)中种回主粮的土壤pH为4~7。
[0041]进一步的,所述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牡蛎壳1~3份、蔬菜1~2份、卤鹅肉骨1~2份和稻谷壳灰0.4~0.6份;
[0042]所述有机肥为将上述成分过300目筛后,搅拌发酵而成。
[004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先种植淮山,依据淮山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的性能对种植土壤进行改良,提升了酸性土壤的pH值,为下次种植主粮打下了良好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催芽:清明前后9~11d,将淮山杀菌后进行催芽,待芽长到95~105mm时,即可播种;(2)整地开沟:淮山种植为双沟定植;(3)播种:播种前进行消毒和施肥,清明节前后9~11d进行播种,株距35~45cm;(4)水肥管理:淮山见叶后开始浇水,且每次浇水的同时施用复合肥,施用量为0.4~0.6kg/m2;(5)淮山生长期间施肥:a、4~5月,免施氮素肥料;b、6~7月,淡施10%~20%的氮素肥料;c、7~8月,逐步增加磷氛肥料30%~50%;d、9~11月,逐步增加钾素肥料40%~60%;(6)隔年种回主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催芽时,20℃以上用沙催芽,且催芽期间每天洒水2~3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杀菌的具体操作为:将皂化液稀释250~350倍后浸种2~4h;所述皂化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茅草灰粉、卤鹅骨粉、卤鹅油按重量比1∶1∶1混合后加热2~4h。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粮食产量改良土壤的淮山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开沟时采用大行50~70cm,小行40~60cm。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潮州市书辉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